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大約是多數與時光妥協的自己

有人總用自己成熟的價值觀衡量早已逝去青春裡的自己,當然是徒增傷感,並覺得年輕時的自己像傻子!實則過往的存在都有意義與理由,如果給這樣的情緒起個名字,那就叫遺憾吧!

先寫寫為什麼想寫這部電影!

小說改編電影屢見不鮮,前幾年國內青春電影可謂一片狼藉,墮胎自殺,逃課群架,年輕的導演與製片們似乎在自娛自樂,自我感動!

廣大年輕朋友們一句:“我的青春不是這樣的啊……”有撥亂反正之效,青春電影境況好轉。

這也是我寫這篇影評的初衷。進入今天的正題……

初看故事梗概,以為是中國版的《假如愛有天意》

《大約在冬季》上映9天,票房1.6億,成績尚可。本片由青春文學代表人物饒雪漫編劇,馬思純、霍建華領銜主演,齊秦特別出演,講述了一個跨越30年時光的愛情故事。

《大約在冬季》:大約是多數與時光妥協的自己

以安然小念兩條故事線展開敘述,並在開頭以小念的視角代入故事主線,兩條敘事線穿插敘事,一段陳年舊情被娓娓道來,一曲有舊故事味道的新戀情也慢慢浮出水面。

小念與母親安然久居國外,逢父親去世,小念患上抑鬱症,加之與母親安然一直不合,母親便找到醫生羅文以偶遇小念為由,兩人成為朋友,並暗中為其治病。

可是禍不單行,小念爺爺亦患重症,性命危在旦夕,於是舊人回故地,新人歸故里把故事帷幕拉開。

歸來後,小念在母親舊居偶然發現母親大衣裡的齊秦《大約在冬季》的演唱會門票,影片進入正軌。

《大約在冬季》:大約是多數與時光妥協的自己

時間回到1991年,齊嘯與安然在齊秦演唱會遇見,齊嘯贈票安然,同聽演唱會,會後安然借錢齊嘯打車,各解對方燃眉之急,以此結緣。安然只當是一次奇妙愉快的偶遇。兩年後,安然在自己老師家裡再次見到齊嘯,與記憶裡帥氣的臉龐逐漸重合,並得知是老師好友之子,愛情開始在二人心中萌芽。

兩人感情正值火熱甜蜜,一系列的事故讓這剛啟航的愛情小船拋錨在海上。齊嘯父親重病,工作室合夥人卷錢跑了,再加上女配在旁邊的添油加醋:“他在洗澡!”、“我懷孕了!”將二人感情推至說再見並和平告別的境地。最終無奈分手,各自結婚生子。

《大約在冬季》:大約是多數與時光妥協的自己

與《假如愛有天意》的情節類似,之後的情節便是各自子女,安然女兒於小念,齊嘯之子齊一天重續“前緣”。

影片穿插“大約在冬季”,歌曲依舊好聽,有感染力!

謾罵還是自我保護?

愛情是守望,還是擁有?是堅持,還是放手?

是該轟轟烈烈,還是該細水長流?

對於每個熱戀中的人來講,這彷彿永遠都是一個難題。

《大約在冬季》一直在給我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也在盡力解答這樣一個問題!

我也能理解為什麼電影評論如不不好,但是我並不是為此電影正名,而是想盡力為自己內心,已逝去青春正名。

因為有人總用自己成熟的價值觀衡量早已逝去青春裡的自己,當然是徒增傷感,並覺得年輕時的自己像傻子!實則過往的存在都有意義與理由,如果給這樣的情緒起個名字,那就叫遺憾吧!

《大約在冬季》:大約是多數與時光妥協的自己

當年《南山南》火遍大江南北時,馬頔曾說:

你們說感動於我的故事,其實當你們聽到這首歌時,那已經是你們自己的故事了!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樣與自己過往對話的機會!珍惜覺得自己以前像傻子的機會。因為這時候我們是最接近青春時的樣子。

有人又會發問:那愛情不是應該極力爭取麼,為什麼總會被小小的謊言刺破?

在我看來,自由爭取,積極面對自己的愛情的人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部分罷了!還有一部分人因為教育、成長經歷、原生家庭的影響會把這種情感——愛情,看護的小心翼翼,若有風吹草動,便草木皆兵!

所以啊!表面上看似容易放棄的愛情其實多是因為太在乎,太害怕失去。

因此故事的邏輯性應該不存在諸多網友所說那麼大的“硬傷”!

我們並不能對自己以外的人的經歷完全感同身受!

那麼這種小心翼翼的情感有沒有必要放在大屏幕上表達,留給觀眾批判思考呢?

其實社會的群體性質使得規律化、大眾化、少數服從多數這種生態成為常態,那麼規律之外、意料之外、不在認識範圍內的、那些少數人的訴求不值得以隆重的形式表達嗎?我覺得這個群體只要有一個人也是需要的。

寫在最後

此篇文章只是有感而作,無干推廣還是洗白,只是個人的一些感受,不喜勿噴!請少一些戾氣,多一些理解!對他人理解,然後理解自己。

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東西,擺正自己的心態,總能在裡面找到一些感同身受,驚醒自己再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影視作品的魅力往往在於與人之間的共情

你有沒有想起那個讓你不得不放棄的那個人?

是時候坦然面對,對自己釋然微笑了……

創作不易,請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