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玉石骨器象牙雕,商代工藝品令人讚歎 | 經典中國通史32


陶瓷玉石骨器象牙雕,商代工藝品令人讚歎 | 經典中國通史32

製陶也是商代手工業生產的一個較大的部門。商代青銅冶鑄雖然有了高度的發展,生產的器物也不少,但主要還是禮器和兵器,日常生活用器還很少。青銅在當時還是貴重不易多得的“美金”,因而在生活上使用還不普遍。不管是貴族或平民還是普遍使用陶器。

商代的陶器出土很多,根據形制的不同分為幾十種,作用也各不相同。雖然學者們對一些用器的名稱、作用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大體上還能分得清楚。如用作炊器的有鼎、鬲、甑、鬹;用作貯器的有甕、瓿、大口尊。盛食器有簋、盂、豆。盛水器有罐、盆、缸、盤。酒器有爵、觚、壺等等。

陶器的製作到商代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出現了製陶業內部的分工,有了固定的工種,生產的規模也很大。如在鄭州銘功路西側,發現一處商代前期的製陶作坊遺址,總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共有陶窯14座,房屋基址十多處。從殘陶器來看,多是泥質陶,其中以盆、甑最多。

有這樣大規模的生產作坊,說明是一種商品生產。製陶除了由商王朝和各地諸侯、貴族們官辦的手工作坊外,民間的也很多。凡是有商代遺址和墓葬的地方,都出土了不少陶器。

商代的製陶業除泥質陶器外,代表製陶水平的是陶瓷。陶瓷器中一種叫做硬陶器,另一種是原始瓷器。這兩種陶瓷器燒成的溫度都很高(一般要在一千度以上),質地硬,沒有顯著的吸水性。

在鄭州製陶作坊遺址中發現的原始瓷器,胎骨細膩堅硬,大多是灰白色,有的近似純白略帶淡黃色,極少數是灰綠色或淺褐色。經化驗,證明化學成分已和一般的瓷器基本上一樣,也是用高嶺土(瓷土)製作的。這種原始瓷器都塗有瓷釉。一般是塗在器物的表面和口沿內側,有個別的在器內壁也塗有一層薄釉。釉色以青綠為主,少數是褐色或黃綠色。經化驗,證明化學成分與後來所謂的豆青色釉相近。這樣,就把我國發明瓷器的歷史至少提到3000年前的商代。

商代後期的陶瓷製作除繼承前期外,又出現一種刻紋白陶和明器的製作。刻紋白陶是商代的獨創,目前還沒有發現其他時代有這種陶器。刻紋白陶同原始陶瓷一樣,也是用高嶺土,高溫燒成的。在器物的表面刻有各種花紋,常見的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和人體紋等。

製作工藝有點像青銅器,但造型秀麗、色澤皎潔,達到了當時陶器製作的最高水平,不僅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光輝傑作,也是世界文化史上少有的工藝美術品。這種刻紋白陶大部分出自殷墟,目前出土的較完整的也只有幾十件。這種陶器在商代也是一種珍品,只有王室和大貴族才能擁有。

用作隨葬品和陶製明器,在商代後期非常多,一般的墓葬中都有。不少的是仿製實用的陶器,不過製作較簡陋,花紋也粗糙。有不少也只是個象徵性的器物。從形制大小、花紋相同、數量很多來看,這是大規模成批生產的,也是商品性的生產。

陶塑在商代也出現,如鄭州、三門峽商代遺址中都出土了許多陶塑,有人像、羊、虎、龜、魚等形象。1958年在安陽還發現一個人面陶範。

陶瓷玉石骨器象牙雕,商代工藝品令人讚歎 | 經典中國通史32

商代的玉石雕琢也是手工業生產的一個重要部門。玉石雕琢作坊沒有青銅冶鑄陶瓷製作的規模大,但從目前已出土的大量玉器和石器來看,它也具有一定的規模。

玉器在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品。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今天,玉器的雕琢工藝延續了幾千年。

商代玉器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鄭州商城遺址中就出土不少的玉器。1976年在安陽小屯村發掘的婦好墓,出土有各種玉器755件。1969-1977年在殷墟西區發掘了939座墓葬,出土了玉器275件,綠松石26件。因為玉器是珍貴物品,大多數都是作裝飾品,是死者生前的財富,故死後隨葬。從墓葬中玉器的多少,大致可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如婦好墓中的隨葬玉器,不但數量多,形制精美,玉料也很好,這隻有“婦好”這樣的王室親貴才能佔用。

商代王室的玉器很豐富,古書中說:“凡武王俘商,得舊寶玉萬四千,佩玉億有八萬”(《逸周書·世浮》)。古代的億是十萬,可見玉器之多。

商代玉器的玉料有白玉、青玉、綠玉、墨玉等品種,按其形制和用途來看,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禮玉如古書中所謂的“瑞玉”、壁、琮、圭、璋、璜、琥等;用於禮樂的尊、盤、豆、磬等。

二類是形制像武器和工具的,如用作儀仗的矛、戈、斧、鉞和象徵生產工具的錛、鏟、鑿、刀、匕等。

三類是實用的裝飾品和美術工藝品,如頭飾、手鐲、玉珠串和鑲嵌在其他器物上的裝飾品。還有玉人、玉鳥、玉魚、玉蠶。

在一塊玉片上刻有各種形象生動圖案的就是屬於美術工藝品。各種玉器大多雕琢精細,圓潤光潔,形象生動,稱得上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上品。

