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都是“鳳凰男”嗎?

當今許多未婚的城市女性,在徵婚的時候通常都會加上這麼一個條件:要求對方有自己居在地的同城戶口。表面上看上去,更多的是考慮不想遠嫁的問題,可其實也將農村青年基本排除在外了。

提起這件事,絕大多數人可能會說,這很好理解,就算對方比較有能力,可很多也是鳳凰男,原生家庭觀念與現實層面的經濟負擔過重,導致城市女性望而卻步。

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是“鳳凰男”嗎?其實遠不止這一點,還有以下這些非常現實的因素不能忽視。


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都是“鳳凰男”嗎?

一:生活環境不同,思維方式與生活習慣便完全不同。

首先得考慮大家身處的外部環境對每個人所造成的重大影響。生活環境不同,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便完全不同,這一點想必但凡有點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能理解。別說城鄉區別了,就連同處一個城市的不同社會階層當中的人,思維方式與生活理念都天差地別,而差距越大的男女之間,從思想到靈魂、再到相互產生吸引力的可能就會越少,這是一種自然反應之下的規律與現象,你就是不承認也無濟於事。

拿個並不能算是經典的案例來詮釋一下城鄉觀念上的差別有多大吧,也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曾經有一城市女青年去一偏僻農村義務支教了一年時間,沒成想居然被當地村裡的一個光棍看中了。他才不管雙方之間是否存在差異,覺得對方很漂亮、很可愛,就天天沒事跑來學校糾纏。

光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一個接受過正規大學教育的城市女性,又怎麼會看得上一個農村裡再普通不過的混混呢?自然是不同意的。可對方卻完全看不到雙方之間從身世背景、教育程度、思維理念到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巨大差異,一門心思認定“只要死纏爛打,就一定能攻下山頭。”

除了自己糾纏也就算了,對方父母還一起上陣充當神助攻,每天跑來給女孩送瓜果蔬菜。回回被拒還不放棄,搞得女孩不勝其煩,只得請學校領導出面干預。

都這樣了這一家人都還不死心,某天這個男人糾結其父母又一次來到女孩的宿舍外面,兩個老的在外面把風,光棍趁女孩開門出來丟垃圾之時硬將對方推回宿舍,關上門就開始撕她衣服。幸虧女孩子隻身下鄉支教也害怕人身方面的安全會出問題,所以枕頭下天天放著防狼噴霧,一舉將對方制服,沒吃什麼大虧。

最可氣又可笑的是,當她報案後,對方父母還反過頭來勸她息事寧人,放他們兒子一馬。被嚴詞拒絕後便開始在當地四處造謠壞她的名節,說她不乾淨了,只能嫁他們兒子之類的……

為什麼有些民警去農村解救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得組織起足夠的人馬隊伍才行?就因為像在這種地方生活長大的人,相比外面的大城市而言,法律觀念方面更容易淡薄許多,但另一方面又習慣抱團取暖,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做出許多荒唐至極的事情,愚昧又霸橫。

不是一種人,絕對不會有進同一張門的可能性!連正常的欣賞與溝通的前提也沒有,絕大多數女性在看到雙方成長背景當中諸多無形且具體的差異之從各自的身上時時刻刻體現出來之後,立馬就心生排斥與畏懼,更不要會說愛上這樣一些男人了。


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都是“鳳凰男”嗎?

二:因為環境與現實的因素,農村青年與城市姑娘在對待世界的看法、人生的認知方面沒有過多的交集,所以無法正常轉化為吸引力。

不僅僅是咱們國家,放眼全球每一個地域與國度,情況全都大同小異。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地區也好、經濟欠發達的國家與地區也好,女性通常都更願意找比自己在精神與思維高度上更高一些、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更好一些的男性,沒聽說過偏愛往比自己落後的地區嫁的女人。

扯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來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是因為環境與現實的因素,導致農村青年與城市姑娘在對待世界的看法、人生的認知方面原始差異很大,生活當中沒有過多的交集,所以無法正常轉化為吸引力。

不可否認的是,與城市的開放、多元及更有利於吸收與接觸到時代最新的一些訊息、更能夠接納與包容與自身各方面差異大的一些人類不同的是,農村(排除那些經濟發達的省份)很大程度上來說,由於交通閉塞、導致教育與科技方面也比較落後,不便接觸外界更新的思想文化,村民思想觀念保守且趨同的情況更加顯著。

