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265—589)

第三部分:

向阳光

一、音乐理论

这一时期,音乐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开始由政治、社会思考转向音乐本体化层面。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既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正面冲突,又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融合。

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主要的音乐美学论著有嵇康的《琴赋》和《声无哀乐论》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重要论著。现、当代学术界对此论著作了很多研究,但评价不一,甚至相反,有人说它标志着“魏晋玄学的美学完成”,也有人说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然而,钱钟书先生却以学贯中西的高视野,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西方近、现代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相提并论。不仅提供了新见解,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以及阮籍的《乐论》等。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由于每个人心中的哀乐不同,因此对于相同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被触发的感情也就会不同。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感情是主观宣泄。因此,“声”无“哀乐”之谓,是中国音乐史上“自律论”美学最早的表述。他是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的代表,是起着进步作用的。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阮籍的《乐论》是从神秘主义观点出发,认为音乐是天地和万物的本体,但不是指物的本质。他认为只要音乐协和,就能够使天下万物协和一致,然而协和的音乐只能由统治者创造,然后被人民所接受,而不能够随便地创造。主张由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创作权利,从而反对一切人民的创作。一方面将音乐升华为一种虚幻的精神,概念是不明确的,音乐成为了不可认识的东西了,虚幻地设想宇宙间有一个自然之理论,人只要能用他的心顺着理走,就能表现出欢乐来,实际上强调的是用主观性来否定音乐的现实性,又把音乐降低为音乐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排除了音乐所反映的现实存在和对现实存在所起的作用,既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又是形式主义的。坚持了音乐的艺术性和它潜移默化的作用。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二、乐舞文化

南北朝的戴逵、戴颙父子都以琴名世。琴对他们来说已不单纯是娱乐活动,而是寄托情志的载体,不论是对现实不满或企求超脱;不论是寄情山水或饮酒狂舞酣歌;不论是求仙成道或尽情享乐,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即对个性或人的价值的肯定。人性的觉醒,带来了艺术的自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耍戟舞剑、盘马弯弓、醉酒当歌、抚琴长啸、怡然起舞,已不再如汉代那样以舞相属,作为一般交谊娱乐,而常以自己擅长的舞蹈表现自己的情怀和对生命、艺术的追求。这是舞蹈艺术理性的自觉,也是感性的升华。脱俗求雅,以舞抒情言志,确实超越前尘。在舞容的表现、舞词的抒写中,常常抒发生命之叹。如晋人《白纻舞歌诗》:“百年之命忽若倾,早知迅速秉烛行。东造扶桑游紫庭,西至昆仑戏曾城。”《拂舞歌》云:“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鲍照在《白纻舞歌》中亦吟道:“琴高乘云飞上天”。以乐舞寄托情志,超然物外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谢尚所舞《鸜鹆》,以象形取意的手法,以飞鸟的自由翱翔,抒发他追求自由和放达不羁的意念,是一种赋自然以人格化,予人格以自然化的舞蹈。谢尚之舞,代表南朝士人的情志。北朝乐舞与南朝乐舞,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了中华乐舞文化。以游牧尚武立国的北魏,既有崇尚胡舞、胡乐的世风,如勇武的男子舞蹈《力士舞》,充满力量、威武雄健。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力士舞

从敦煌北魏壁画的力士像、云冈第10窟及龙门石窟北魏洞窟的石刻力士,仍可追寻当年《力士舞》的形象。这些力士是石窟的守护神,是佛的卫士和侍从。他们或托起巨石,支撑石窟,或举起佛座,或立于佛龛两侧。他们瞪目而视,表情凌厉,常作出胯叉腰姿:那粗壮健美的体魄,凸起的肌肉,既富于力感,又具舞蹈的美感。从这些力士像中,我们似乎可以窥探到北魏奚康生那气势凌人的《力士舞》的风貌。也有热情如火的女子舞蹈《火凤舞》。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火凤舞

北魏高阳王元雍,有家妓五百,其中有个名艳姿的美姬,擅舞《火凤舞》(或作《么凤舞》)。这也是一种象形取意的乐舞,以舞乐抒发情感促进了乐舞文化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育,从历史上来看,一方面保持着秦汉时期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即音乐教育从官学中分离出去,主要存在官设音乐机构和社会娱乐圈内的音乐教育行为中;另一方面,又具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所独有文化特征。西域音乐的广泛传入,导致音乐教育中的传习内容增加了新的成分,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传统音乐对外族外域音乐的融合。因为战乱和通商形成的民族、地域之间的音乐交流更是为音乐教育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

从乐人员的数量和他们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职业阶层的存在,但却恰恰证实了,当时的社会音乐教育对于这类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娱乐音乐的繁盛所起到的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历史来看,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有许多都是从古代音乐演变过来的,其中的内涵我们不能摒弃。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击缶、水墨画舞、

北朝与南朝的乐舞有何异同?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思潮特征是什么?

儒家子弟高唱歌曲、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这些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仍在我的脑海中闪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各国的尊重和掌声。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上,又有多少人愿意潜心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流行音乐已经将我们的音乐世界占领,对于这些古人留下来的宝藏,在我们之中却有很多人一问三不知。鉴于这种不良倾向,我个人认为:在学习当代音乐的同时,也要学好古代音乐,探讨、研究古代音乐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