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作者:硯無聲


最近看了一個調解節目,感觸很深。


已過花甲之年的梁先生,對兒媳大打出手,跟兒子水火不容,和妻子反目成仇,一家人提到他的過往,都是義憤填膺。


他和一家人在“戰鬥”,活成了一座孤島,真是一種悲哀。


一家人都不“待見”他,是因,他做了不該做的事。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冰心曾說過一句話:“有為有不為”。


意思是應該做的事情就去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絕對不能去做。


老年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有一些獨特的不應該做的事情。


季羨林在《過好這一生》一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的十個禁忌,幫助老年人過得愉快、幸福、美滿、祥和。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1:一忌:說話太多


老年人說話太多,真的會讓人敬而遠之。


今年清明節,媽媽打電話,叫我們清明節回老家,還叮囑我叫上姐姐一起回家。


我把媽媽的話傳達給姐姐,豈料,姐姐把頭搖得像撥浪鼓:“我不回去,媽太煩(話多)了。”


姐姐是招女婿,常年跟我父母住一起,她嫌媽媽囉嗦,情有可原。


可妹妹是嫁出去的女兒,每次回孃家,媽媽在廚房說話,妹妹就去客廳,避耳不聽。


不知道媽媽如果知道女兒都不想聽她說話,心裡作何感想?


季羨林也說了個老人的故事。


在學校召開的會上,某老一開口發言,有人就退席回家吃飯,飯後再回會場。


只因某老一開口,就如懸河洩水,滔滔不絕,再也關不住。


說話沒人願意聽,是不是很尷尬?


因此,季羨林說:“年老之人,血氣已衰;剎車失靈,戒之在說。”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2:二忌:倚老賣老


網友夏蟲說,她婆婆就是一個倚老賣老的人。


她婆婆仗著自己年齡大,什麼家務活也不幹,整天在房間裡睡覺聽歌,還覺得他們小輩應該處處尊重老人為先。


夏蟲老公一說她,婆婆就開始翻舊賬,說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就沒人要了,又哭又鬧的。


有些老人就像夏蟲婆婆,總以為自己年齡大,自以為是,擺老資格,有的為老不尊,還要別人無條件尊重他們。


比如,佔座,插隊,對年輕人指手畫腳。


一旦感覺自己受了怠慢,心裡便不是滋味,甚至怒從心頭起,對人破口大罵,讓人嗤之以鼻。


季羨林說:“一個人受不受人尊敬,完全決定於你有沒有值得別人尊敬的地方。


尊敬一個人,是要尊敬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年齡。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3:三忌:思想僵化


人一老,在生理上必然老化,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就會僵化。


表現在為人處事呆板,不懂變通,看不慣年輕人的一些做法。


為了避免思想僵化,因循守舊,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


對於老年人,個人有3點建議:


1.多去參加志願者活動、旅遊和運動比賽,培養積極的心態。


2.多去結識20-30歲的年輕人,聽聽他們對事情的看法


3.每天堅持文字創作,避免思想上的懶惰和懈怠


96歲的李福洋老人的做法,挺可取的。


他是一家縣新華書店的一名退休職工,30年來,他每天看新聞,做筆記,他用堅持為“活到老學到老”這句經典名言,添上了最生動的註解。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如今還思維清晰,口齒伶俐,多虧了看新聞做筆記。


在李福洋老人的言傳身教下,家裡人也都喜歡上了閱讀和學習。


學有所樂,學無止境。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4:四忌:不服老


人到了一定年齡,不服老是會吃虧的。


季羨林說了他自己的故事。


84歲那年,有一次他去西房吃飯,可是不知誰把門從外面鎖上了,裡面打不開。


他回頭看到封頂的陽臺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開。


於是,季老不加思索,立即開窗跳出,從窗口到地面約有一米八高,季老一墜地就跌了個大馬趴,腳後跟有點痛。


第二天去醫院檢查,左腳跟有點破裂。


季羨林說:“昏聵糊塗的服老,要不得;過於服老,年紀不到50,就不敢吃蛋黃和動物內臟,怕膽固醇增高,這樣的超前服老,我也是不敢欽佩的。”


季老認為,在戰略上不服老,在戰術上要服老,二者結合,庶幾近之。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5:五忌:無所事事


老年人忌無所事事,一天到晚閒得很無聊。


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如此生活才能豐富多彩。


汪曾祺說:


一個人總得岔乎岔乎,找點事情消遣消遣,通常說,得有點興趣愛好。


到了晚年,他有的業餘愛好是:寫寫字、畫些畫、做做菜,把老年生活過得心曠神怡、有滋有味。


羅素說:“一個有生機勃勃與廣泛興趣愛好的人,可以戰勝一切不幸。”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6:六忌:提當年勇


有人喜歡說:“想當年.....”


