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我国最早的大一统历史由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奠定,故而后世所读历史的视角也多基于秦国而来。

这么做其实有个好处,因为从秦国一方的角度来看、纷乱的“六国一统”历史就能化繁为简,而且篇章鲜明地分为了“四部曲”。对于初学历史者,这样的“四部曲”就好比交响乐里的四个乐章,一一连贯下来后、即可清晰获知秦一统天下进程中的主要脉络。

秦国的这段历史虽广为历史爱好者们所熟悉,不过以更为简化的“四部曲”进行概述,是否也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呢?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在这“四部曲”的背后,我们还可以设想它存在着一个冥冥中的作者;如果要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物色这样一位奇人,此人当非“鬼谷先生”王诩(亦称王禅)莫属!

诚然,我们今日虽无法断定王诩及其著作《鬼谷子》的真实性,但若以其作为一种符号脉络或历史参照物、这对理解秦一统天下的进程其实是很有帮助的!

电视剧《大秦帝国》同样以“裂变、纵横、崛起、天下”四个篇章来描述秦一统天下的进程,这当中的主要历史参照物就是秦国的四位国君;但若以《鬼谷子》里的重要谋略典故为参照的话,当时的天下大势如何此起彼伏、如何因果呼应则更为一目了然,不信的话且继续往下阅读。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首部曲:“损兑之法”中的削魏兴齐及“七雄”变“三雄”

本文既然以《鬼谷子》里的谋略为主线,当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就均跟传说中的鬼谷子“四大弟子”有关了;即便“弟子”一说为虚、这些历史人物总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们所用的纵横家策略也跟《鬼谷子》里的权谋内容深度吻合。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传奇人物鬼谷先生

年轻人中有句“喊赵薇去演戏”,形象描述了当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立的局面,这句话自然也基于秦国的角度出发。这时候最先出场的一对冤家对头人物就是庞涓和孙膑,从历史结果来看、这二人所“担负”的就是削魏兴齐的使命,没有二人间的明争暗斗故事,“七雄”也变不了“三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庞涓为魏国将军后,果然是每战必胜、每攻必克,魏国因此实现了周边地区的初步统一,成为当时的强大国家。《史记》里虽没说明庞涓与孙膑跟鬼谷先生有何渊源,不过却交代了二人“尝俱学兵法”的同窗关系。

《鬼谷子》里记录有一种“损兑之法”:“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庞涓与孙膑之间的较量基本就源自此策。二人既为同窗,就必相互“知之”,故而庞涓就因“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将这位昔日同窗诓到魏国陷害致残,确实是够损的!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基于同窗关系的“损兑”,最终损的是当时的列强

在庞涓的坑害之下、孙膑名正言顺地从魏国逃到了齐国。为何要说是“名正言顺”呢?因为孙膑虽是齐国人,但由于他跟魏国将军庞涓的同窗关系,贸贸然直奔齐国显然会备受猜疑;受庞涓迫害后再到齐国,才会得到齐王的真正重用。“损者,行之也”,无论孙膑是被损还是自损,他跟庞涓一样、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损兑之法”付诸了行动。

在“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一系列战争中,孙膑歼灭魏国主力、庞涓自杀身死。自公元前342年起,魏国及其周边诸国衰微、齐国崛起,“秦、楚、齐”成了当时实际上的“三雄”。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这段历史对应的就是“裂变”,当时的秦国国君为秦孝公嬴渠梁(前381~338年)。如果要对应一种音乐氛围,这首部曲应是压抑中透着一种悲壮,有点让人缓不过气来的感觉。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大秦帝国》之“裂变”

二部曲:“养志之法”中的削楚兴秦、秦国晋身“三雄”之首

《鬼谷子》还载:“有所欲志,存而思之”,秦惠文王嬴驷(前356~311年)就是胸怀大志、深谙韬光养晦之道的一代君王。魏国人张仪正是看到了秦惠文王这一优点,于是通过他的连横之术帮助秦国分化诸国,当中最重要的一举就是“抑楚兴秦”、具体谋略便是“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所谓养其气志,张仪先是说服惠文王“要有心怀天下之志,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基于这样的策略,巧舌如簧的张仪通过远交近攻之策,先是从魏国那里诓到了大量“抑楚”的资本,然后以“商於六百里地“为约说服楚王与齐国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马上毁约,秦楚间在齐国的袖手旁观下爆发了大战,这就是“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张仪非常清楚,当时的秦国虽为“三雄”之一,但战争中此消彼长,所以必须先破除齐楚间的联盟关系,然后才能以尽量低的战争成本探知出楚国的真正实力。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影视中张仪游说列国的形象

