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無聲”卻有情的餐廳

透過落地玻璃窗,陽光灑進鄭州市鄭東新區一座商業樓18層的餐桌上,每張餐桌桌面上都立著一個特殊的提示牌:“我們有聽不到您聲音的孩子,喜憨兒式的服務是我們的特色,謝謝您的支持與鼓勵,感恩!”

這是一家剛開業不久的素食西餐廳,環顧四周可以看到,店裡的服務員統一穿著乾淨的白襯衫,臉上笑盈盈的,在工作時,他們有的熟練地拿起平板電腦為剛落座的客人點餐,有的耐心地打開收付款軟件引導用完餐的顧客結賬。雖是平淡無奇的工作,卻能看出十足的熱情。

這一切都是在無聲的過程中進行。他們的笑容或帶著羞澀、或帶著懵懂、或滿懷熱情,但都透著真誠。“大家都很陽光,真被他們感染到了。”正在店裡用餐的顧客王女士說,這不僅僅是一家餐廳,還是一個治癒的地方。

在這家大部分工作人員是聽障人士的餐廳,店員們有著特殊的工作方式:每個人的手上都配有震動呼叫器,一旦顧客需要他們,就會按動桌子上的服務按鈕,發出呼叫後,他們的手環就會震動。雖然存在著聽力和語言上的障礙,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提供細心周到的服務。

“設置提示牌,不是為了博取顧客對弱勢群體的憐憫,而是為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誤解。”餐廳老闆里昂(化名)介紹,餐廳在經營之初並不順利,許多前來就餐的客人並未注意到服務員的特殊性,有一次甚至發生了一位客人由於呼叫服務員沒有得到回應而大發雷霆的狀況。此後,里昂一直苦思冥想既不給客人造成麻煩,又不讓聾人服務員蒙受委屈的兩全辦法。於是,就有了現在餐桌上告知客人的桌牌。

“我感恩每一位來這裡的客人,因為這是他們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鼓勵,請收下他們的微笑。”里昂說。

點餐、傳菜、裝碗、端盤、遞給顧客……從開門到打烊,聾人服務員重複著上述動作。雖然忙碌,但臉上始終泛著滿足的微笑。

“一開始與顧客交流會緊張,偶爾也會招來個別客人的不滿,我就用熱情微笑來面對,我堅信客人們會被我的努力感動。因為我們不善交流,所以才要努力微笑呀。”從陝西咸陽來到鄭州打工的聾人服務員李翔,在手機上打出這樣一段話。

得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融入社會,這樣的機會對於聽障人士來說彌足珍貴。之前在外打工的露穎,曾遭受到這樣的不公待遇:跟別人幹同樣的活、完成同樣的工作量,她拿的工資卻比別人少,只因她有聽力障礙。

幾經周折,露穎在這個餐廳找到了工作。“在這裡我不受歧視,我找到了一個可以自力更生的溫暖平臺。”露穎在紙上寫下這樣的話。

“很多殘障人士沒有向生活低頭,他們用勞動創造價值。”里昂說,殘障人士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群體,他希望餐廳可以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目前,店裡10名工作人員中,有6名是聽力障礙人士。工資待遇方面,里昂開出了比殘障人士行業內水平高近一倍的工資,還管吃管住,如果不住的話每月補貼500元房費。

餐廳實現盈利後,里昂希望能夠把49%的盈利,捐出去做公益事業。“不僅僅是幫扶殘障人士就業,也希望以此為起點,帶動更多人去關注這一群體。”里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