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20年韓國電影裡的撲街大作,劉亞仁和樸信惠的《活著》必定是榜上有名。
儘管《活著》的票房數據和熱度都非常喜人,但是影片質量確實不行。整部電影從故事到節奏都毫無亮點(甚至全是槽點),但劉亞仁的演技依舊是電影中唯一的亮點!
不愧是韓國青龍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
不到4個月,劉亞仁主演的又一部電影上映,這是一部預算只有13億韓元(人民幣756萬)的小成本電影,還是新人導演的首部長片,卻在上映首周就以44.6%的市場佔有率成為新的票房冠軍,上映3周,口碑依舊堅挺。
它就是:
《無聲》
《無聲》是由新人導演洪義正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劉亞仁和劉在明主演,於10月15日在韓上映。
影片在臺灣的譯名是《收屍人》,指的是劉亞仁飾演的泰仁和劉在明飾演的昌福的職業,他們兩個是接受殺人犯委託、幫助他們處理屍體的人。
電影一開始,兩位主演就直接登場,他們日常工作是開著貨車在街上賣雞蛋。
但如果有特別委託,他們就會來到一個秘密基地,為他們的“僱主”準備好工具,然後幫“僱主”料理後事。
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工作,其實也是迫不得已。
泰仁是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但是因為先天缺陷不會說話,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恰好被腿上有殘疾的昌福發現,就一起搭夥幹起了幫人埋屍的業務。
兩人都屬於社會底層的人,還是惡人中的邊緣人,但他們的“老實本分”和“和善”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們從不動手打人,而且會在收拾屍體時挑選方位,還會在處理完之後為他們祈禱,甚至還會在回家途中給路邊賣菜的老奶奶免費送上雞蛋。
可這天,他們在日常的善後時,接到了一份新的委託,要他們幫忙照顧一個人一天。
原本只處理“非活人”的兩人對這個委託很為難,但推脫無果,只好接下。
沒想到當他們來到交接地點時卻發現,被委託照顧的居然是個小女孩初喜。初喜被人綁架,在索要贖金期間就交給泰仁和昌福照顧。
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天,沒曾想在交還初喜時出了差錯。
前一天向兩人發出委託的室長一夜之間就落馬,從站著打別人的角色變成了被打的角色,還沒等交代初喜的交接對象就斷了氣。
突然之間就從一個“脅從者”變成了“綁匪”,怎麼處理初喜就是擺在兩人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他們先是找到中間人,卻被告知如果要他們幫忙處理初喜,就需要收取中間操作費2000萬,否則就由他們出面向初喜家人索要贖金,他們提供理論知識,泰仁和昌福負責實際操作,事成之後雙方一起分享贖金。
無奈之下,昌福只好接受了當“綁匪”的建議,但是在等待贖金期間,初喜不得不繼續和他們一起生活,準確的說,是和泰仁一起。
泰仁還有一個妹妹,幾乎從不出門,兩人的相處日常就是吃飯看電視睡覺。
家裡環境一團糟,甚至都無處下腳。
初喜在和泰仁兄妹相處了一天後,就有了一個意識:泰仁不是壞人,不會對她怎麼樣。
於是她也開始了他們“友好”的相處,她教泰仁妹妹疊衣服,收拾房間,還教她懂禮貌,尊重哥哥。甚至因為半夜上廁所一事,讓她更加信任和依賴泰仁。
這個奇怪組合的3口之家的日常有過短暫的和諧,竟然還有點烏托邦的意思。
但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電影,也就是說它要走的就不是“暖心”“治癒”的路線。
為了擺脫初喜,昌福決定親自去去贖金,同時他交代了泰仁PlanB。
因為他們未做過真正違法犯罪的事,昌福在整個去贖金的環節都異常緊張,最後因為腿腳不便摔下樓梯,撞到了頭。
與此同時,泰仁把初喜帶到了PlanB中的指定地點,卻發現這裡竟然是個人販子倒賣小孩的中轉基地。
起初沒有多想的泰仁直接把初喜留下,回到家思慮再三,泰仁決定救回初喜。
雖然故事到這裡都還算“感人”,但老孟劇透一下,電影的結局並不好,具體發生了什麼,就不細說了。
