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君子的一种习惯

1、学习,可以说是人世间第一等捡便宜的事情——前人及优秀的同辈辛苦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及人生智慧,我们只需要捧起书本,付出很小的成本就能得到。

牛顿把学习看成是攀上巨人的肩膀,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庄子则以戏谑的口吻,说善于学习的儒者相当于盗墓贼,专从前人的口中盗取明珠宝物。

2、 聪明的人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会自动向学;一般的人懵懵懂懂,需要别人督促着去学;圣贤不仅自己学习,还积极劝别人学习。

3、不善学者,只是知识的保管者,不会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谓学而不能习;善学者,能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己身心的一部分,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应用。

4、有的人学习,一味求渊博,而不能运用自己的理解力与判断力,让琳琅满目的知识变得有条理、有层次。颜之推说这类人:“问他一句,他能答出几百句;但若问他话中的主旨,却不得要领。邺下谚语云:‘博士买驴,契券三张,未有驴字。’”

更有一些人学习,是为了借知识欺人。颜之推说:“我见有人读了十几卷书,便自高自大,凌犯长者,轻慢同事。大家仇视他如同仇敌,讨厌他如同鸱枭。如此学以自损,还不如不学。”(5)

5、学习与读书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回事。学习,需要读书,但也可以不用读书。有些人不识字,不读书,但照样善于学习,能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技艺精湛。

6、读书,不一定是学习,有些人读书只是求娱乐,消磨时光;读得再多,也无益于德性、学问及事业,不过是浪费时间。有些书有毒,如果不加选择盲目去读,不仅无益于人,甚至还会读坏人的心肠,把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变成疯子或恶人。

7、学习,又可分为无用之学与有用之学。无用之学利人的精神,有用之学助人功用。所谓:“求学就如同种树,春天赏它的花,秋天摘它的果。讲论文章,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利行,好比摘取秋果。”(6)

8、学习在现实中是分等级的,尊德性与研究哲学最高;学知识与文学次之;学艺与术又次;学单纯的技能最低,低到不能称为学习,只能称为培训。

网上流传一个“学者与渔夫”的故事,大意说:

有个学者坐船过河。学者问渔夫可懂文学?渔夫回答不懂,学者说,很遗憾,你等于失了一半生命。学者又问渔夫,你可懂数学?渔夫说不懂,学者说,很遗憾,你失去了另一半生命。

一阵狂风刮来,船翻了,两个人掉到了水里。渔夫问狼狈挣扎的学者可会游泳?学者回答说不会。渔夫说,那完了,你将失去整个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君子为学不应偏废,修身、问学之事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轻视实用的技术与技能。

(摘录于拙著《何为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