在这场秦楚战争中,秦国的战争资本实际是来自魏国、加上没有了齐国这威胁,秦国以极小的代价就获取了楚国的汉中之地、进而南取巴蜀,秦楚间实力由此发生了逆转。

秦惠文王的这段历史,归结起来就是在“养志”中扩展实力、争取更多的生存筹码。那时候“三雄”格局虽未改变,但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则在秦惠文王期间开始逐渐拉大,为后来秦昭襄王的捭阖天下奠定了坚实家底。

在《大秦帝国》中,这段历史对应的就是“纵横”,成语“纵横捭阖”描述的就是秦国这一前一后的崛起历史。这第二部曲中虽还是以慢板为主,不过却变奏频出、已嗅到了山雨欲来的味道!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秦惠文王与张仪

三部曲:“捭阖之道”削齐兴燕、六国终成一盘散沙

《鬼谷子》的开篇就是“捭阖”:“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这当中的“变动阴阳”正是秦国由韬光养晦迈向主动进击的分水岭。

在范雎、白起一文一武的帮助下,秦昭襄王赢稷(前325~251年)终于有了主动出击的资本,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绝对离不开秦昭襄王的“捭阖之道”。

这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为苏秦,所谓“纵横捭阖”,实际上就是由张仪和苏秦一前一后来实现的。《史记·张仪列传》记录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列传》也如此描述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这二人与鬼谷先生之间的渊源就属有史可据了!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苏秦

所谓“四时开闭”,是因应时势变化、把握时机主动进击(白起)或退守自保(范雎)的意思,后世的游击战思想跟此也颇有共同之处。而在“以化万物”上,苏秦则巧妙地将秦以外的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先是以燕臣的身份拜入齐王麾下、借“秦强则楚弱”说服齐王与燕秦共结犄角之盟;接着趁齐国四处扩张之机离间各国合力攻齐。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军在燕国乐毅的带领下攻入齐都临淄城;后来的齐国虽又复国,不过昔日与秦国并立“东西二帝”的二雄态势已彻底成了历史。

表面上看,苏秦的这些举动均是效力于燕昭王,但在他削弱齐国之后、秦国也一直不失时机地对诸国进行鲸吞蚕食,到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后,秦国不但灭了东周、更是将魏、韩两国纳为了属国。这时候的六国已彻底成为一盘散沙,再也不具备跟秦国抗衡的实力了!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当中,苏秦的“无间道”干脆就被戏说为受秦昭襄王之托,这也属基于相同历史结果的合理戏说吧!根据这段历史,这第三部曲在氛围上应带点玩弄式的谐谑、由轻快渐转雄壮。

四部曲:“决字诀”逐个击破、天下归于一统

“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鬼谷子·决篇》里高度概括了秦王嬴政的杀伐决断之道。嬴政无疑非常多疑,不过“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多疑不重要、拥有绝对的决断之权才最重要!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深谙杀伐决断之道的嬴政

传说秦王嬴政的座位后面悬有六国之剑、每灭一国则取下一剑。由于韩魏已为秦之属国,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秦国先是轻松拿下了隔壁的韩国;按理说下一个国家应是魏国了,不过受到威胁的赵国则派李牧出击、因而秦灭赵之战就排到了灭魏之前。在其后的楚、燕、齐相继被灭期间,一切决定均由嬴政乾纲独断,比如王翦灭楚时讨要一百万大军,在众臣都反对的情形下、嬴政就痛快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心中明白,“去患者,可贵则决之”,对于心头大患,再大的代价也需大手笔、大魄力地果敢决断。

正因为“决字诀”,秦王嬴政以雷霆之势一鼓作气灭了六国,又迅速拍板了度量衡、文字等多方面的一统性,终于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现了疆域、思想及体制上的天下一统。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天下终归一统

这时候再回过头去看“损兑、养志、捭阖、决断”的过程,《鬼谷子》里仿佛早已一一编好了这样的四个乐章,为秦一统天下的进程谱好了各个基调。电影《秦颂》对该时期的篇章氛围就有着直接体现,有兴趣的话可从中直观感受一下!

前面说过,由于《鬼谷子》里的谋略仅为一种历史参照,实际上我们也可据此判断“鬼谷子”或许只是一个学派、而非某一具体的历史人物;毕竟这期间历经数代,不可能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一位老师,这也是《鬼谷子》一书迄今未解的成因之谜。

终章

如果参考秦灭六国的进程、将《鬼谷子》里的谋略运用到当代商业外交当中,你是否又能从中学习到点什么呢?今人总结它是一种“乱世哲学”,其实世界瞬息万变,乱与不乱只看它基于的是哪一方利益罢。

《鬼谷子》里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中篇章鲜明的“四部曲”

疫情与政治混杂一起,也是一种乱世

在如今因新冠疫情大乱的世界格局当中,如何适时地决断、合理地捭阖八方形势、这对今天的我国就是一种新的考验。

历史有糟粕、“损兑”自然已要不得、“养志”也只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更加甚嚣尘上。相信今日的我国完全有能力在这些古代谋略之上结出新的智慧之果,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