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這座城」龍亭的損壞、修復和傳說

80年代末,在夏日一個暴雨天的夜晚,龍亭後牆坍塌,後經修復還原。原龍亭後牆體與地面呈90度直角,在後期維修過程中,現代建築工藝始終無法恢復前人所設計的90度筆直牆體。現在的遊人瀏覽到龍亭後牆,很容易發現修補的牆體與原牆體的差異,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戀上這座城」龍亭的損壞、修復和傳說

至於傳說,完全是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開封人兒時的所聞。就是在龍亭後牆坍塌的那個雨夜,傳聞不少開封當地人看到天空一條銀龍從開封的正北方騰空而起沒入雲端,第二天就驚聞龍亭坍塌的事故。後來又傳聞修復龍亭後牆體的過程中發現,龍亭這座在13米的巨大青磚臺基之上的殿堂下的臺基竟然是空心的。其中懸掛著一口巨大銅鐘,在銅鐘下發現一條死去的巨蟒。開封當地人事後常說這是開封這座經歷七朝古都的古城有盛轉衰的轉折點。

雖然傳說存在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也為龍亭這座文物古蹟添抹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在龍亭臺階下西側有幾間側殿,利用這些側殿搞了一個反映宋代歷史的蠟像館,這是中國的第一座專題蠟像館,佔地面積為410平方米。該館將北宋皇朝九帝執政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用九組蠟像表現出來。組蠟像都是根據史實精心設計的,如關於王安石變法的一組蠟像。

「戀上這座城」龍亭的損壞、修復和傳說

端坐在中間御座上的是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趙頊。宋神宗身穿一件淺黃色的龍袍,腰圍紅色玉帶,頭微向左方,注視著坐在左側的一位大臣。並凝神傾聽他的講話。這位大臣就是被宋神宗提拔為宰相、主張變法的王安石。坐在另一側的則是另一位大臣司馬光,他是反對變法的,這時他正在低頭沉思。這些歷史人物的服飾,包括衣服的顏色,帽子的款式、玉帶的樣式等等,都是經過考據,儘量做到比較符合歷史的實際。而在工藝上,蠟像的膚色、毛髮、眼珠、神態表情,都比較逼真。

聲明:本文資料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共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一切,內容為作者觀念,並不代表本附和其觀念和對其真實性擔任。如觸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