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一身為同人之所望,亦革命成敗之關鍵也。”曾經,黃興對於孫中山而言是革命之重將,清朝末年,兩人被稱為“開國二傑”。時人有稱:“孫氏理想,黃氏實行。”,原本兩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夥伴,但最終卻在“二次革命”後分道揚鑣,其中之事由紛亂複雜,說來話長……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相識相知相惜

1874年,黃興出生在湖南長沙一貴族家庭,黃興的祖上多出仕為官者,家族講究對朝廷的忠心。儘管黃興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但他對傳統科考並無興趣,但家族的愛國熱情卻影響了他。清末之年,黃興擔憂國民,決心要為國出力。

1902年黃興作為唯一一名湖南學生被挑選前往日本京宏文學院速成師範科留學,在日本,黃興瞭解到了與國內截然不同的政治思想,在日本時他便與蔡鍔共同創辦了《遊學譯篇》雜誌,向國人介紹西方民主政治理論及思想。

在日本留學兩年後黃興回國,其時黃興已認識到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故同章士釗等先進知識分子秘密籌劃長沙起義事宜。眾人商定成立了華興會並推舉黃興擔任會長,然而此事卻不幸洩露,黃興被清廷緝捕,黃興不得不前往日本逃難。

1905年,黃興經好友宮崎寅藏到介紹與孫中山相識,孫中山與黃興的革命理想不謀而合,兩人在當地的中國餐館推心置腹將近兩小時。

此次相見,孫中山與黃興便結成革命搭子,為中國前途奮力。黃興一直是孫中山的幕後輔佐,在當初兩人商量成立中國同盟會時,黃興就無意與孫中山爭領袖一位,為了革命事業他一直都秉承顧全大局的原則。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中國同盟會原名“中國革命同盟會”,黃興向孫中山提議,同盟會為秘密組織,不應加上“革命”字眼招惹眼目,孫中山欣然接受。

在總理選舉會上,黃興提議不必經過手續,直接由孫中山擔任革命領袖,在這之前,楊衢雲曾與孫中山爭奪領袖一位,是黃興在其間調和,才讓孫中山避免了黨內倒戈。

1907年七月,同盟會內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因潮州、惠州等地的起義失敗及孫中山分配贈款不均等事對孫中山產生不滿,有意罷免孫中山總理一位,黃興再次站出平息內戰,保住孫中山職位。

再過兩年,孫中山再次被反對,陶成章等人協同多省成員以《孫文罪狀》逼迫孫中山下臺,換以黃興主事。

黃興致信孫中山表達自己的心意:“陶等雖悍,弟當以身當拒之。”兩次黨內反孫風波,都因黃興的努力調和而平息,黃興作為孫中山的鼎力助手,不僅對外維護孫中山名譽,在內亦是盡全力保證孫中山的順利工作。

章士釗曾表示兩人合作擔起革命大旗是最合適不過,孫中山與黃興兩人亦惺惺相惜,相互扶持。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分歧

黃興多次維護孫中山,孫中山也曾言:“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然而,縱使情誼再深厚,兩人終究還是產生了分歧。

第一次小分歧發生於1906年,當時同盟會剛成立未久,內部成員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式樣,孫中山堅持用青天白日旗以紀念廣州起義中犧牲的戰士,但黃興卻認為青天白日旗與日本國旗太過相近,不合革命理念,有辱中國尊嚴。

孫中山表示可在色彩上將之與日本國旗區分開來,紅藍白三色可代表自由、平等、博愛,國旗可採用此配色。

但黃興卻不同意,他提出要用井字旗,以表現平均地權之意,但這卻被孫中山以“既不美術,又嫌有復古思想”而反對。兩人爭執多番無果,孫中山說:“僕在南洋,託命於是旗者數萬人,欲毀之,先擯僕可也。”黃興聽罷勃然大怒,衝動之下想要退出同盟會,他曾找到宋教仁傾訴此事,宋教仁認為孫中山平日裡辦事即專制,故沒有勸留黃興。

