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作者:砚无声


最近看了一个调解节目,感触很深。


已过花甲之年的梁先生,对儿媳大打出手,跟儿子水火不容,和妻子反目成仇,一家人提到他的过往,都是义愤填膺。


他和一家人在“战斗”,活成了一座孤岛,真是一种悲哀。


一家人都不“待见”他,是因,他做了不该做的事。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冰心曾说过一句话:“有为有不为”。


意思是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去做。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


季羡林在《过好这一生》一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的十个禁忌,帮助老年人过得愉快、幸福、美满、祥和。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1:一忌:说话太多


老年人说话太多,真的会让人敬而远之。


今年清明节,妈妈打电话,叫我们清明节回老家,还叮嘱我叫上姐姐一起回家。


我把妈妈的话传达给姐姐,岂料,姐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回去,妈太烦(话多)了。”


姐姐是招女婿,常年跟我父母住一起,她嫌妈妈啰嗦,情有可原。


可妹妹是嫁出去的女儿,每次回娘家,妈妈在厨房说话,妹妹就去客厅,避耳不听。


不知道妈妈如果知道女儿都不想听她说话,心里作何感想?


季羡林也说了个老人的故事。


在学校召开的会上,某老一开口发言,有人就退席回家吃饭,饭后再回会场。


只因某老一开口,就如悬河泄水,滔滔不绝,再也关不住。


说话没人愿意听,是不是很尴尬?


因此,季羡林说:“年老之人,血气已衰;刹车失灵,戒之在说。”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2:二忌:倚老卖老


网友夏虫说,她婆婆就是一个倚老卖老的人。


她婆婆仗着自己年龄大,什么家务活也不干,整天在房间里睡觉听歌,还觉得他们小辈应该处处尊重老人为先。


夏虫老公一说她,婆婆就开始翻旧账,说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就没人要了,又哭又闹的。


有些老人就像夏虫婆婆,总以为自己年龄大,自以为是,摆老资格,有的为老不尊,还要别人无条件尊重他们。


比如,占座,插队,对年轻人指手画脚。


一旦感觉自己受了怠慢,心里便不是滋味,甚至怒从心头起,对人破口大骂,让人嗤之以鼻。


季羡林说:“一个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决定于你有没有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


尊敬一个人,是要尊敬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年龄。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3:三忌:思想僵化


人一老,在生理上必然老化,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就会僵化。


表现在为人处事呆板,不懂变通,看不惯年轻人的一些做法。


为了避免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老年人,个人有3点建议:


1.多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旅游和运动比赛,培养积极的心态。


2.多去结识20-30岁的年轻人,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


3.每天坚持文字创作,避免思想上的懒惰和懈怠


96岁的李福洋老人的做法,挺可取的。


他是一家县新华书店的一名退休职工,30年来,他每天看新闻,做笔记,他用坚持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经典名言,添上了最生动的注解。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如今还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多亏了看新闻做笔记。


在李福洋老人的言传身教下,家里人也都喜欢上了阅读和学习。


学有所乐,学无止境。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4:四忌:不服老


人到了一定年龄,不服老是会吃亏的。


季羡林说了他自己的故事。


84岁那年,有一次他去西房吃饭,可是不知谁把门从外面锁上了,里面打不开。


他回头看到封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


于是,季老不加思索,立即开窗跳出,从窗口到地面约有一米八高,季老一坠地就跌了个大马趴,脚后跟有点痛。


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左脚跟有点破裂。


季羡林说:“昏聩糊涂的服老,要不得;过于服老,年纪不到50,就不敢吃蛋黄和动物内脏,怕胆固醇增高,这样的超前服老,我也是不敢钦佩的。”


季老认为,在战略上不服老,在战术上要服老,二者结合,庶几近之。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5:五忌:无所事事


老年人忌无所事事,一天到晚闲得很无聊。


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如此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汪曾祺说:


一个人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通常说,得有点兴趣爱好。


到了晚年,他有的业余爱好是:写写字、画些画、做做菜,把老年生活过得心旷神怡、有滋有味。


罗素说:“一个有生机勃勃与广泛兴趣爱好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6:六忌:提当年勇


有人喜欢说:“想当年.....”


