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倉:產品與投資者的錯配

世界已經進入極大的不確定之中。從美股熔斷到負油時代,黑天鵝已經變成了白天鵝。

國內紙原油的穿倉之夜,讓懵懵懂懂的投資者和圍觀者,經歷了一次難得的風險教育和壓力測試。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所謂的紙原油,其實就是懶人包。作為經紀商的機構或平臺,將石油期貨這種專業投資者精算、做市和槓桿對賭的產品,簡化處理給國內的小散,後者以抄底和韭菜著稱。結果就是小概率事件爆發,機構來不及移倉,合約來不及展期,紙原油投資者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穿倉,被按在地上摩擦。

本金賠光,還要給銀行倒貼,這讓投資者大為光火,一定要讓銀行給個說法。怎麼說呢?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銀行有銀行的問題,沒有考慮黑天鵝事件;投資者有投資者的問題,對風險總覺得是別人的。

在國內,大家不自覺地站在多頭立場,然而單線不成絲,獨木不成林。有多就有空,多頭穿倉,那就意味著空頭賺得盆滿缽滿。在排除內幕交易的情況下,多頭和空頭沒有道德之分,在市場上是價值中立的,只是各自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各自承受自己的損失或收益。做空和看空,是市場充分交換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南到北,買的沒有賣的精。經紀商賺手續費,旱澇保收。投資者賺差價,卻要足夠幸運才能躲過“步步為坑”。期貨合約都是有限時間的合約串起的市場,投資者需要在不停的移倉、對沖和軋差中相機抉擇、便宜行事。紙原油投資者沒考慮那麼多,就認準一條,油價已經跌倒地板上了,肯定要反彈,趕緊去抄底。輕則踩空每月交手續費,重則被強制平倉倒貼錢。歸根結底,是紙原油這種懶人包產品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個體,投資者固然省去了麻煩,也一併省去了流動性。

吳敬璉說股市是賭場,但金融衍生品市場更像賭場的大戶室,是需要信息對稱的博弈,是大玩家的遊戲。銀行的紙原油產品,吸引了大量的新手和小白,但其實原油期貨以及各類衍生品交易,並不適合平民化投資,後者理財需求應該以股票、基金為主,不要總想著成功抄底。買黃金的中國大媽,用了七八年才解套,期貨連七八個月都等不起,太貴。

人不僅具有理性,也充滿動物精神。銀行的紙原油穿倉,並沒有阻擋投資者“抄底”的願望。原油基金再次被相同的邏輯抄底,大家還是從自身的有限認識出發,從已知推斷未知。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導致全球化走向半球化的跡象,是超出一兩代人所能夠想象的極限。

“紙”裡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對普通投資者而言,越是不確定的年代,越應該賺確定的錢。

北京商報評論員 韓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