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的標誌性意義

近日,意大利和中國簽署了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由此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西方發達國家。

“意大利和中國之間應該建立起更加有效的關係,讓關係好上加好。”意大利總理孔特的表態為中意雙邊關係增添了新的註腳。但回溯這一決定作出前的種種,顯然沒有這般風平浪靜。就在習近平主席此次訪歐之前,美國已多次向意大利施壓,告誡其“謹慎”對待“一帶一路”。他們擔心意大利的加入會誘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削弱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歐盟國家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擔心“一帶一路”會給歐洲帶來安全問題,會損害歐洲的經濟利益。

最終,意大利還是在備忘錄上籤下重要一筆。這是因為,整體來看“一帶一路”倡議給意大利乃至歐洲帶來的機遇遠遠大於挑戰。眼下,意大利的經濟急需外部動力注入。據統計,近18年來,歐元區經濟增長30%,但意大利GDP平均每年增長僅為0.2%。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積極與全球第一大市場互動,無疑是必然選擇。未來意大利還可以藉助“一帶一路”,帶動歐亞聯通,將“意大利品牌”和“意大利製造”更多地推入中國市場,為自身發展提振士氣。

更深遠的影響則是,意大利此舉將起到示範作用。觀察意大利此刻所受到的壓力,與2015年英國加入亞投行時的處境極為相似。當時,率先擁抱亞投行的英國也備受美國指責,但後來法國、德國等很多國家紛紛效仿。此次亦然,意大利的行動將打消一些國家的顧慮。作為一個地中海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地位一度因經濟不景氣以及對歐洲內陸市場的依賴而不斷下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既能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又可充分挖掘和釋放其海洋國家的潛力,勢必有效提升意大利在歐盟的引領地位。

中國和意大利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開展“一帶一路”是互惠共贏。對於中國而言,意大利的加入同樣不只是朋友圈中多了一個國家。從整個歐盟看,預計隨著未來英國“脫歐”,意大利將成為歐盟第三大經濟體,它的加入本身在區域內就是一種象徵意義。而且據統計,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達到542億美元,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意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意兩國在很多領域存在高度互補,意大利在航空航天、汽車、可再生能源和高端消費品等領域擁有更深厚的技術和品牌,中國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逐漸走向世界前沿,尤其是在5G技術上中意合作前景廣闊。此次在諒解備忘錄之外,兩國企業家和政府代表還簽署了29項經貿項目,價值25億歐元。據預估,隨著未來更多雙邊合作協議的簽署,這一數字很可能被提升至200億歐元。

過去,東起長安、西至羅馬的古代絲綢之路作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橋樑,連通了中國和意大利。如今,中意諒解備忘錄的達成,讓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再度緊密相連。未來,中國和意大利將以經貿合作為抓手,加強多領域的深入合作,譜寫中意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楊婷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