爱提当年勇的人,有3种心态:


1.不能接受事实


没办法接受自己已经老去,已经不是社会顶梁柱的事实


2.缺乏自信的表现


因为没什么信心,只能靠吹嘘没人知道的过去找存在感。


3.没真本事,虚荣心太重的体现


自己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只能提提过去,夸耀一番,以此来获取别人的仰视。


人一老,争胜有心,好强无力,便难免产生一种自卑情结。


古语云:英雄不怕出身低,好汉不提当年勇。


时过境迁,风水轮流转,过去的辉煌,就不要再提了。


季羡林说:“从零开始是唯一正确的想法。”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7:七忌:自我封闭


季羡林说:“老年人常见的现象或者灾难是自我封闭。”


封闭,有行动上的封闭,有思想上的封闭,形式和程度因人而异。


季羡林讲了一个思想封闭的故事,他在读高中时,有一位教经学得老师,是前清秀才或举人。


“四书”和“五经”倒背如流,可学生并不喜欢他,因为他张口闭口:“我们大清国怎样怎样。”


学生还给他起了个诨名“大清国”,他的真实姓名反而隐而不彰了。


学生们认为他是老顽固,他认为学生是新叛逆,他们之间是万丈深渊,老师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


季羡林还有一个老友,之前为人随和,性格开朗,最近几年突然自我封闭,不参加外面会,也不愿见人,自己一个人在家里高声唱歌。


季羡林说:“老年人不管有什么形式的自我封闭现象,都是对个人健康不利的。”


因此,他奉劝普天下老年人力矫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他们身上的活力会感染老年人的。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8:八忌:叹老嗟贫


季羡林说,西方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实用主义色彩浓重。


一个人对社会有能力做贡献,社会就会尊重你。


一旦人老珠黄,对社会没用了,社会就会丢弃你,包括自己的子孙也照样丢弃了你。


季羡林说了一个故事。


他在德国哥廷根时,章士钊的夫人也同儿子住在那里,租了一家德国人的三楼居住。


季羡林去看望章伯母时,走过二楼,经常看到一间小屋关着门,门外地上摆着一碗饭,一丝热气也没有。


他最初以为喂猫或喂狗用的。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给小屋内卧病不起的母亲准备的饭菜。


同时,房东还养了一条大狼狗,一天要吃一斤牛肉,真是天上人间的待遇,老太太却觉得顺理成章。


中国已经紧跟世界潮流,叹老嗟贫的现象较少,但要警惕。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9:九忌:老想到死


有些老人经常提到死,怕死怕得发抖。


老年人老想到死,是非常自然的;恐惧死,也无可厚非。


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


惶惶不可终日,甚至饮恨吞声,是最要不得的,这样必将成陶渊明所说的“促龄具”。


他既反对酣酒麻醉自己,也反对常想到死。


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10:十忌:愤世嫉俗


季羡林总结了老年人愤世嫉俗的4个原因:


1.自古以来,任何时代、任何朝代,能满足人民大众的愿望者,绝对没有。不满者因此愤世嫉俗。


2.“学而优则仕”达不到目的,特别是科举时代名落孙山者,不在少数,必然愤世嫉俗。


3.自明天才的人,别人并不买账,于是就愤世嫉俗


4.对社会变化的迅猛跟不上,对新生事物看不惯,便表现为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愤世嫉俗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老年人要怎么做?


季羡林提出两方面建议。


1:从消极方面讲:


一想到自己的年龄,那些血气方刚时干得勾当就不应该再去硬干,个别喜欢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或许也能收敛一点。


2:从积极方面讲:


一个人的岁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无常一刻,后悔无及。


如何对待老年,借用陶渊明在《神释》中的两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