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煤集團彬長礦業:為傳統裝備植入“智慧芯”

“40111智能化工作面計劃安裝支架129架,目前已安裝72架,4月末支架將全部安裝到位。”4月21日,陝煤集團彬長礦業公司大佛寺礦機電副礦長杜少敏說。

大佛寺礦40111智能化工作面是彬長礦業今年建設的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同時也是彬長礦業首個自主進行綜採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的智能化工作面,該工作面的安裝,標誌著“彬長礦區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技術應用研究”科技項目全面啟動。

“引智促質”為傳統裝備打造“智慧骨骼”

彬長礦區災害多元複雜、耦合疊加,安全管理難度大。去年7月23日,國家煤監局副局長桂來保到礦區調研時對彬長礦業給出了“災害最重、治理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任務最繁重”的特殊定位。

“要以‘人少則安、無人則安’為目標,儘早實現煤礦開採智能化、輔助系統自動化、現場管理透明化,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和裝備保障。”該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文革在公司年度工作會上指出,突破彬長髮展瓶頸,解決安全生產深層次的矛盾和突出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應用,關鍵要靠技術進步。

今年以來,該公司將智能化工作面建設作為防範化解安全風險的重大舉措。按照公司“四化建設”工作安排,今年計劃建成5個智能化工作面,這5個工作面如果全部引進新智能化設備,投入巨大。如果能將公司目前使用的5套傳統綜採設備全部改造升級為智能化設備,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年初,該公司依託“彬長礦區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平臺,根據各礦井綜放設備配置使用情況,將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技術應用研究確立為今年的重點科研項目,緊鑼密鼓推進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作。

該公司實施的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一方面將綜放設備與工作面各類災害監測系統相關聯,實現災害監控與生產信息有機融合;通過建立綜放工作面多信息融合一體化調度指揮系統,將工作面的設備信息、人員定位信息、視頻監控信息及瓦斯、衝擊地壓、水害等災害預警結果進行共享,管理者第一時間得到預警信息後,及時遠程指揮,提高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根據公司各礦井工作面實際開採環境,進行不同條件下智能化關鍵技術探索,研究升級改造技術方案,形成彬長礦區多元災害環境智能化綜放工作面建設、運行、維護的企業技術標準和規範,提高項目應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通過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技術應用研究,使傳統的機械設備與網絡信息相融合,探索形成礦井機電設備智慧化管理新模式,使礦井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再上新臺階。”該公司生產服務中心總工程師莫軍華說。

“智能提效”為傳統裝備註入“智慧血液”

年初以來,為加快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實施,該公司生產服務中心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積極與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銅川煤礦機械廠和設備使用礦井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精心組織攻關。

該公司綜放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電液控液壓支架技術改造方面,是將原手動操縱閥更換為電液控主閥、手動反衝洗過濾器更換為自動反衝洗過濾器,增加推移千斤位移傳感器、立柱壓力傳感器、支架傾角傳感器、測高傳感器,並增加照明、高清攝像等輔助元件,可實現工況監測與遠程控制功能、成組程序自動控制、自動跟機移架、自動推溜控制和跟機噴霧控制功能相互作用,在地面調度中心實現“一鍵”啟停控制、設備狀態監控。採煤機智能化改造方面增加了紅外線定位、採高監測、位置監測、俯仰角監測裝置,並使採煤機同時具備在自動化記憶截割和人工干預截割兩種採煤模式之間隨時切換功能。

新改造的智能化設備在大佛寺礦40111工作面投入安裝以來,該項目研究團隊持續跟蹤運行工況,利用設備上布控的近1000個“眼睛”收集信號和數據,分析液壓支架、採煤機與刮板機等綜採設備對瓦斯、衝擊地壓、頂板等災害產生的相互影響,通過智能化控制“手與腳”,減少災害對礦井安全生產的影響。

該項目計劃兩年內完成5套傳統綜採設備智能化改造,屆時還可形成彬長礦區綜放工作面液壓支架、採煤機、刮板運輸機、轉載機等設備智能化升級改造標準和規範。

“文家坡礦4105智能化綜採工作面所需的135架液壓支架也全部改造完成,即日將入井安裝。”4月23日,該公司生產服務中心液壓修理車間技術副經理張取說。

作者單位:陝煤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