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人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想要表现大神级的操作水平,虽神一样的对手必不可少,但猪队友也是不可多得的加分项。换句话说,要想看赵充国的多谋善断,猪队友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有请他的猪队友隆重登场。

百科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义渠安国,姓义渠,名安国。西汉义渠(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人。古义渠族遗民,以族为姓。值得他庆幸的是,史书上只留下了他的名字,几千年的历史中,亿万万人竟然没一个对他的样貌感兴趣,否则我会考虑把他挂在墙上,晨昏三射镖。他悄悄地来,正如他悄悄地走,除了给赵充国挖坑,什么痕迹都没留。

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帝时,时任光禄大夫的义国安渠(下文简称安渠大夫)奉命到羌人的地盘巡视,先零羌部落的首领和他说,我们想在一定时节到湟水北岸,寻找汉民不耕种的土地放牧。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做的,何况还是分自家主人的,怎么着都得请示一下吧?但安国大夫就不,不知道他是不是想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那些名臣宿将能拿这个刷声望刷的嗖嗖的,我就更进一步,反正不管君令如何我都是要分田地的,直接“先斩后奏”,同意了羌人的请求。估计羌人给他立生祠的心都有了,凭借这个,这之后羌人屡屡进犯,破城池,杀官吏。

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时,先零羌与其它羌人部落的首领二百余人忽然宣布:“我们不打了,我们要结盟。”有仇不报反而结盟,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赵充国推测羌人可能要搞事儿,毕竟那些羌人部落之间有仇不报反而结盟,更何况他们还有前科,再加上其它蛛丝马迹,赵充国断定羌人的动作肯定不止这些,他们将会联合其它部落,建议朝廷提前做好准备。他大概没想到这给了他的专职猪队友安国大夫再次登场的机会,大概猪队友的共性就是能折腾,不经皇帝的同意直接分了他的地盘,还是分给他的仇人,竟然嘛事儿没有,还被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联合推荐巡视羌地,以了解羌人部落的动向。

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许安国大夫认为打探消息是小喽啰才做的事情,这样没技术含量的事儿显示不出他的技术,他到羌地后,就召集先零羌部落首领三十多人,以他们“长的丑影响市容”为借口就把他们都咔嚓了,又带人攻打他们的部落,杀了一千多人。这可吓坏了所有归顺大汉的羌人部落和归义羌候杨玉,你人头轮着砍,万一明天到我家咋办,和匈奴混吧,人家已经分好了蛋糕,和大汉混不是引颈向刀下嘛。这是不给活路啊,一跺脚,一咬牙,既然你们不收我当小弟,我就自己做大哥,于是裹挟了一群弱小的部落开始打天下。

不正经说历史——赵充国篇(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国大夫一看,怒了,山人妙计安天下,你们咋就不懂得配合呢?于是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安国大夫就集结了三千小弟和羌人对上了,说好的大龙前决战,结果你却蹲进了草丛,被羌人一个技能带走了。安国大夫估计也是无语了,不是我技术操作不行,只是对手太狡猾,你们玩吧,我回温泉泡澡去,安国大夫就此“功成身退”,卸下猪队友之职,当起了澡堂老板。沧海横流,方显男儿本色,逆风翻盘,方显大神操作,虽然赵老大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连宣帝都认为他老了,但当宣帝派人问他让谁去带兵最合适的时候,赵老大还是很痛快的说:“再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又问他:“需要多少人马?”赵充国的回答引出一个典故——百闻不如一见,他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愿意立刻去金城测看地形,写出方案来。陛下把此事交给我办就行了。”于是,他就带领两万小弟出征了。赵充国应该是个雅人,属于“应怜履齿印苍台”,羌人频叩“柴扉”也不开,可惜羌人没有等到出墙的红杏,就被赵充国凭着威信招降了许多人,解散羌人各部落的联合计划(又一次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期间,他还建议朝廷组建“建设兵团”,一直影响到后世。

赵充国晚年退休回家后,朝廷讨论“四夷”问题时,还常常请他参谋。去世后,与霍光等人一同画肖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中,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至今还存有他的坟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