石雕也是商代上乘的工藝品。它的數量雖不如玉器多,但從雕琢的工藝水平來看,並不比玉器遜色。如1950年在安陽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用大理石雕成的虎紋大石磬。這是一個長84釐米,寬42釐米,厚2.5釐米的石磬,正面雕一虎形,作張口欲吞物狀,線條清晰,剛柔相宜。懸掛著敲時,還發出悠揚清越的聲音。

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件樂器。觀後令人驚服3000年前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在這個大墓中還出有雕花石盤、石盂、石皿、石獸面等。在其他遺址中還發現有大理石的立體雕像,如石虎、石牛、石龜、石蛙和石人。

陶瓷玉石骨器象牙雕,商代工藝品令人讚歎 | 經典中國通史32

骨角器的製作也是商代手工業生產的一個發達的部門。包括骨、角、牙、蚌器。在鄭州商城遺址的北城牆外,發現一處制骨作坊遺址,骨料有獸骨和人骨,出土的有骨錐、骨簪、骨鏃和角器等,還有磨製骨器的礪石和一些半成品。

在安陽北辛莊殷墟發現一個商代後期的制骨作坊遺址,還發現一座長方形半地穴的房基址和一個堆放骨料的地窯。在窯內存放的骨器半成品就有5000多件。骨料主要是馬、牛、羊、豬、狗的骨頭,其中大多是牛骨和豬骨。還發現青銅小刀、小鋸和鑽子。骨器有針、錐、匕(食用具)、笄、鏃等。

雕花骨是商代的一種藝術品,在殷墟發掘中曾多次出土。如1934年第十次發掘皇陵區,一次就出土200多件,可惜大多殘碎。20世紀70年代在殷墟西區墓葬發掘中,出土的近百件骨器中,有四件雕花骨。其中一件上還嵌有松綠石,二件為雕花骨管。傳世的一件雕花骨叫做“宰豐骨”正面刻有兩行商末字體的字,內容是商王田獵獲得兕,賜此骨給宰豐。反面有三段不同的精美的花紋。

象牙雕制是商代的高級藝術品,殷墟發掘中多次出土有象牙和象牙雕製品。婦好墓中就出土有花紋精緻的象牙杯,鄭州商代前期遺址中就出土有象牙筒,象牙刷子等。

以貝、蚌製成的裝飾品或鑲嵌在其他器物上的工藝品,在商代墓葬中出土很多。在殷墟西區墓葬中還出土了四件有刻紋的蚌片,還有穿孔的大貝、大海螺等。有的蚌片可能是作嵌在漆木器上用的,製作工藝水平都很高。

漆器和木製器在商代也很發達,不過保存下來的不多,因為這些東西埋在地下容易腐爛。從河北藁城臺西遺址中出土的殘漆片來看,雖然木胎已腐朽,仍能看出器形有盤盒之類,花紋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蕉葉紋等,都是硃紅底的黑漆花,有的還嵌有嫩綠色的松石,色彩絢麗鮮明,漆面烏黑光高,花紋纖細精巧比例勻稱。

從漆器的製作工藝水平來看,並不比青銅器的鑄造遜色,其曬漆、兌色、髹漆,鑲嵌等方面的成就,反映了我國漆器工藝技術發展到商代已具很高的水平。

商代木器沒有發現保存下來的,從湖北黃陂盤龍城的中型墓和殷墟的貴族墓中,發現的雕花木榔板(棺材板)來看,花紋和青銅器上常見的相似,雕刻很精細。說明木器生產在商代也有很高的工藝技術水平。

竹器在商代的遺址中沒有出土過,但從一些遺址、墓葬中遺留下來的痕跡看,有些器物是用竹篾編織的。

商代的紡織雖是一個獨立的手工業,因養蠶和桑麻的種植是農業生產中的副業,所以是隨著農業的發展而發達起來的。在河北藁城臺西和殷墟的遺址中,都出士有石、陶的紡輪、青銅小針、小骨針,這些都是遺留下來的紡織工具。織布機因是木質的未能遺留下來。

據古書記載,傳說在夏桀時“伊尹以亳之遊女工文繡,纂組一純,得粟百鍾於桀之國”(《管子·輕重甲》),說的是伊尹以亳的採桑養蠶女們織成有文彩的絲織品一純去與夏交換了粟一百鍾。還有商紂時“多發美女,以充傾宮之室,婦女衣綾紈者三百餘人”(《帝王世紀》)。這些傳說說明商代已經有絲綢綾絹等絲織品。這些都是統治者們才能穿得起的,是貴族們專用的,人民只能穿麻布之類的衣服。

商代的手工業有官辦和民營兩種,大型的手工業作坊,如青銅冶鑄、制骨作坊、玉石製造、陶瓷製造等作坊,都是由商王朝和各地的奴隸主貴族設置,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為王室和奴隸主貴族生活所用,也有部分剩餘作商品。

早期的西周青銅器《史獸鼎》銘文中有“史獸獻工於尹”的記載。可見到西周早期還將工匠作貢品進獻。卜辭中有“多工”和“百工”的記載。這都是指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各種工匠,而不是官名。

周武王滅商後,周公輔佐成王,將商的遺民分給魯六族和衛七族。這十三族中有的就是工匠之族,如索氏是制繩的,陶氏是製陶瓷器的,長勺氏、尾勺氏是制酒器的,施氏是制旗幟的,繁氏是制馬纓的,錡氏是制刀銼等工具的,樊氏是制竹木器的,終葵氏是制椎的。

民營的手工業是分散的、小規模的,大多還是農業生產的副業。生產品除自己外,也作商品交換。這些生產者是自由民,大多是由農民自己來生產。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夏商史話》。《夏商史話》作者為孟世凱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陶瓷玉石骨器象牙雕,商代工藝品令人讚歎 | 經典中國通史32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17位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