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家長們湊在一起時常常會聊到這個話題,“你家孩子坐第幾排”。在家長們的眼中,讓孩子在教室裡找個好“地段”,是件再重要不過的事情,而如果坐到了最後一排,那還真是擔心的不得了。

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來自父母的調侃:傳說中的座位地段及價值

愁娃太高,變後排專業戶

一年級開學三週了,今天李小正的學校安排給學生測視力。他爸順口提起,我上週看了李小正的座位,在最後一排,我戴著眼鏡都有點看不清前排黑板,不知道孩子上課看的清、聽的清不?

為此,我也特別的擔憂,不知道老師位置是怎麼排的?

以前呢,別人誇“你家孩子這個子真高!怎麼帶的呀”,我聽著心裡總是美滋滋的。可是開學第一天,我就發現班級的座位幾乎是按高矮來的,兒子就坐到了最後一排。兒子雖然個高,但年紀估計是班級最小的,自覺性比較差,容易受到影響,坐在最後一排,怕他管不住自己,老師也不能及時發現。

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規則不透明,難免生猜忌

估計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想找老師問清楚,這個座位到底是怎麼排的,為什麼明明有孩子和自家孩子一樣高,位置卻提前好幾排,莫不是送禮、搞關係了。剛開學,老師說,先按高矮來,後排的位置輪著換,但沒有明確怎麼操作,可是這已經開學三週了,李小正從第2豎排的最後一排換到了第4豎排的最後一排。

座位問題難,先解決家長信任問題

估計,座位問題,老師們也比較頭疼,所以一直沒給說法,但迴避也不是辦法,只會讓家長更加猜忌。

真心希望,老師能夠明確告知家長班級座位是如何安排的,“照顧每一個和照顧大多數是如何平衡的”。這種溝通是非常必要的,能打消家長顧慮,減少這種不信任。

解決座位排位問題的小建議

現如今,每個家庭都望子成龍,為了更好的教育,家長們拼盡資源,把孩子從鄉下送市縣,從市縣送省會,每年很多學校都擴大、擴招,但也面臨一些新招老師,由於管理經驗不足,引發家校矛盾的尷尬情況。據瞭解,為了讓“最後一排”“邊角一排”等家長們不喜歡的座位能“更加公平”地安排,座位解決的方法還是有蠻多的,但對大多數學校,比較常用的是以下3種,供參考:

1、 定期輪換座位。定期輪換座位是最常見的解決辦法。最常見的是按列輪換,解決了“邊角一排”的分配;還有按行輪換,但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個矮的學生會受到影響。因此,有的老師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前三行輪換,後三行輪換,這樣相對解決了“最後一排”分配問題。


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2、 小圈分組。取消了座位的行和列,也就沒有了最後一排的說法了。在教室裡,把座位前後錯落擺放成一個個的小圈組合,每次輪換時,整個“圈”一起調整。這樣的安排,要求老師既要將學生合理分成小組,又要插空擺放座位使得每個孩子都能看清黑板。


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3、 成績排位法。這個辦法比較適合高年級的學生,我以前讀初中的時候,班主任就是根據定期的摸底考試成績排位來讓學生自行選擇座位,排名靠前的優先選擇。這個組合的優點在於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成績好就有優先選位權,但缺點在於兩級分化會加重,好學生會抱團學習交流,差學生也會抱團娛樂。


開學三週了,怎麼排的座位,能給個說法麼?

有些人說,孩子學習主要靠自覺,和座位並沒有必然聯繫。

但我想說,難道家長們不清楚,就算坐個好位置,也不一定能保證孩子學習好? 但坐個好位置,至少可以給孩子學習好創造一定條件,離老師近注意力集中的概率也會提升。就好比學區房,學區房也不能保證每個孩子讀了就能成才。你說家長們費那麼大的勁,買學區房拼的什麼,還不是拼個起點和地段,不然隨便讀個普通學校不是更省事。

所以家長們關於座位的擔憂還是不無道理的。


你家孩子學校的座位是根據什麼規則來排位的?你覺得公平嗎?歡迎關注婭閣閣,和我一起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