總之又是一個反轉,不過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說完了故事,下面來說說電影本身。
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並不高,網友給出的評價也不算好,從開分的7.5一路跌,截至發稿,評分已經掉到7.0分了。
當然,僅從劇情角度來看,電影在講故事上有很大的短板,前期較散,後期主線相對緊湊但還是有很多生硬的轉折,而且很多細節沒有交代清楚,漏洞也很多,這讓故事在完成度上有了硬傷。
不過這些其實和導演首部處女作有關,而且若是不那麼揪著故事上的短板不放的話,電影在表達和立意上值得深思。
首先,整部影片看下來會發現,很明顯能看出是導演個人風格的產物。
電影《無聲》是導演洪義正的首部個人長篇,說到導演其人,她是拍廣告片出身,之後才前往倫敦電影學院深造了電影攝影,作為攝影師或攝影助手拍攝了多部短片電影與廣告,風格差異都很大。
而她最早的導演、編劇作品名叫:《K.F.D.H》, 是一部12分鐘的短片,時長雖短但是故事極具張力,尤其是在戲劇性和荒誕感上的觀感,甚至還有點《寄生蟲》的味道。
《K.F.D.H》講的是一位流浪漢無意間闖入了一戶人家,這個“家”裡雖然雜亂,但衣食充足,於是流浪漢就這麼住了下來。
“家”的男主人是個粗枝大葉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家被人闖進,兩人就這麼一起過了一段時間,直到他的媽媽突然造訪。
三個人猝不及防的打了照面,結果最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男主人媽媽以為流浪漢是她兒子的同性情人,而男主人則把流浪漢誤認做是自己的上司。
故事最後,流浪漢順利離開,迴歸到平靜流浪的生活,之後被戳穿後的故事怎麼發展,就憑觀眾自己想象了。
從導演的這個首個短片就能發現,導演對於黑色喜劇是情有獨鍾的,甚至從故事架構上來看,《無聲》和短片也非常相似。
影片前半段的劇情推動都是依靠各種意外和巧合,儘管是一個帶點犯罪性質的題材,但時不時還是能讓人笑出聲來。
比如前一天還威風凜凜的室長,後一天就被人吊起,但手下還是同一批手下。
比如教人綁架的那群人看著凶神惡煞,卻因為極大的反差帶來的“萌”點,也確實有意思。
但是事實上,《無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色喜劇。
影片前半部分因為兩人職業和真實人物性格的反差以及一次次意外事故的反轉帶來的笑點,讓人一度以為這部長篇會和導演的首部短片一樣,會是一個大團圓結局,至少表面上會是。
可電影的結局是個實打實的悲劇,影片裡的兩位主人公泰仁和昌福的結局都很悲慘,儘管他們並不是壞人,最終卻被迫成為了“惡”人。
戲劇性和現實感相結合,是《無聲》電影看下來最直觀的感受。
其次,這是一部符號很多的犯罪電影,對“無聲”的三重描寫,每一重都非常有深意。
電影裡對於片名《無聲》有著三重描寫,一重比一重有深意。
“無聲”最簡單也是最直觀的,當然就是劉亞仁飾演的泰仁幾乎不會說話,整部電影從頭到尾,泰仁都沒有說過話,唯一發出的兩次聲音就只是“哦....”“啊....”。
但泰仁是一個雖然沒有臺詞,卻是說了最多話的角色,通過他眼裡看到的周圍能說話的人的說話做事,他雖然沒開口說,但卻表達了最多。
原來,會說話的人並不會比不會說話的人善良。
接著“無聲”說的就是泰仁和昌福,他們是社會邊緣人,沒什麼人關注,對於大家來說也就變得“無聲無息”,他們的工作也是不可說的“無聲”工作。
泰仁和昌福都是有缺陷的人,如果沒有這份處理後事的工作,他們只靠賣雞蛋,或許都很難維持生計。
事實上,就算是他們能夠生活的相對更好一些,他們也還是“無聲”的存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昌福在拿到包包後,因為摔倒最後靠在樓梯安靜的睡去的時候,不正是最好詮釋“無聲”的時刻。
最後這個“無聲”說的是小女孩初喜,影片的故事就是圍繞初喜意外被泰仁“綁架”展開,可90幾分鐘下來,初喜的父母卻只在最後露了個面。
父母對於初喜的歸來,反應甚至不如初喜的班主任,原因是什麼?
因為初喜是女孩,而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對於她,或許父母覺得沒了就沒了,或許還會覺得是不是沒了更好?
