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必须承认,我对名著的了解,最早是通过看画本实现的。

像《西游记》《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时候,买画本,算奢侈了。通常都是同学朋友互相换着看。

还有一种画本摊,有点像现在的书店,当然不是白看,两分钱一本,租着看。那也吸引了好多小朋友,把画本摊挤个水泄不通。

下图的《西梁国》背面有一枚红色戳子,我想,一定是某次父亲去北京,顺路买回来的,0.18元,不到两个贝的价格,却是当时父亲微薄工资里不小的开支。

印象中,我至少拥有两大抽屉画本,它们一直伴随着我的少年时光。

因为经常要把画本借出取回,为了宣誓主权,我在很多画本封面写上:某慧的画本。

现在看来,字迹还算清秀,哈哈!

小小画本,用一张张可爱的图片,直观地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终身难忘。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随着一点点长大,看画本显得有些幼稚了,母亲就在单位订阅了全年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和《连环画报》。

每次新书一到,我和姐姐就各捧着一本,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那废寝忘食的劲头,若用在功课上,估计都能考上清华北大!

其中,尤以《儿童时代》好看,它创刊于1950年,是国母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份少儿读物,由她亲自执笔撰写刊名和创刊词, 是一份富有想象力的月刊,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魅力。

我想,我的文字,受它的影响很大。很多小作文,就是模仿它里面的有些文章写的,从语文老师那里骗来了好多“优+”。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再次提起《射雕英雄传》,是因为,这套碟片,是我上班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花了96元钱,特别有纪念意义。

当年在电视里看《射雕》,我就被它深深吸引。然后,才看的纸质版书,更加入迷。

共四册的《射雕》,被我翻了不下四遍。

喜欢的场景和情节,更是看了无数遍。

我就想,有一天,我能完完全全拥有那些碟片,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哪集,就看哪集。

我爱《射雕》,爱金庸,爱83版《射雕》所有的演员,包括所有反派角色。

之后的多少个夜晚,我用掌上vcd把《射雕》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把每一集的主要内容写下来,便于日后查找。

我真是太闲了。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说起写日记,那就有些年头了。三四年级,是由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写日记。后来因为形成习惯了,发展成自动自觉地写。不写还不舒服了。

从中学到大学,到工作,到结婚生子,到进修。别人进修回来,仅仅是带回来一堆医疗书籍,我还附带了几本厚厚的日记。

那是一年进修生活的素描,也是纪实。日记陪伴我走过了炼狱一般的进修生活,因为就在那一年,我永远地失去了母亲。

一边是繁重的工作,有多繁重?这样说吧,我是个喝水都会长肉肉的女生,我甚至觉得我像植物一样,可以光合作用!进修一年,我却瘦了整整20斤!

另一边是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家人不在身边,每天早上我都是哭着醒来,确认下自己在哪里,确认下我真的失去母亲了吗?然后心里就开始压榨般的疼痛……

无处寄托痛苦与思念,我就更加疯了一样地写日记。那段时间的日记,现在看,字迹混乱,言语不连贯,很多泪痕,很多呓语……不敢放出来。

为诺儿写日记,是从验孕条的两道杠开始,一直写到她两岁。没有几个妈妈可以坚持给未来的宝贝写日记,我做到了。

我想,除了对宝贝有着深深的爱以外,对文字的热爱,也是我坚持写下来的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动力之源。

然而,我并没有给诺儿看,我要等到她十八岁,成人礼时,作为礼物送给她,估计到时候,她会被我感动得直哭吧!

我始终觉得,一本书,一封信,一段时间累积下来的日记,这些文字的记录,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文字的记录,才更有爱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