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前段時間《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火遍了所有人的朋友圈,雖然這部電視劇已經播完有一段時間了,但仍然還是人們茶餘飯後可以聊起的話題。我想一部電視劇的影響力之所以這麼大,首先是因為“三十”這個敏感的年紀。

從小我們就學習到“三十而立”這句話,孔聖人的這句話好像無時無刻都在叮囑著我們:“小心點兒你30歲了”,其實孔子很冤枉,這句話只不過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一個總結或者感嘆而已,並沒有要暗示我們什麼。

但“三十而立”這句話長久以來作為人們彼此之間不斷的暗示,好似一直有人在耳邊說:

30歲了總要做點兒或者做成點兒什麼了,不管是事業還是家庭,總有一個要有點兒眉目了。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觀念,我們大概過了25歲的每一天都是“戰戰兢兢”,因為我們發現離30越近,好像就越沒底氣,因為並沒有“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當《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一播出,我們好像在這部電視劇中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是三十歲仍然還在外面飄的王曼妮還是無憂無慮度過30年的鐘曉芹或是有情商有智商看似家庭幸福美滿的顧佳再或者局中出現的其他角色,總有一個人就好像是自己。

我們在這部電視劇中彷彿看到,原來每一個人的30歲都不一定是三十而立。而且,客觀的來講,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現在大量的人讀研甚至讀博,如果博士畢業後再工作已經30歲了,更談不上三十而立。

對於當代人而言,與其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一切被認為是三十歲為時已晚的事情,實際上都只是剛剛開始。

《三十而已》電視劇結束了,但三個女主人公的人生才真正開始新篇章。就好像我們自己一樣,30歲不是年輕的結束,30歲是下一個階段的年輕重啟。

30歲如王漫妮——跳出舒適圈,少些被迫、無奈,多些嘗試和挑戰

王漫妮的上漂生活,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幾乎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體現。寧願在大城市“受苦”也不願意在老家“安逸”。一般在一線城市工作過的人都很難再回到老家。並非是老家不好,老家有可能更好,過得更舒服。但就是缺少了年輕的姿態。

大城市對於年輕人確實挑戰更多,但相對來說更公平,機會更多,可能性更大一些。同時,每個人都在拼,少了那些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長裡短,整個人的世界也清淨很多。

但不管在哪裡呆久了,都會有固定思維,認為自己只能做這一行的事情,沒辦法再突破。就像王漫妮本以為自己永遠離不開櫃檯,其實奢飾品銷售這件事情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了3年平均工資也一直是1.5w,工作性質基本等於沒日沒夜,甚至有次累到進醫院。

她有妥協過,但是她終究沒辦法適應安穩的老家生活,選擇了回到上海。即使她從老家回來後,還是認為自己只能夠做櫃姐,直到老魏安排她去做應收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她才發現連應收這種工作都可以勝任,沒有什麼可以再去難道她的了。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去追求,最終選擇了去國外讀書。


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壓力,淹沒了最初的想法,年紀越大越容易妥協,到最後感嘆當時自己的不堅定。內心真正的渴望與追求,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我是28歲離開安逸的家鄉來到外地工作因為全國各地出差幾乎不固定,暫且稱為“國漂”吧。可以說我有非常安定的生活,不缺房不缺車,父母做生意。即使是我自己當時的培訓工作也做了有6年的時間,在家鄉有穩定的人脈圈。一切如此平穩發展。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在如此好的時候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到南方來工作,瞬間變成無房無車無人脈的“三無產品”?

原因很簡單,我想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追求屬於我自己的人生。甚至我早早就給自己的每一年設定了一個必須完成的目標,28歲那一年的目標就是離開家鄉。

因為我堅信,一切對的事情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不被人理解,被人反對的。那又怎樣?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

今年我30歲,即將完成30歲這一年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出一本書,實際上,基本已經完成,現在進入出版流程。明年,是我係統學習商業模式的開端年。2年後,我會去讀MBA。我甚至覺得對人生真正的追求從30歲這一年才剛剛開始。

一切被認為是三十歲為時已晚的事情,實際上都只是剛剛開始。跳出舒適圈,做真正的自己,這些本就與年齡無關。


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30歲如顧佳——越是壓力大,越不能走捷徑

顧佳在這部劇中前半段一直為了自己的家庭想走捷徑,進入太太圈迎合太太們的橋段,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幾乎每個人都想做出成績,我們為了“成功”做了很多努力,嘗試了很多方法,特別是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是著急的。

但到了30歲左右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本就沒有捷徑,該走的路該吃的虧一個都不會少。也正是這些該吃的虧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那些靠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換來的一分一毫都是紮紮實實的底氣。反之,那些試圖走捷徑的行為,總會在其他地方讓我們艱難萬分。

越是到壓力大的時候越要冷靜,因為這個時候越容易迷失自己。


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30歲如鍾曉芹——寫作和演講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公平的努力方式

有很多網友都很喜歡鐘曉芹的故事線,特別是結尾部分曉芹因為寫小說這件事情成為了“小富婆”令廣大觀眾羨慕不已。當然,像鍾曉芹這樣因為寫作一夜暴富的可能比較小,但是寫作和演講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公平的努力方式。因為寫作和演講是讓更多人認識你、瞭解你的成本最低、成長最快的最佳方式。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我通過演講改變的自己的職業軌跡,具體的我寫到了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在這就不再重複了,感興趣的可以給我私信留言獲取文章鏈接。


三十而立不如《三十而已》

同樣,我也用寫作讓更多人認識瞭解我,完成了我自己的第一本書並且今年得到了頭條認證。其實這中間很煎熬,出版書籍之前被拒絕了30次。就連意志如此堅定的我,都感覺到內心受到了打擊,但是我從沒想過放棄。當時,我告訴自己,就算拒絕100次,我也不會放棄,現在才30次!

一件事情如果還讓我們不能釋懷,那一定是這件事情還沒有結束,不論是工作和感情都是一樣。

寫書這件事情還不能讓我釋懷,那就是事情還沒有到最後!當時我改變了策略,每天只寫10分鐘,在8個月內完成了所有的書稿。今年5月20日,我簽約了出版社。有效的努力永遠不會辜負自己。

要知道,在大概3年前我的寫作功底還不如高中生,如果大家看過我1年前的文章,跟現在這篇文章的文筆相比已經大不相同。這就是努力寫作帶給我的進步,看得見摸得著的穩步成長。寫作是個長尾效應,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開始的越早越知道寫作的好。

無論是30歲的王漫妮、顧佳、鍾曉芹還是30歲的我們,都只不過是三十而已。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那些被認為是三十歲為時已晚的事情,實際上都只是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