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調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聲調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文章內容來自網絡)

聲調又稱字調,是構成字音四大要素(字頭、字腹、字尾、字調)的重要因素,而且聲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為京劇唱腔遵循的是曲調與字調的統一,曲調的高低升降與字調的陰陽上去這四聲走向基本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會形成“倒字”。京劇唱腔的設計是按“以字行腔”的規則,也就是按照字的四聲調、調向的變化來安排唱腔的旋律的。因而,字音的四聲是唱腔旋律走向的依據。字音的聲調不同,旋律也就會有差異。京劇演唱者必須懂得這個原理,遵循這個規則,按每個字的聲調來行腔,才能做到“字正”。有人講,抽掉京劇聲調,即是抽掉了京劇的靈魂。

京劇聲調是湖廣音、北京音、中州韻等方面語調的綜合,“如果把京劇裡韻白和唱腔中的具複雜性的上聲和湖廣音的去聲完全抽掉,而代之以京音,就會變成曲劇或評劇”。“京劇中的韻白和唱腔與口語化京音的主要矛盾在聲調,所謂‘字正腔圓’,聲調的重要性遠大於‘尖團字’、‘上口字’,尖團、上口不涉及行腔的設計”。這些京劇界行家的講話,非常簡單明瞭地點出了聲調在京劇唱唸中的重要性,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如果一個京劇演唱者沒有四聲聲調意識或不重視聲調的重要性,那他無論如何努力,也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字正腔圓”。

故然,由於京劇唱腔特別是經典的傳統唱腔在一般情況下,由於唱腔設計者的精心安排,以及藝術家們的反覆磨合、修正,一般不會出現“倒字”。但問題不僅僅在於有否倒字,關鍵在於不講四聲會使整段唱缺乏生氣、韻味,變成“無調字”,聽起來起伏不明,層次不清,變成了歌曲的唱法,這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從旦角“西皮慢板”句首唱腔來說明這個問題,用同一個旋律填不同唱詞,效果會如何:我們各取《洛神》、《西施》、《太真外傳》【西皮慢板】中一句的句首:“過南崗”、“西施女”、“一家人”“高力士”。這四個詞組的唱腔設計各不相同,但如果都用“過南崗”的唱腔唱,“西施女”、“一家人”、“高力士”三組詞唱起來一定會感到有些彆扭,“西”字像“齊”音,“家”字像“夾”音,即陰平字好像變成了陽平字;而“高”字像“搞”音。原因在於“過”和“南”字調與曲調走向基本一致,因而顯得比較協調,而其餘三組詞就不是這樣的情況了,字調與曲調的走向不一致,因而顯得較為彆扭。

再舉人們非常熟悉的唱腔來作比較說明。《女起解》【流水】唱段中有一句“蘇三離了洪洞縣”,《太真傳》【流水】唱段中有一句“太真楊氏玉環名”。如果把這兩句的唱腔對調一下,就會覺得很彆扭。陰平的“蘇”變成了陽平的“俗”;去聲的“太”變成了高唱的“胎”。

京劇演唱講究四聲是區別於歌曲唱法的重要特徵。歌曲設計時一般不講四聲,因而它可以多段不同的唱詞反覆使用同一個旋律,比如電影《上甘嶺》插曲中“一條大河波浪寬,……看慣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好像花一樣,……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好山好水好地方,……迎接它的有獵槍”這三組詞用的就是同一個旋律。而京劇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歌唱近乎說話,撇開情感因素,一個曲調隨便填什麼詞都行,根本不用考慮什麼字調和曲調走向的一致。許多歌唱家唱不好京劇,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此。

字音聲調還起著區別字義、辨別語意的作用,演唱者如果搞錯聲調,非但不能正確表達唱詞、話白的內容、含意,甚至會引起誤解。

比如“戲劇”和“喜劇”、“人名”和“任命”、“打倒”和“大刀”、“師傅”和“詩賦”、“建成”和“奸臣”等,讀音雖然一樣,但聲調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弄錯字音四聲叫做出“倒字”,倒字是京劇演唱之大忌,因而在吐字時一定要把表達四聲的音符或裝飾音唱出來。例如《霸王別姬》【散板】中“軍情”兩字均落6音,這裡的“情”是陽平,陽平是由低向高,如果唱平了,就會變成陰平的“清”字,因而唱“情”字時,在6音前加裝飾音5比較好;前面舉到的《女起解》【流水】唱段“蘇三離了洪洞縣”一例中,“蘇三”兩字均為陰平,分別落高音的2和1,兩個陰平在一起,前高後低,雖然這樣的唱腔設計是可以允許的,但“三”比“蘇”低,聽起來似乎有點像“傘”音。後來張君秋先生根據劇情需要把這句唱詞改成“低頭離了洪洞縣”,“低頭”兩字一陰一陽,唱成前高後低,就比較貼切了。


