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壽走了,郭建光將成為記憶。《沙家浜》是誰起的名?

譚元壽走了,郭建光將成為記憶。《沙家浜》是誰起的名?

40多年前,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風靡全國,李玉和、楊子榮、郭建光家喻戶曉,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經典,成為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


譚元壽走了,郭建光將成為記憶。《沙家浜》是誰起的名?

然而,40多年後,只有扮演楊子榮的童祥苓還在,扮演李玉和的演員浩亮走了,扮演郭建光的譚元壽也走了。10月9日12時許,譚元壽這位曾經在《沙家浜》中因郭建光一角紅遍大江南北的譚門第五代傳人在京離世,生命定格在92歲。

譚元壽,1929年生人,漢族,湖北武昌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武生、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五代嫡傳人,著名京劇大師譚富英的長子,譚小培之孫,譚鑫培的曾孫。出身梨園世家。譚元壽是當今譚門的代表人物。


譚元壽走了,郭建光將成為記憶。《沙家浜》是誰起的名?

譚元壽嗓音高亢,功底紮實,文武兼備,全面繼承了譚派的藝術風格,又借鑑了餘派傳人李少春的表演,是一位文武兼備的京劇老生。在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具有自己豐富的創造。代表作傳統京劇《定軍山》《桑園寄子》《問樵鬧府》等,其在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中飾演的郭建光這一角色被全國廣大觀眾所熟知。

其實,《沙家浜》最初並不是樣板戲,只是滬劇。1959年上海人民滬劇團聽說有一部紀實文學作品《血染著的姓名》寫得很好,劇團同志找來閱讀,深深為36位新四軍傷病員艱苦鬥爭的事蹟所感動,認為是很好的題材,而且適合滬劇。劇本初稿完成,取名《碧水紅旗》,後又改名《蘆蕩火種》。1960年11月27日,首演《蘆蕩火種》獲得成功。,“WG”前演了370場,觀眾達56萬人次之多。譚元壽回憶說:“劉少奇同志觀看《蘆蕩火種》後也給予好評,這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劉少奇曾任新四軍政委,他的肯定意味著這個劇目在政治上站得住。”


譚元壽走了,郭建光將成為記憶。《沙家浜》是誰起的名?

1964年初,《蘆蕩火種》去北京公演,被北京京劇團一眼看中,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執筆,改編為京劇。起初,趙燕俠演阿慶嫂,高寶賢演郭建光。後來,阿慶嫂用A、B角,趙燕俠、劉秀榮輪流演出,郭建光則由譚元壽飾演。當京劇《蘆蕩火種》修改得比較成熟時,請主席觀看。主席提了3點意見,其中一條是故事發生在沙家浜,中國許多戲用地方為戲名,這出戏名字可改叫《沙家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