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在國家博物館的古代錢幣展廳,第一部分的第一個展就是商代的貝幣。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為什麼商代在使用貝殼作為一般等價物在使用呢?在商代,氣候遠比現在溼潤,氣溫也比現在高,竺可楨先生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寫道,“作者根據歷史和考古發掘材料,證明我國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從仰韶文化時代到河南安陽殷墟時代,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 左右。”別小看這偏高的氣溫,卻使物產極大豐富,造就了商代酒池肉林的歷史。商代的殷墟發掘於河南安陽。河南現在簡稱“豫”,為什麼叫“豫”呢?拆開看,一邊一個“矛”一邊一個“象”,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用矛去扎大象。這個字也側面說明了在商代河南一帶是有大象存在的,而在史料中記載古人用犀牛皮做鎧甲。而犀牛和大象都生活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這也證明了河南在早期氣溫偏高的事實。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竺可楨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氣候變遷曲線圖

物產豐富,貿易往來就會頻繁。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畢竟不便,例如,糧食不宜久存,牛羊體積又大不宜攜帶。有沒有一種便於攜帶,而價值又高的東西呢?這個時候貝殼就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有些朋友就會問:為什麼不用其他貴金屬呢?這主要是商代冶煉技術並不是很發達,而貨幣的需求量卻很大。

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貝殼就被大量的使用了。在河南濮陽出圖的中華第一龍,我們就清晰的看到一具白骨兩側用貝殼擺成的龍型和虎型。中間的白骨有人說是黃帝之孫顓頊(zhuān xū),也有人說是祭司,不管是誰,但至少說明了這具白骨在生前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考古學家考證,商代使用的貝幣主要產自我國的東南沿海,例如,商代使用較多的阿文綬貝,主要生存在我國的東南沿海的暖海區。而在商代,不論是去較近的東海還是路途遙遠的南海,交通都非常的困難,除了路途遙遠,還有就是氣溫高所導致的荊棘叢生,交通不便。因為貝殼獲取難度較大,所以物以稀為貴,貝在商代就承擔了一般等價物的作用。正是貝幣的使用,對我們的漢字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和錢、和價值有關的字,都有一個“貝”字旁,例如:“貨”、“寶貝”、“財”、“賬”等,這都源自於商代貝幣的使用。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阿文綬貝

商朝人為什麼使用貝殼作為貨幣

簡單磨製過的貝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