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你的负面话语也体现了你的阶层

最近在某育儿群看到的好书《父母的语言》,自己翻过了后感觉确实值得推荐给父母们看看。

很多道理我们可能懂,但是从来未曾付诸实践。我不喜欢鸡汤书,但是喜欢这种在科学和数据统计后,能有效施行的育儿书。

《父母的语言》:你的负面话语也体现了你的阶层

就像一直都说要给孩子讲故事,要陪孩子多说话,可是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不知道WHY,是很难去付诸行动的。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找到了HOW,就更容易形成坐标图,每日坚持半小时,陪着孩子输入很多词汇量,而不是等到小学才抓耳挠腮觉得孩子怎么这么笨连作文都不会写呢!

这本书就从WHY、HOW的科学维度,给了家长们可操作的行为范本。

《父母的语言》:你的负面话语也体现了你的阶层

1、不管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困,语言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即,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关联。就这么简单。

2、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得会越快,孩子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词汇量的确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如果强制或禁止孩子接收词汇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的家长刚和孩子聊上,就开始使用一些强制性的语句,如“不要”“停下来”“不行”等。这就是我们曾经亲眼目睹过的在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比较失败的例子。

3、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会训斥孩子,但频率远远低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的负面语言是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的两倍多。这种差距会因孩子听到的词汇总量的不同而变得更大。

原因是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孩子听到的词汇总量要少得多,禁忌词和负面词汇与积极和肯定词汇的比例也较高

《父母的语言》:你的负面话语也体现了你的阶层

优化大脑沟通方式~3T原则

这点令我最印象深刻。语言的表达,是沟通的桥梁。让孩子在每个时期都有他敏感的意识,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共情关注

早期的语言敏感期,若是错过,好好开发和引导沟通的话,越是年长越是吃力,所以在0-6岁的语言敏感期,必须具备语言环境,有计划有主次的陪伴。特别是3岁前,所有的词汇量,都变得举足轻重。看似这么小不能明白,其实都懂,只是差一个语言的表达。时刻保持着对孩子语言的变化,并做一些调整。

充分交流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靠语言,在与孩子的对话里,需要细心观察,并且具有敏感的洞察力。充分交流之后,事情就会慢慢缓下来。也时刻保持一颗痛并快乐的心

轮流谈话

这里的谈话可不是像成人一样的谈话批评,而是与孩子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慢慢建立起坚固的情感。

最后: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

与其每天焦虑育儿,不如多读书让自己更懂孩子。有效的陪伴半小时,好过每天唠叨孩子一下午。希望我们都能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牵着蜗牛慢慢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