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了2019年的《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以下簡稱聲明),該聲明分析了全球氣候的關鍵性指標(溫度、溫室氣體、臭氧、海洋、冰凍圈等),評估了氣候相關的風險及影響,並列舉了一些嚴重氣候事件導致的災害。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美麗的地球

氣溫:

  • 2019年的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時代高出了1.1℃,雖未達到《巴黎協定》所規定的1.5-2℃的閾值,但從目前的增長趨勢來看,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的目標軌道。到2030年,需要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小到2010年的45%,並且在2050年達到零排放。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目標似乎很難實現。
  • 2019年是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最熱的年份則為2016年。但2016年伴隨著一次異常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而2019年僅在上半年出現了很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其對全球氣溫的影響較為有限,因為如果不考慮厄爾尼諾的影響,2019年的氣溫很可能高於2016年。
  • 過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觀測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而過去十年(2010-2019年)則是有觀測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感受一波不同資料集所描繪的全球平均溫度異常

溫室氣體和臭氧:

  • 2018年,溫室氣體的摩爾分數達到了新高,二氧化碳約為407.8ppm,甲烷為1869ppb,一氧化二碳為331ppb,三種主要溫室氣體的年增長率均大於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增長率。2019年的數據需要到2020年底才能提供,但目前一些觀測站的數據表明,三種溫室氣體均依然在增長。
  • 為了保護平流層臭氧,隨著《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簽訂,CFC的含量在逐漸下降。但有數據表明,2012年以來,東亞地區的排放量逐漸升高,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在春季依然存在。平流層臭氧似乎再次受到威脅。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南極上空臭氧空洞面積

海平面:

  • 2019年的海平面依然在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自高精度測高記錄開始(1993年1月)以來的最高值。據估算,27年期間的平均上升速度為3.24±0.3毫米/年,冰蓋的冰質量損失有所增加是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升溫造成的海水膨脹也致使海平面不斷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海平面的持續上升

冰凍圈:

  • 冰凍圈是所有圈層中採樣率最低的,2019年3月13日左右達到了當年北極冬季海冰日最大範圍(1478萬平方公里),這是有記錄以來第七低的最高值水平, 3月的月均水平也是第七最低水平。北極夏季海冰日最小範圍(415萬平方公里)出現在9月18日左右,與2007年和2016年並列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最小範圍。 9月份的月均範圍是有記錄以來名義上第三低的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不同數據集給出的北極海冰面積

2019年的極端天氣事件:

  • 2019年6月下旬和七月上旬歐洲熱浪:第一次熱浪在法國南部達到最大強度, 6月28日韋拉爾格(埃羅)創下46.0°C(比以前的記錄高1.9°C)的國家記錄。第二次熱浪範圍更廣,德國(42.6°C)、荷蘭(40.7°C)、比利時(41.8°C)、盧森堡(40.8°C)和英國(38.7°C)都創下了國家紀錄。
  • 2019年下半年,澳大利亞的嚴重火災。
  • 2019年,全球熱帶氣旋活動高於平均值。與平均值59個相比,北半球有72個熱帶氣旋。
  • 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持續的強降雨影響了美國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2018年7月
    至2019年6月,美國本土12個月的平均降雨量(962毫米)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氣候相關的風險和影響:

  • 極端高溫事件正不斷威脅人類健康,尤其是當前愈發嚴重的老齡化、城市化和城市惹到效應背景下。與1986-2005年基線平均值相比, 2018年65歲以上的脆弱人群經歷了創紀錄的2.2億多次熱浪暴露,以高出1100萬次打破2015年創下的紀錄 。
  • 溫度的不斷增長也導致了全球登革熱病的大幅增長,全球約有一半人面臨著傳染風險。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蚊蟲傳染疾病能力的不斷攀升

  • 災害事件頻發對糧食產量造成不利影響:2006年至2016年,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作物、牲畜、林業、漁業和水產業)估計約佔中尺度和大尺度氣候相關災害所造成損失及損害總量的26%。雖然大約三分之二的作物損失和損害與洪水相關,但畜牧業幾乎90%的損失和損害都歸因於乾旱。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已經偏離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增溫目標軌道

烏雲籠罩下的對流性降水

寫在最後:

2019年所有全球變暖的指標均指向不利的方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似乎很難達到《巴黎協議》所要求的增長1.5-2℃的閾值。

近年來伴隨著美俄衝突的不斷加劇,美國和OPEC產油國的各方爭鬥,使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甚至於近期跌成了負值,真是活久見。油價下跌意味著化石燃料的進一步使用和消耗,溫室氣體的排放更加難以得到抑制。

而近些年新能源的研究也陷入停滯,2011年福島核電站的放射燃料洩漏事件更進一步加劇了原本核電可能逐漸替代化石燃料的進程,雖然我國在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方面依然走在世界前列,但要真正實現民用,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還不清楚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但不免讓人心有餘悸。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將始終與極端天氣事件及各種可能出現的傳染病為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