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思|宇芽被家暴,那些施暴者都是怎么形成的?

最近美妆博主被家暴引发全网震怒,人民日报发表微博评论:家暴制造的血泪悲剧乃至命案不胜枚举,对家暴必须零容忍。“家暴没有借口,不要让玫瑰变成拳头!”无数案例表明,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为受害者撑腰,让施暴者忌惮,必须织密织牢全社会的反家暴防护网。

据全国妇联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而这项调查还未涉及冷暴力的问题!

麦克思|宇芽被家暴,那些施暴者都是怎么形成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家暴产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它究竟可不可以被控制和减少?请跟随麦克思亲子顾问一起来探究。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说法,认为人的攻击行为的产生,一般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具有攻击行为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从父母或者周围人的身上学到了这种解决心理挫败感的最粗暴简单的方法,比如当他不听话时,父母就暴打一顿,把他修理得老老实实的,他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他不知道除了殴打和谩骂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在他心里形成了:武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行之有效。

当他也开始用暴力和攻击行为来解决问题时,如果他没有受到及时严厉惩罚或他所攻击的对象也向他服软了,他的错误心理就会不断受到强化,以后受到挑战和挫折时,便会习惯性老拳相向。

人类的各种行为能力、各种技能品质,都是由照顾者和家庭给孩子感官方面、情感方面的体验,以及生活经历所决定! 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养育是给孩子正面的,富有教养的,愉快而又丰富的生活经历。 如果孩子成长充满暴力,导致情感体验的片段缺失,孩子就会存在心理障碍和品德问题,而精神障碍和生理因素是诱发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

麦克思|宇芽被家暴,那些施暴者都是怎么形成的?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情绪转移、能量转移、语言转移、性格转移的过程! 所以为人父母,警惕自身原因,不要养出以下类型的孩子:

1.极度自卑型

父母不管对错,打了孩子,还要求孩子认错,不认错就继续打。孩子因为自身力量太小,不得不屈服家长的权威。 长此以往,孩子就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知道对错。

2.暴躁型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无意识的出现暴力倾向。

3.孤独型

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 性格内向,情感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交流、自闭。

4.爱撒谎型

父母选择棍棒教育,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 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的态度就会越来越强硬。而孩子为了再一次逃避挨打,还是选择撒谎。最终,恶性循环!

5.固执型

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越打犟劲越大,变得越来越固执。

麦克思|宇芽被家暴,那些施暴者都是怎么形成的?

在一个反暴力的视频中,一个小男孩说:我不能打女孩子,哪怕用花轻轻的打也不行,因为我是男人!怎样才能收获这样的好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醒悟自己,重塑自己!父母以身作则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