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编辑:常乐

校对:百味

长期以来,“长臂管辖”都是世界各国最反感的事情,但是美国却把这种事做到了极致,在干涉别国内政这件事上乐此不疲。近期,美国从对中国华为实施全面制裁,到对TikTok、微信的疯狂围堵,不过这还不够满足美国。据报道,美国又将两位中国人和6家中国公司加入了“黑名单”。

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美国打着所谓的“国家安全”的旗号,疯狂围堵中国企业,可以说,美国没烦,我们听都听腻了。打着法律旗号对他国实施不当制裁也是美国的惯常做法。

美国昔日打压日本、法国多国企业

别看美国和日本总是吃着一碗饭,只要触及到美国利益,美国对日本也绝不手软。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业赶超美国,日本产品在全球畅销,这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1982年到1984年,日本旗下的东芝制造公司向苏联出口了8台车床。后来美国因为追踪苏联潜艇困难,了解情况后得知是因为苏联进口了日本设备,便开始“发难”日本。

1987年,美国开始制裁东芝,日本因害怕得罪美国不得不退让三分。因此“东芝机械”交了200万日元罚款,两位高官被迫入狱。此外还在美国报社刊登“谢罪广告”,东芝为此投入了将近1亿日元。后又遭美国打压,至此元气大伤。

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除此之外,美国的老牌盟友——法国也曾遭到美国的制裁。法国阿尔斯通曾在世界享誉盛名,因此和美国通用成了“死对头”,由于阿尔斯通的确技术过硬,受到了多国青睐,通用的订单被大量抢走,美国便开始对阿尔斯通进行打击报复。

美国司法部在阿尔斯通安插“卧底”,并利用种种手段找到阿尔斯通行贿罪行并最终将其“肢解”,该公司的副总裁也因此遭受五年牢狱之灾。

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美国制裁最大筹码:《反海外腐败法》

美国政府之所以能肆无忌惮随意制裁他国,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该法1977年经国会通过,1998年进行修改,使其具有域外效力,可以用于外国企业。

该法可谓是美国“横着走”的最大筹码,有了它,美国可以追诉全球任何一家公司。本来此法是为了遏制某些公司的不良行为,如今在美国手中却成了随意打压他国企业的工具。在美国长臂管辖下,不少国家都吃尽苦头。自该法成立以来,美国主要利用其调查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挑毛病。

疯狂围堵中企,美国“吃相”太难看

除此之外,金融制裁也是美国“长臂管辖”的重要方法,并形成了成熟完整的法律体系,借助《反海外腐败法》以及《美国爱国者法案》,美国政府可以大规模对外企及其员工进行监视,并利用国内法对他国实施金融制裁,滥抓他国企业高管,对别国进行施压,炫耀霸权,这一系列长臂管辖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他国司法主权。

免责声明:本文由《看见港澳台》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部分消息来源:海外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