愛提當年勇的人,有3種心態:


1.不能接受事實


沒辦法接受自己已經老去,已經不是社會頂樑柱的事實


2.缺乏自信的表現


因為沒什麼信心,只能靠吹噓沒人知道的過去找存在感。


3.沒真本事,虛榮心太重的體現


自己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只能提提過去,誇耀一番,以此來獲取別人的仰視。


人一老,爭勝有心,好強無力,便難免產生一種自卑情結。


古語云:英雄不怕出身低,好漢不提當年勇。


時過境遷,風水輪流轉,過去的輝煌,就不要再提了。


季羨林說:“從零開始是唯一正確的想法。”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7:七忌:自我封閉


季羨林說:“老年人常見的現象或者災難是自我封閉。”


封閉,有行動上的封閉,有思想上的封閉,形式和程度因人而異。


季羨林講了一個思想封閉的故事,他在讀高中時,有一位教經學得老師,是前清秀才或舉人。


“四書”和“五經”倒背如流,可學生並不喜歡他,因為他張口閉口:“我們大清國怎樣怎樣。”


學生還給他起了個諢名“大清國”,他的真實姓名反而隱而不彰了。


學生們認為他是老頑固,他認為學生是新叛逆,他們之間是萬丈深淵,老師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了。


季羨林還有一個老友,之前為人隨和,性格開朗,最近幾年突然自我封閉,不參加外面會,也不願見人,自己一個人在家裡高聲唱歌。


季羨林說:“老年人不管有什麼形式的自我封閉現象,都是對個人健康不利的。”


因此,他奉勸普天下老年人力矯此弊,同青年人在一起,他們身上的活力會感染老年人的。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8:八忌:嘆老嗟貧


季羨林說,西方的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實用主義色彩濃重。


一個人對社會有能力做貢獻,社會就會尊重你。


一旦人老珠黃,對社會沒用了,社會就會丟棄你,包括自己的子孫也照樣丟棄了你。


季羨林說了一個故事。


他在德國哥廷根時,章士釗的夫人也同兒子住在那裡,租了一家德國人的三樓居住。


季羨林去看望章伯母時,走過二樓,經常看到一間小屋關著門,門外地上擺著一碗飯,一絲熱氣也沒有。


他最初以為喂貓或餵狗用的。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給小屋內臥病不起的母親準備的飯菜。


同時,房東還養了一條大狼狗,一天要吃一斤牛肉,真是天上人間的待遇,老太太卻覺得順理成章。


中國已經緊跟世界潮流,嘆老嗟貧的現象較少,但要警惕。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09:九忌:老想到死


有些老人經常提到死,怕死怕得發抖。


老年人老想到死,是非常自然的;恐懼死,也無可厚非。


關鍵是:想到以後,自己抱什麼態度。


惶惶不可終日,甚至飲恨吞聲,是最要不得的,這樣必將成陶淵明所說的“促齡具”。


他既反對酣酒麻醉自己,也反對常想到死。


最正確的態度是順其自然,泰然處之。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10:十忌:憤世嫉俗


季羨林總結了老年人憤世嫉俗的4個原因:


1.自古以來,任何時代、任何朝代,能滿足人民大眾的願望者,絕對沒有。不滿者因此憤世嫉俗。


2.“學而優則仕”達不到目的,特別是科舉時代名落孫山者,不在少數,必然憤世嫉俗。


3.自明天才的人,別人並不買賬,於是就憤世嫉俗


4.對社會變化的迅猛跟不上,對新生事物看不慣,便表現為憤世嫉俗,牢騷滿腹。


憤世嫉俗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老年人要怎麼做?


季羨林提出兩方面建議。


1:從消極方面講:


一想到自己的年齡,那些血氣方剛時幹得勾當就不應該再去硬幹,個別喜歡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的人,或許也能收斂一點。


2:從積極方面講:


一個人的歲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應該抓緊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無常一刻,後悔無及。


如何對待老年,借用陶淵明在《神釋》中的兩句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季羨林:人到老年,10件事不要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