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霸佔全人類科技成果想到了華為與比特幣

最近關注華為的事情比較多,也持續研究了美國各種強盜式邏輯,但總體來說,中國一方面需要用最強硬的手段還擊,另一方面也需要繼續利用全人類先進技術來發展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美國今天的強大,以及對科技領域的貢獻,並不完全是美國自己的功勞,這裡面有全球各國民眾的辛勤勞動和各種間接的支持。美國當然希望把所有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東西,據為己有,成為攻擊他國的武器,但我們不能完全被激怒。

比如美國引以為傲的硅谷,其實凝聚了全球各國技術人才的智慧,也包括很多華人,比如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其開啟了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比谷歌早了整整四年;美國正在想盡辦法禁止出口的集成電路領域,全球最大顯卡芯片製造商之一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AMD 現在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他們也都是華人。就連比特幣最原始創意,以及社區的精神導師戴維,也是華裔。美國科技的成功,本應該就是屬於全世界的。

很多人覺得我說這話有點強詞奪理,會反問,那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誕生硅谷啊,華人為什麼要跑去美國搞科技啊,其實這種發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就好比同樣是中國人,同樣是中國的地盤,很多中西部省份的人依然會選擇北上廣深去工作,去打拼,難道騰訊就是深圳人的嗎?新浪就是北京人的嗎?阿里巴巴就是杭州人的嗎?

發展的不平衡,是有客觀和歷史原因的,但如果在國內,中央政府會通過財政轉移的方式,把更多的財政資源,向中西部地區進行補貼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很多經濟並不發達的人口大省,給北上廣深貢獻了人才,而北上廣深給其他省份也輸送了財政補貼。

全世界的分工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中國跟美國看上去有貿易順差,但中國跟美國,有巨大的人才逆差。尤其是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的基礎性公共產品提供商,早已超越了國界,如果拿這些企業來要挾和制裁別的國家,實際上就類似於,北京要拿新浪、百度、網易,深圳要拿騰訊,杭州要拿阿里巴巴,來威脅中國其他省份道理一樣,完全是不可思議,也是損人不利己的。

當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問題,可能還不能跟一個國家內部的省份相比,但所有的大問題,都是某一個小問題的放大,世界是向前的,人類最終是要走向更高組織結構的,如果人類的大趨勢是分裂的,那麼歐盟和歐元區就不太可能誕生。

歐盟裡面,德國是核心,很多工作機會都流向了德國,但當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發生危機時,儘管德國國內有反對聲音,最終德國依然支持對這些國家進行救助,因為德國非常清楚,德國所獲得的優勢,其中很大的部分就在於歐盟內部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得益於這種無國界的分工和整合。

從美國霸佔全人類科技成果想到了華為與比特幣

美國現在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用強盜邏輯,來霸佔全世界人民在科技領域所做出的貢獻,把諸多本應該是全世界人民共同享用的集體智慧結晶,據為己有,然後賣出高價或脅迫中國等在政治層面做出妥協。這一點需要警惕。

很多人可能還會認為,美國有培養科學家的土壤啊,其實你去看,排名前三十的全球貢獻最大的科學家裡面,只有兩個是美國本土培養出來的,中國其實也有兩個,而其他的都是類似法國、德國、奧地利、俄國、瑞士等等,如果沒有二戰,愛因斯坦可能都不會去美國定居。所以我現在都懷疑,美國可能是要用這種貿易爭端,給中國極限施壓的方式,讓更多優秀的科學家產生心理層面的擔憂,阻止更多科學家來中國等發展,變相的觸動更多的科學家移民美國。這也符合美國這個國家的系統性思維,你要的是某一個科技,我要的是科學家。美國用戰爭來威懾、驅趕人才和資本的例子屢見不鮮。

那我們如何應對呢?

一方面給科技從業者創造更多安全感,比如強大的國防、足夠有前景的市場、友好健康的生活環境等等,另一方面肯定是教育,以及更多世界一流的實驗室、企業研究所等。

我並不反對在各行各業,尤其是科技領域"自給自足",這樣遇到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就不會被別人卡脖子,但大家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就算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也不會所有的東西都去自給自足,那樣的話會把一個國家拖到非常低效的生存模式。華為其實也採取了這種措施,明明一些產品自己可以生產,但還是會去採購,一方面是為了更多的建立商業同盟,另一方面其實也會提高整個企業供應鏈的效率,畢竟垂直髮展的企業,在專業領域有持續降低成本的優勢,華為自己可以做大部分部件,但成本可能是比較高的。

假設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自給自足",那就跟"堅定不移的推進對外開放"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如果我們的戰略是自給自足,那為什麼要對外開放呢?對外開放不就是讓國外的企業進來給國內民眾提供產品和服務嗎?那豈不是阻礙了我們"自給自足"的戰略?