但最終黃興仍為了大局而作出妥協,國旗定為青天白日旗,黃興表示不必為一面國旗而耽誤革命大任,退一步即萬事順安。

國旗之爭未讓兩人翻臉,但宋教仁一事卻讓兩人徹底分道揚鑣。1913年3月20日,國民政府代理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凱委派的暗客刺殺,在同盟會內部討論如何處理此案時,孫中山與黃興產生分歧。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黃興認為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不足以與袁世凱軍隊抗衡,且武力鬥爭風險太大,袁世凱一方或許會對國民政府“大開殺戒”,因此黃興主張走法律途徑。

但孫中山卻執意要以武力解決此事,他認為暗殺是袁世凱安排,袁世凱作為總統,法律無法制裁他,只有武力是解決之道。但這時的分歧事實上尚不算嚴重,黃興仍對孫中山抱有信心。

四月份,袁世凱意欲消滅南方革命力量,首當其衝的就是孫中山一黨。再加上宋教仁一事,孫中山等人發動了“二次革命”,要討伐袁世凱。然而此次討袁之戰卻很快落敗,國民政府還因此損失大批骨幹人物。

後來在總結失敗經驗時,黃興與孫中山再次起爭執。孫中山認為黨內人員散漫,不聽從領袖指揮,黃興用兵遲猶導致錯失良機,黃興因此被孫中山嚴厲指責。黃興內心已有不快,但仍隱忍下來。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認為袁世凱實力並無看起來如此強勁,有意發起第三次革命,但黃興表示雙方力量懸殊,切勿盲目動兵,徒增損失,孫中山聽罷對此不滿。

此次討袁失敗,孫中山認為與黨內人心渙散有關,因此提議解散國民政府,組建中華革命黨,且須效忠“孫先生”。黃興認為這樣違背了民主思想,有個人專制嫌疑,因此反對加入,兩人分道揚鑣。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分道揚鑣後

最終孫中山不再使用國民政府名號,重組中華革命黨。因觸及原則問題,黃興不願苟同,離開孫中山,當時跟隨他一起離開的還有其餘反孫擁黃的成員,如章士釗、陳炯明、熊克武等人。他們離開孫中山後,黃興因不願繼續留在日本阻礙孫中山實行革命大業,便離開了東京。

黃興不在,他的追隨者便陷入無人領導的狀態,於是他們在東京成立了歐事研究會,該組織曾提議讓黃興與孫中山對抗,但黃興卻稱:“黨僅有國民政府,領袖惟孫中山,其他不知也。”

後該組織主張不分黨別,只為革命,對外不反對孫中山,成員最終推舉黃興為歐事研究會精神領袖。後來歐事研究會發展至1915年時,成員已超過一百人。

在革命黨紛爭兩年後,黃興與孫中山冰釋前嫌,共同討伐袁世凱,之後歐事研究會的成員也大多併入中華革命黨及重組後的國民政府。

1915年九月蔡鍔曾致信黃興,與他一同探討討袁事宜,孫中山也曾邀請黃興一同商量討袁對策,然而黃興身體欠安,難以應邀。當時黃興在籌集軍費方面起到了很大貢獻。

黃興棄孫而去後成歐事研究會領袖,革命籌錢富商只認黃興

在同盟會成立前,黃興領導華興會時就已有籌款經驗,國內富商很信任黃興,護國戰爭前,歐事研究會成員李根源等人向一富商借款兩百萬元,但被拒絕,對方表示只有見到黃興簽名,他才肯借。

在黃興領導下,歐事研究會為護國戰爭籌得大量經費,為革命事業帶來巨大積極影響。1916年六月,袁世凱已死,黃興也已回到國內同孫中山見面,兩位革命老友握手言和。

不論如何,黃興棄孫而去之後,成為了另一組織的領袖,並且影響巨大,試問,也無幾人能同黃興一般,革命籌錢富商只認他一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