存在差異,但又能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大家才有可能在同一個社會大環境當中愉快而友好的生活。但如果只認可自己及周邊群體所認定的一種理念與生活方式,將其他具有差別的全都當成一種“怪異”來看待與排斥的話,從前者的內心與角度來講,就會本能迴避與拒絕更多與後者打交道的機會,更不要說對來自這種地方的男性產生什麼強烈的好感與愛慕了。這不是一種地域歧視,而只是一種事實。

人的內心是多麼敏感與忠於自我,一點點的不習慣、不認同,就會自然而然疏遠讓自己產生這種感覺的人或群體,都明明已經知道選擇對方就等於選擇了一種沒辦法迴避的大環境背景、又在聽過長輩們再三說過這些方面的弊端之後,能夠有勇氣不管不顧挑戰高難度的,除非就是這類農村青年本身特別出眾、身上具有別的人無法取代的優點與魅力才有可能。

但這種情況怎麼來說都是極少數,所以大家也不妨放平常心一點看待城市姑娘不願意嫁農村小夥的這一問題,因為其中最大的原因並不在農村小夥自己身上,而在於兩大群體之間的原始差異所形成的鴻溝過於寬闊之上,而這一點又是沒有辦法徹底改變的。


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都是“鳳凰男”嗎?

三:農村鄉土宗親觀念過於濃重,注重人情超過注重自己有質量的生活,與城市生活的人生活理念完全不同,沒辦法交流。

這一點,恐怕才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鳳凰男”身上最明顯具備的一些特徵。也是為什麼有些農村青年明明已經靠自己的本事、才華與能力在城市當中闖出了一片天,可依舊不被城市姑娘與她們的家庭所接受的原因。

在城市久居的人們,普遍認為農村鄉土宗親觀念過於濃重,注重人情超過注重自己有質量的生活,這一點與城市生活的人生活理念完全不同,因而導致雙方之間註定沒辦法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當初選擇嫁給了一位“鳳凰男”的鄧女士就深有感觸,按她的話來講,有點後悔自己曾經所做出的這個選擇。她的丈夫就是一位從偏遠鄉村考出來的優秀男性,個人能力與魅力方面不存在什麼問題,而吃苦耐勞精神與堅強不屈的毅力更是很多城市當中出生長大的男性所沒有辦法比擬的。正是因為這些,她當初才會義無反顧選擇嫁給了他。

可是婚後她才算是明白了,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他整個家庭的犧牲與奉獻之上的,其中還摻雜著他家所在那個村子所有村民的支持與援助。而吃過無數苦,才走到現在這種高度的男人,內心裝著的是一種永遠無法償還的虧欠與負疚感,內心想著的,就是如何報答這些人成就他的恩情。

不但他的工資收入絕大部分都寄回去給了父母及他的兄弟姐妹,而且言下之意,再過幾年,一定是得接他的父母過來城市一起定居生活的。這還不算,只要他老家的村民對他提出什麼要求,貼錢費力、到處託關係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任何代價他都會想方設法替人家完成,說這些都是“他欠他們的”。

自打兩人結婚之後起,家裡就成為了婆家人乃至他老家所有村民進城的一個免費落腳點。對此,鄧女士真的既無法理解,又無法接受。她數次提出過,讓丈夫送他們去住賓館,吃飯就下館子,別破壞了自己安寧的生活。可這個男人總說做人不能沒良心,沒有那些村民,就沒有他的今天。

她覺得他的這些認為天經地義的東西,已經深深妨礙與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對於未來務必會背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負擔也非常無奈又畏懼。如果不選這樣一個出生於農村的“鳳凰男”,可能她也就不會落入這樣一種處境當中,這就是她感到後悔的真實原因。而當今這種觀點的城市人數量眾多,已經算是達成了一種共識。


城市女孩為何不喜歡嫁農村男人,只因對方多都是“鳳凰男”嗎?

人是沒有辦法完全跳出自己的生長環境、父母家庭及整個周邊的人群所構成的共體對自己的思想、三觀及行為產生的限制與影響的,而這些,正是導致城市女性與農村男性之間無法自然產生內心契合與好感的原因之所在。

至於城市男性與農村女性呢?情況稍好,不會這麼明顯。因為咱們目前的整個社會的婚戀價值取向,就是男人會稍微俯瞰女性,而女性則大多更習慣“高攀”而非“下嫁”。所以男方綜合條件稍好,自己更有自信,婆家也相對更容易“駕馭”與“震懾”兒媳。

當然,假如您不認同這一種觀點,或者是本身嫁了純農村背景的男性也過得很幸福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最後想說的是,本文只是想詮釋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而不是挑起城鄉爭端,更沒有有意貶低農村人士的意思,請在座各位合理看待即可,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