也就是說,重男輕女的偏見成了“無聲”的第三重含義。
劉亞仁在參加電臺訪問時提到:
“‘無聲’指的是在無聲無息間,變成了怪物,無聲無息間所製造出來的、不明確之下產生的誤會、因此衍生的偏見……”。
此外,作為一部黑色幽默的電影,《無聲》裡面有很多符號性的東西,比如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西裝”。
“西裝”在影片中出現了4次,第一次出現是在一開始,影片第一次展現泰仁和昌福工作的時候,室長來了,穿著光鮮亮麗的西裝,開著高級小車。
泰仁在幫室長掛西裝,又偷偷的拿起來在自己身上比劃一下,之後在室長也成為他們的“商品”時,泰仁偷偷剝下了室長的西裝套裝,帶回家洗乾淨掛起來。
第三次出現是他把初喜送到販賣小孩的基地,回到家裡看到了掛在牆上的西裝,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不應該再像以前那樣沒有追求,沒有思想的活著,於是他換上西裝去把初喜救了回來。
最後一次,則是他把初喜送回學校,結果他以為的“溫暖”對初喜來說只不過是解脫,她轉頭就把泰仁是綁架犯的事告訴了老師。
泰仁一邊逃跑,一邊把身上代表“體面”和“理想”的西裝脫掉,扔在了一灘渾濁的積水旁邊。
“西裝”的幾次出場,代表著泰仁心境的變化。而在“西裝”之外,還有昌福口中說過好幾次的“祈禱錄音”。
最後,雖然故事本身在完成度上有缺陷,但主演3個人卻非常加分,尤其是劉亞仁。
電影其實很忌諱說“一個人撐起了一部戲”,但這句話用在《無聲》上,真的再準確不過了,這個人就是劉亞仁。
劉亞仁在電影裡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但是靠他的表情和眼神動作,硬是把泰仁這麼一個不起眼的頹喪青年的一次“改變”演的淋漓盡致。
初登場時,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工作認真,但不喜和人接觸,他會在賣雞蛋的時候仔細認真地收錢,也會在給老奶奶送雞蛋的時候不願意接受老人的感謝。
他還是一個沒有追求不願思考的人,家裡亂成豬窩也不管,這個時候他的眼神裡透露出來的就是“空洞”,似乎沒有什麼能夠影響他。
之後他被迫接受了初喜在他家暫住,從這時候開始,他的眼睛裡就有了變化。
看到初喜教他妹妹整理房間,等他吃飯時候的震驚,會因為不想讓初喜看到他們處理“商品”滴落的血跡而神色慌張。
再然後,他看到了販賣小孩的據點,他震驚了,第一次有了不想聽昌福的話,糾結要不要把初喜送回去。
當初喜偷跑好不容易再次找到的時候,他的眼裡也都是委屈和憤怒,到最後他把初喜送回學校,從臉上表情和眼神裡都是在等待初喜的一個笑臉。
其實從初喜住在他家開始,他就開始漸漸像個“人”了,真正的人。他會有喜怒哀樂,會有渴望,會想思考,會有是非觀,會有想要抓住的東西。
最後送初喜到學校時,他的眼睛打量四周,拉著初喜的手不肯放開的時候,那個眼神簡直太厲害了。
不愧是青龍獎最年輕的影帝,他的表演極具說服力,絕對的炸裂。
值得一提的是,劉亞仁為了演出泰仁的那種“頹喪”“沒想法”的青年,特地狂吃冰淇淋增肥了30斤,影片一開始就被他寬厚的背影嚇到,之後側面的大肚腩更是一萬點暴擊。
不過現在他已經瘦下來了,和導演一起拍的硬照太帥了,顏值又漲回來了。
而和劉亞仁對手戲最多的劉在明和小女孩,也演繹得非常到位。
小女孩在影片過程中眼神變化非常大,從一開始看到泰仁和昌福時的緊張,聽到他們是要贖金之後的淡然,再到一次次追問“爸爸給錢了嗎”時候的小心翼翼,還有就是最後回到父母身邊時整個表情從黯淡轉為“明亮”的瞬間。
小女孩的演技真的絕了。
應該說,影片中大部分時候,小女孩看起來就根本不像一個11歲小孩應有的狀態,最接近的一次就是她和泰仁、昌福以及泰仁妹妹在泰仁家門口的院子裡玩耍的時候。
此外多說一點,導演不愧是廣告片和攝影出身,影片的畫面非常加分,特別是他們一起在小村落裡騎自行車的畫面,美好的就像是在看《小森林》。
電影對光線的處理也非常講究,能看出來是經過設計的,光看畫面都覺得非常舒適。
總之一句話,《無聲》的後勁真大,它不應該只有7分!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