所以,我覺得這一次中國應該展現給全世界的,不是"自給自足"這樣的戰略意圖,而是我有能力自己製造任何東西,但我還是希望從你們手裡採購,跟你們合作。只要證明自己能行就可以了,不要真的什麼都自給自足,因為所有強大的國家,都是需要融合各類文明和各種不同智慧,任正非不是說了,華為從2G到3G的歷史性突破,就是來自於用三倍薪資僱傭的一個俄羅斯的數學家。

沒有一個企業或國家強大到自己可以生產所有的東西。日本三菱公司原來的口號是,日本人需要什麼我們就製造什麼,三菱公司的強大,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認真看看。但互聯網時代來了之後,傳統制造業的思維優勢不復存在,日本人也需要互聯網,那請問三菱生產出來了什麼互聯網服務產品了嗎?如果競爭點不在同一個維度,很多優勢不是被拉大,而是頃刻間就消失了。

國家和國家相處,跟人跟人之間相處的道理是類似的,那些情商高的人,每天都在研究,對方需要什麼,然後去幫助和滿足對方,以達到親近的目的,這個時候如果你說,我什麼都不需要,因為我要艱苦奮鬥自給自足,可能不太好。艱苦奮鬥雖然非常重要,但用華爾街的話說,為什麼不能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的奮鬥呢,亞馬遜虧損了二十年,中國很多引入風險投資的高科技企業也持續虧損,但創始人生活方面是無憂的,員工也都是高工資,這就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如果我們無法學習更優秀的博弈方式,只希望大家勒緊褲腰帶艱苦奮鬥,我覺得這是反人性的,到最後,就是窮狠,就上了美國的當了。

華為的優勢,是迭代能力,而非歷史積累。

世界商業發展到今天,衡量其價值的最重要標誌,應該就是其擁有的市值,中國的華為公司創辦於1987年,發展至今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了,全球數十萬員工,已經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企業,尤其是這次貿易摩擦之後,可以說家喻戶曉,令很多人讚許,也包括我。

但我想再拿一個數據來說一下,按照去年末胡潤百富榜的估值和排名,華為的市值是1萬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約為1450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和螞蟻金服,但有一個大家可能還不太瞭解的東西,叫比特幣,2008年有一個匿名叫中本聰的人寫了一篇論文,編了幾串代碼,然後從2009年至今,其創造出來的市值目前是1600億美元,最高的時候突破了3000億美元,從估值上來說,比華為還高。

當我把比特幣拿出來,可能面臨的就是被噴,大家會迅速拿出幾百個例子,告訴我,華為怎麼能跟比特幣比啊,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其實我並沒有做複雜的比較,因為如果我們要去做全維度的比較,所有的東西都沒法作比較,最終的結論就是,只有吃飯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因為就算不用5G,人也能活,如果不吃飯人沒法活,什麼東西都沒法跟吃飯比,所以只有農業最重要。

其實各國之間的經濟排名,也是算單一的GDP,而不是分辨誰的GDP更重要,當我們在衡量兩個東西的時候,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比較誰更值錢。

當然,你也可能會說,比特幣明天會跌,後天可能會消失,華為會嗎?那我跟大家再舉個例子,華為內部目前確定的目標是,2019年趕超三星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但大家想過沒有,反正我周圍的人幾乎都沒有使用三星手機了,就算是超越了三星手機,在這個迅速更迭的競爭市場,也無法保證其不被替代。

如果去關注高科技企業的成長和命運,其波動性,並不亞於比特幣的走勢。但比特幣這種東西,一定是在一個"吃飽了撐著"的地方被髮明出來的,而不是窮苦潦倒的地方,華為的突破,也都是高薪水砸出來的。

從美國霸佔全人類科技成果想到了華為與比特幣

為什麼我要舉比特幣的例子呢,原因是我們誰也不知道未來科技的競爭是什麼方向,二十年前,誰會知道5G成了中美競爭的點,而且會是華為這樣一個民營企業扛起大旗。

另外,比特幣是一個非常燒腦的東西,其發明者有可能是一個日本人或亞洲人,更有意思的是,比特幣的其中一個重要靈感來源,是華裔數學家,曾在微軟做過巨大貢獻的密碼學家戴維。數字貨幣領域第二大市值幣的創始人,是俄羅斯裔的,為了向戴維致敬,以太坊其中一個計量單位命名為wei。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在諸多科技領域,都是全世界智慧的結晶,美國更多的是"截胡",美國抓住了本土並未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和平機遇,而資本和科學家最怕不穩定,所以都跑去美國了,然後形成了自我實現和馬太效應。如果讓世界再和平一百年,美國放棄對抗思維,讓市場自由發展,我覺得中國完全有可能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

在這裡並沒有鼓吹比特幣的意思,大家別誤會,只是想做一個簡單的價值比較,也就是說,科技的威力是巨大的,一篇論文就能搞出跟華為市值相當的一個平臺,這在很多人腦子裡是很難理解的,但事實就是如此,未來也更是如此。所以我並不是在比較華為跟比特幣之間的價值問題。我只是說,對未來科技的掌控才是最值錢的東西,保護當下最重要的手段應該是把手伸向未來,如果對已經擁有的東西過於在乎,說明我們本身就比較匱乏。上個世紀的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幾十年後全球最值錢的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真正的競爭優勢,來自不斷的創新和迭代,科技這個領域一旦開始"守",就已經是在退步了。

當然,我們要旗幟鮮明的站在華為一邊,中國商務部已經宣佈,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意思是,誰制裁華為等,對其斷供的,中國也會採取制裁措施。

還是那句話,美國的科技,是屬於全人類的,不是僅僅屬於美國的,美國僅僅是利用系統戰略和歷史背景及分工優勢,佔據了主導地位,中國有權合法、合理、有償的使用全球科學技術。而中國的科技,需要更加大膽的朝前看,華為之所以是華為,跟尊重市場邏輯和科學常識有很大關係。想激發一個民族的鬥志,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放人們的思想,去創造屬於未來的東西,痴戀過去是沒有未來的,並建立一種有保障、可持續的市場化激勵制度作為保障,而不能僅僅依靠道德層面的艱苦奮鬥。

當一個人與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難也是伴。堅持的昨天叫立足,堅持的今天叫進取,堅持的明天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