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男孩子叛逆期該怎樣管教?

素墨蘭馨


12歲的孩子"叛逆",該“管教” 該療愈的是父母,不是孩子。如果抱著管教孩子的心態去管教,孩子會越來越叛逆!

1.所謂叛逆。是家長給孩子貼上的標籤,是家長的判斷。而孩子自己堅決不承認自己叛逆!孩子叛逆是孩子想活好自己的生命力!

2.這個時代的孩子,誰家孩子不“叛逆”!而所謂的叛逆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生命力,是時代潮流。

3. 說的給準確些,所謂叛逆,是家長叛逆孩子生命力,叛逆孩子生長的這個時代!

4.認為孩子叛逆,想管教孩子,無非是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想讓孩子聽話。而聽話的孩子,是沒有他自己的未來的,會成為宅男或者媽寶男!

去更新家長教育理念!

會愛才是愛,不會愛是傷害!


謙幸福心理諮詢師


先說一個現象吧。當前,網上曝光了不少地方都有青少年兒童,最小的才12歲左右,因為母親或者祖父母不給打遊戲而殺害他們的慘劇。

當代社會,通常來說,8-9歲的兒童開始進入前青春期階段,當個體進入12歲左右,按照當前的生理、心理和身體發育的階段來說,開始逐步進入中青春期的階段了。中期青春期的階段問題往往是青春期階段問題積累之後的爆發。

進入中青春期,預示著大腦有更加快速的發展變化,這也是人類大腦發育成長的第二個關鍵期。

大腦高速發育的兩個階段:3歲和青少年期,對應著兩個人格階段:第一叛逆期、第二叛逆期。

人的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或者數個原因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只不過是其外部行為的展現而已,很多時候也是他們所不能控制和決定的。就12歲的男孩子的“叛逆”而言,很多時候,或許當我們真正瞭解了其大腦內部的發展變化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應對和處理吧。

青春期孩子大腦的發展有以下節幾個特點:

第一,過度理性

大腦的評估中心會強調一段經歷的正面部分,而忽略掉出現負面情況的後果。

舉例:第一,同學抽菸沒有被逮住(10%),我抽菸也不會被逮住(100%);第二,不少同學都在玩(遊戲),成績也很好(10%-20%),我玩成績也會很好(100%);第三,張三騎自行車橫衝直撞,沒有出現嚴重交通事故(10%),我也不會出現嚴重交通事故(100%)

總結來說,很多人會將青少年行為看成衝動。其實和衝動恰恰相反,他們是過度理性。

第二,青春期階段的大腦會預設敵意

曾經有一個實驗,給成年人和青少年看同樣一張人臉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其實面無表情。成年人並沒有覺得這張照片裡的人有善意或者惡意,但是很多青少年卻說這個人不友善。實驗也說明,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容易被激怒。在這個階段,哪怕對孩子輕微的敵意,都可能會引起他強烈的對抗,因為他容易過度解讀別人的情緒。所以,有時父母或者老師善意的、但態度不好的批評,會引起他們極端牴觸。

第三,大腦內部引發快樂的神經激素水平降到最低

在青春期,一個人身體裡的5-羥色胺以及多巴胺水平降到最低。這兩種神經激素都與興奮度和快樂情緒有關,所以很多青少年在這個階段都感覺不快樂和無聊。他們會迫切想要離開原來熟悉的環境,進到曾經不熟悉、不確定甚至充滿不安全因素的廣闊的世界中,冒險和刺激才能使他們獲得快樂,掃清無聊的感覺。

第四,青少年的大腦馬力更足

青少年非常善於學習。青少年大腦內發生的長時程增強的確更為強勁。這意味著,青少年更容易記住新知識,而且記憶維持的時間更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青少年往往只能專注於某一件事情,比如打遊戲或者運動等,如果要求他們同時做幾件事情或者不斷的給他們下指令,他們就很容易變得焦躁不安,甚至出現狂躁的情況。前面所說青少年因玩手機遊戲被制止或者不能達成目標而殺害母親和祖父母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體現。

第五,專注和自控能力差

青少年因為大腦馬力十足,特別容易興奮,也更容易被外部環境和刺激事件所影響,因而其專注、自理、持之以恆以及情緒控制方面因為其機能還不成熟,難以達到成年人尤其是家長和老師所期望的在不同事件之間來回迅速轉變和投入的希望。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在玩遊戲或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成年人要求他們去學習或者做作業等事情,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抗心理和行為,或者是在行為上表現出了配合,但是在內心裡卻懈怠。所以,父母一定要牢記,讓他們“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一股腦兒地給他們下達各種指令或者不斷的給他們下指令讓他們處於不婷轉變的過程中。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青少年期的個體有兩個非常明顯的行為:遊戲(人生)VS享受生活;異性(好奇)VS不能自控。那麼到底什麼是遊戲(人生)VS享受生活和異性(好奇)VS不能自控呢?我們將在下次交流中再加以分析討論。


心理諮詢師二級


12歲的男孩子叛逆期該怎樣管教?

從生命規律的角度講,孩子進入12歲以後,青春期叛逆一些,與父母關係有矛盾,很多是正常過程,孩子經過了青春期,一般相對就會緩和了。

孩子表現的一些情況,如果沒有超越個人、家庭的自動調節能力範圍,父母也不要很驚慌,可以淡化一些。 那麼如何才能根本上轉變這種問題呢?

我曾經輔導的一位母親,她兒子讀初二了,厭學,在家玩遊戲,沉迷手機。不能多管、也不能多說,說多了就急,而且有時惡語相加。

甚至有幾次,老師反映孩子逃課,批評沒作用,被老師送回家反思了一週。最後,還是家長求著老師,好說歹說,給他機會。

後來,她才知道兒子初一就抽菸了,經常買,而且煙癮比較大。這位媽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母親從小對兒子管教比較嚴格,不準兒子嚼檳榔、吸菸,沒想到,兒子全乾了,而且自己還矇在鼓裡這麼久。

母親與兒子大吵一頓,差點動手打起來,兒子摔門而去。母親非常無助,自己一直辛辛苦苦帶著兒子,老公常年在外面工作,想不到兒子卻變成了這樣。

經過和這位母親的溝通,發現家庭關係存在比較大的矛盾。由於爸爸常年在外,媽媽一個人撫養孩子,對孩子期望又比較高。

所以,解決孩子問題的第一步,需要調整家庭關係。

健康的家庭關係就像一個倒立的等邊三角形,彼此平衡穩定;孩子出現問題後,家庭關係就是銳角三角形,甚至是鈍角三角形了。

這個過程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需要調整,特別是溝通方式,而這一切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其次,就是教育方法的調整。孩子之所以出現逆反情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過去教育方式不妥當,所以父母學習教育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出問題,家長與其到處求醫問藥,不如好好學習,提高自己培育孩子的能力。

最後,就是疏導釋放家庭的負面情緒。孩子教育出問題,很明顯的特徵就是這個家庭負面情緒爆棚,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母親,都有必要及時疏導,釋放情緒。

這個家庭經過調整,孩子情況好多了,與媽媽的關係也好了,家裡也沒那麼多矛盾了,學習也正常了。

孩子在改變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父母的改變,也 需要家庭的改變。 總而言之,有效才算重要,真愛才是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