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做笔记构建知识生产能力?

如何通过做笔记构建知识生产能力?

"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记好笔记。"这是大家读书时耳边重复得最多的音符。

我是读初中时才开始记笔记的。有一次,我写的作文,被老师选出来张贴在墙上了。语文老师常教我们要多去摘抄名人名言,那篇作文就是引用了名人说的话,估计也是用对了地方,歪打正着的得到了表扬。

此后,我把听到的,看到的,有意义的句子都抄写在笔记本上。当时就2个笔记本,一个记摘抄,一个记英语。

有时心情很沮丧,有时喜悦,还有某些私密的日记也记在摘抄本里,可以说这个笔记本是一锅大杂烩。

后来,有次写作文,觉得有个名言很能体现我不能表达的观点,立马翻开摘抄本,翻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印像中那句模糊的话。挫败感及其强烈,再加上偏科严重,渐渐放弃了摘抄。

现在开始学写作,又想重拾起记笔记的功能了,又怕遭遇以前遇到的问题,怎么办呢?在电脑上记吧,也可以用搜索。复制粘贴很快,这一点相当节省时间,但有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怀念用纸质记的笔记。在这种心里焦虑不安,难以取舍的情况下,看到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对照我以前做的摘抄,如梦初醒,哇,大作家也是像我这样记笔记的,只不过差距很远,人家更专业,更系统。

如何通过做笔记构建知识生产能力?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只要遵循简单的三条规则,一元化、时序化和所印化便可以玩转笔记本,运用5个步骤创造属于自己的创意。

作者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专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方式,在电视台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何用一套笔记本构建自己的知识生产体系?

首先遵循一元化笔记法的三条规则

规则一:一元化,全部内容融入笔记本

工作中的创意,读过的书的摘要和感想,报纸和杂志剪报,他人的留言贴,信件和明信片的,还有参加培训时的记录这些,都可以把这些内容全部纳入一册笔记本中。

当然笔记本会变得杂乱无章,也会因持续不断的填满文字和资料,而厚度不断增加,但不管怎样,我们就要把这些琐碎的事都塞进笔记本里,不要对其进行分类。

这样让我们记笔记的时候感觉非常轻松,找起来也安心,坚持做也不费力。

很多人肯定都有疑问,期初肯定很好使用,然后继续使用下去就会发现很多漏洞。

作者奥野宣之回答是:一开始就让他漏洞百出。一元化是一种绝不会有漏洞的方法,原因是他从一开始就浑身漏洞。

规则二:时序化,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

我记笔记的时候也是按照先发生的事情先记录,但我有一点没有做到,就是没有添加日期。

6位日期记录法。比如说2019年7月22号,那么就可以简写成190722。当以后某一天我们翻到这一页的时候,就能想起这一天我们干了什么事情。

更新换代。有的人一册笔记本可以用一个月或两个月,有的可以用一年,不管用多久,如果用满了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月底或者是月初订凭证的时候,就要把凭证按时间、凭证号分门别类,比如说凭证号是1-500号,我将会分成1-150号(要看附件多不多),然后下一个凭证会分成151-200多号这种,最后装订完成后在凭证封面写上凭证记录的日期,凭证号是多少。在切口边会写上日期、第几本,比2019年6月1/3。笔记本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要在它的封面写上,这是第几本,日期是多少号到多少号,然后在切口上也要写,这是第几本笔记本,这样方便我们以后按顺序号查找。

规则三:制作索引,将收录的信息所有化后提取

索引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我个人感觉这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比如我在90页的时候记入了几件事,然后每件事我提出一个关键词来,然后写在索引部分,再对应的把90页写在索引部分上,那么以后我想找这件事就查这个关键词来对应后面的页数,然后就能方便找到。是不是挺简单呢。

其次是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

作者写到了用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这个也可以用来摘抄某人的名人名言,然后写上自己的看法感想。

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О后再逐条书写,而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星号☆标记后再写。

比如我看到一句广告词,我们可以这样记录:О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的感想是:☆我现在的生活都是由于我以前走的路导致的,那么我现在走的路也会导致我以后的生活。

当然笔记本不是光用来记的,还可以用来粘贴,把收集到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可以裁剪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尺寸根据笔记本的大小来定。

最后用笔记本上的素材让我们的知识产生增量

如何用满满的笔记本来生产知识?

创意是对既有信息的重组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重组而已。

步骤一:收集素材

在笔记本上我们只要把发现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所思所想,仔仔细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那么我们便能毫无负担的持续做信息收集这件事。经常看一个公众号里面的文章,讲到大家收集素材的一个过程,经常逛菜市场,还有不经意听人家说的一句话,然后快速地记录下来,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文章的素材。因此可以说把日常生活的内容全部变成素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常取材。

有时候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判断笔记本上的内容的价值并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的将来的自己

不是有事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步骤2:咀嚼收集好的素材

无目的的重组会带来新的发现。就像有些人写作一样,实在找不出来写什么的时候,就会把笔记本翻出来看一看,看自己记录的一些事情,突然灵光乍现,就会找到自己想写些什么了。

步骤3:将咀嚼过的素材发酵

使用卡片存储信息。通过阅读笔记,把一些不能理解或者是有些有用,或者是因为新奇而写下的,将这一部分的要点简短的写下来,一张卡片对应一条消息。这样就会制作很多卡片,我们把这些卡片像扑克一样铺在餐桌上打开,你就就会重新阅读映入眼帘的内容,这样就会发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组合。

步骤4、5:把发酵后的素材具体化

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

思维到了瓶颈,也不要停下手来,用圆珠笔写不出来,换一支钢笔写。我们的目的是要一直继续写下去。

为了生产知识,我们记笔记,反复阅读,这样做可能一无所获,但想要获得什么,就必须这样做。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教我们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主要抓住一点线索,以后便可以取用了。我们要相信自己记录的笔记,这是我见过最简单实用的记笔记法,等我们老的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个长卷回忆当时我们的生活。一起来记录笔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