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錢鍾書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的一位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圍城》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並由此引出了一門新的學問,稱作“錢學”。除了小說,錢鍾書先生還寫了大量關於中國古代文學的學術著作,並參與《毛澤東詩詞》英譯本的翻譯工作。錢鍾書能夠取得這樣著作等身的成績,與他的筆記讀書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我們普通人如何掌握筆記讀書法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下簡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關於筆記讀書法的書。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奧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專家”。畢業於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奧野宣之在工作和興趣上有一點與錢鍾書先生很像,那就是通過筆記本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這也是他被稱作“筆記本專家”的原因。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奧野宣之先生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系統地向我們展示了整套筆記讀書法的5個步驟,即:選書、購書、讀書、記筆記和活用,非常地簡潔明瞭。在書的末尾最後,奧野宣之還提出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小技巧與寫讀書筆記有關的26款文具。

首先我們首先從讀書的幾個步驟來對比一下普通讀書法和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的區別。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從選書與購書開始

在當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淹沒在信息的海洋當中。淹沒在其中的我們,在選書購書上走上了一條歪路。自己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別人推薦什麼,或者廣告提到什麼,就買什麼。還有甚者,經常被購物網站的活動所吸引,,買了一堆書回來。面對著自己家裡越壘越高的書,不由發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感慨,然後陷入到讀書的焦慮當中。

但通過筆記,我們可以走向正確的道路。首先我們將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到的圖書的有關信息,然後記錄下來,做成一個購書清單。當我們買書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為什麼要買這本書?我讀這本書有什麼用?關於讀書的理由,無非是以下幾點:

為了享受有趣的故事,沉浸在作品的氣氛當中

為了獲得某些重要的信息

為了學習某些方法

再結合自己之前的購書清單,我們購書之時,就不會陷入到盲目地選購當中,從而走上愉快的購書之路。

筆記讓讀書更高效

帶著目的去買書只是第一步,最關鍵的在於是開始讀書這一步。

當我們和別人聊起一本書時,總避不開圍繞著這麼四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怎樣的影響?

這本書的優點(或不足)在哪裡?

這四個問題可以說是讀完一本書後最基礎的問題。但就是這麼基礎的問題,卻難倒了一大群人。原因在於我們過去讀書總是漫無目地讀,或者說是為了在朋友圈裡曬自己讀完了多少本書。在這樣的讀書法下,我們的讀書就只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並沒有從書中獲得多少信息。過了一段時間,估計可能連書名可能都記不全,更別說回答以上這四個問題了。

讀書筆記法就能很好地解決上述的問題。但書的內容那麼多,我們應該怎麼做筆記呢?奧野宣之提出了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在寫讀書筆記之前,先注意記下這樣三個信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和作者。記下這三個要素信息是讓我們以後翻閱讀書筆記的時候,可以想到什麼時候讀過了這本書。接下來就是筆記的正式部分,這部分很簡單,主要是把自己認為書中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再寫上自己對摘抄部分的評論。

整本書的內容那麼多,哪部分才是真正該抄下來呢?奧野宣之是這樣找到書中的重要部分的:

第一步:先快速地通讀一遍書,把讀起來不錯的那一頁折角

第二步:再把折角的幾頁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在這一頁再折一個角

第三步:再重讀一遍折起兩個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讀還覺得這部分值得一讀,那就用筆在這上面做上記號。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號,每個人的方式,奧野宣之是用直線標出客觀重要部分;用波浪線標出主觀上覺得重要、以後要加以應用的部分;圓圈圈出關鍵詞句和專有名詞。

讀了三遍,都還認為重要,一定是在閱讀當中令我們震撼的部分,或是自己讀的得不明白的地方,也可能亦或是是以後可能用到的信息。既然摘抄的部分確定了,那麼評論的部分該寫什麼呢?常言道,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讀書筆記的評論部分,奧野宣之沒有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但一定要寫,哪怕只是類似於“很好”“很棒”這樣簡單的話。

按照蔥鮪火鍋式筆記法,我們寫下一條讀書筆記,就會是這個樣子: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讀書本就花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為何還要花那麼多的時間來寫讀書筆記呢?首先摘抄可以加深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其次是可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原文和評論一體化的讀書筆記,可以激發我們思想上的火花。通過原文和評論的對比,可以方便日後自己查看當時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為我們日後的寫作和工作當中增添便利。除此之外,還可以感受到自己在當時和作者的“落差”。而這些落差,也是促成自己日後進步的階梯。

筆記之後該做什麼

叔本華曾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這就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讀書筆記就是一種讓我們從模仿別人昇華到獨創思維的工具。既然是工具,我們就要好好利用,發揮它最大的價值。而活用讀書筆記,就是利用這一工具的一大好方法,同時也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正文的最後一部分。

活用讀書筆記的第一步,就是要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讀書筆記,除了加深記憶,更為重要的是為自己的思想增色。讀書筆記中摘抄的部分是書中的精華,加上自己對這些部分的評論,使得重讀讀書筆記有著不亞於重讀一遍書的效果。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閱歷在增長,每天都會收穫新的知識和信息。也許在我們重讀讀書筆記時,我們新增的閱歷和知識會讓我們對原來的評論和感想發生了改變。這會使我們對於原書的內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感悟,甚至超越原書。

另外,奧野宣之還將讀書筆記和主題閱讀法相結合,暫時稱作“解憂藥”閱讀法。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先確定一個主題,找出與主題相關的幾本書,每本書都通過前面提到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寫下讀書筆記,並進行重讀。因為幾本書都基於一個主題,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針對同一主題,可能三本書有著三種不一樣的見解。或許我們在閱讀第一本和第二本書時,提出了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問題,而第三本書可能恰好有這一問題的解答。

這種讀書法還有一個很好的用法,那就是用來解決我們日常工作的一些煩惱。舉個例子,比如你正在煩惱是否要跳槽,先簡單地頭腦風暴一下,想到和跳槽相關的幾個主題,如:“跳槽”、“職業規劃”、“職場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然後選擇3本及其以上關於這幾個主題的書來閱讀,做筆記並進行思考,最後做出結論。通過這個方法做出的決定,相對比找熟人商量或自己瞎摸索更加明智。

除了解答生活中的問題,“解憂藥”閱讀法還可以為我們的創作提供素材。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就曾說過:“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讀書筆記,就是構成我們創意最好的元素。

易中天的《品三國》在2006年推出之時吸引大量觀眾的眼球,掀起了通俗講史的潮流。但易中天本人並非歷史研究的科班出身,他為何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這與易中天大量的閱讀積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仔細讀《品三國》,你會發現裡面大量的觀點來自於多個歷史學家,而易中天記下這些歷史學家的觀點,並根據這些觀點發表自己的評論,這就是明顯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把這些碎片化的筆記經過整合梳理,就成就了《品三國》這樣一部作品。

筆記不是萬能的,但讀書沒有筆記卻是萬萬不可的。

我在這頭,

書在那頭,

而筆記,

就是溝通我與書的橋樑

你和書之間還差了一本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