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入選河南2019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

“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25日在鄭州揭曉,靈寶城煙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

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入選。

靈寶城煙遺址的發掘是近年來仰韶早期遺址一次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為研究早期國家社會的底層小聚落提供重要資料。一處操作間、火塘、窯室均被保留下來的豎穴式升焰窯,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窯,還原了仰韶文化發達的製陶工藝。

發現於1980年的淮陽平糧臺城址,中軸對稱、佈局方正、規劃嚴整,擁有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遺址內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將中國車的起源提前至少500年。考古發現證實,這裡是當時世界上科學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

多處集烘範、熔銅、澆鑄、打磨加工為一體的獨立鑄銅作坊,近20件青銅禮器上帶有“戈”字銘文,集中成片的大型高規格建築群等發現表明,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不僅是殷墟時期以“戈”族為主體的“居、葬、生產合一”的超大型青銅鑄造基地,更展示了甲骨文所記載“大邑商”真實意義上的範疇。

濟源柴莊遺址是豫西北區域首次發現的集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文化遺存於一體的大型聚落遺址,見證了商周時期社會形態及禮制變遷。一處呈跪姿且可與甲骨文中的字形對照上的人祭現象實屬罕見。

以水法制作的昇仙藥“礬石水”、罕見葬器“玉溫明”、帶有金箔飾片的“九子漆奩”、彩繪大雁銅燈……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出土的珍奇文物引發現場專家熱議。專家推測,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是當時比較著名的煉丹方士。

河南是中國文物大省,也是近代中國考古事業成長的主陣地。從2008年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聯合主辦一年一度的“五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評選以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參評項目多為配合基建的搶救性發掘,也有主動發掘的學術研究項目,涉及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涵蓋黃河文化、南北方文化交融、夏文化、都城與城市考古等多個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