一、聲調的調性、調值、調向及其特點

京劇唱唸的字音,由於該劇種形成過程中各種地方語音的滲入並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種混合型的語音體系。其中有以武漢語音為基礎的“湖廣音”,有河南一帶的“中州韻”,有以北京語為基礎的“北京音”等等。各種語音聲調也相繼引入,從而使同一個字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調值,因而在唱腔設計中,往往同一個字可設計不同旋律走向的唱腔。京劇唱腔的豐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字調的可以多樣性,深入研究四聲字調及其變化規律、規則,很有必要。

以上三種字調同時用於唱唸的設計,可見可變因素之大,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用法,掌握好這些用法,對我們唱唸好京劇很有幫助。

四聲調值、調向與曲調高低升降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太真外傳》【二六】唱段中“挽翠袖近前來金盆扶定”一句來作大體瞭解。“挽”字為上聲,線條呈下降形,說明該字用的是湖音唱法;“翠”為去聲,落5後升高,說明該字用的是湖音升調唱法;“袖”也是去聲,但改由從高處落7的唱法,說明這裡用的是京音降調的唱法;“近”仍然是去聲,落3後升高,顯然用的是湖升調;“前來”兩字均為陽平,均落最高音1,用的是中韻變調高陽平唱法;“金”是陰平字,用的是中韻變調唱法;“盆”是陽平,由低到高,為京音唱法;“扶”為陽平字,亦由低到高,用京音唱法;“定”又是去聲,落6後升高,用的是湖音唱法。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曲調的升降高低,與字調的調的調值、調向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每一個京劇愛好者在演唱時一定要十分清楚地弄清每個唱字的聲調,弄清調性、調值、調向,再結合曲調的走向,精心地行腔,才能逐步提高水平,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二、四聲在唱腔中的用法

1、陰平的用法

無論是京音、湖音還是中韻,字的陰平均是高平調,因而決定了陰平字在唱腔中必須高唱,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陰平在諸聲調的字中處於最高音,例如:《太真外傳》【四平調】中“循雕欄”的“雕”字為陰平,落最高音5,“循”和“欄”為陽平,均落較低的3;《貴妃醉酒》“皓月當空”的“空”也為陰平字,落高音3,並翻高到5,高於其它各字;《穆桂英掛帥》【南梆子】唱腔“勇冠三軍”的“冠”、“軍”兩字均為陰平,落最高音2,“三”亦為陰平,在“冠”和“軍”之間,略為低一些;《紅燈記》“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中間的“聽”、“英”、“悲”三個字為陰平字,均高落音,尤其是“悲”字落最高音2,有力地抒發了劇中人物的情感。

⑵兩個陰平字在一起,一般要唱得一樣高,例如:《宇宙鋒》【西皮慢板】唱段中“爹爹”兩字是陰平,落音一樣高;《太真外傳》【反二黃導板】“忽聽得”裡的“忽”、“聽”兩字為陰平字,落音一樣高;《抗金兵》【西皮二六】唱段中有兩處兩個緊聯的陰平字,一是“金兵”,二是“中軍”,落音也都一樣高。實際上,按照中韻變調的規則,兩個陰平字在一起,可前高後低,在唱腔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前面舉例過的“蘇三離了洪洞縣”中“蘇三”兩字,也都是陰平,但“三”比“蘇”落音低一度。不過,兩個陰平字在一起,高低落差不會太大,同時,不可能有前低後高的情況。

⑶用於唱“嘎調”。有時為了強化人物的情感,在唱腔中設計了大幅度的翻高腔——“嘎調”。用於唱嘎調的是陰平字。如:《坐宮》【西皮散板】中“叫小番”的“番”是陰平字,這個“番”字比前一個“小”字翻高了五度;《沙家浜》“此一去呀”的“去”是去聲字,不宜高唱,於是就加了陰平的“呀”字,“呀”用嘎調唱出,同樣達到了強化人物情感的需要。

2、 陽平的用法

陽平在京音中是中升調,調值35;在湖音中是降升調,調值213;在中韻中的變調可似是 高升調。因此陽平可有多種用法。

⑴陽平與陰平在一起,不能高於陰平,比如:《洛神》【西皮慢板】中“乘清風”中的“乘”和“清”兩字一陽一陰,唱腔是前者低於後者;《鳳還巢》【西皮導板】中“嚴親命”的“嚴”和“親”亦是一陽一陰,故也是前低後高;《穆桂英掛帥》【西皮慢板】中“探軍情”的“軍情”兩字一陰一陽,這兒是前高後低;《奇襲白虎團》“安平裡遭火焚,餘煙茫茫”中的“安平”兩字前陰後陽,於是前高後低。

⑵因為陽平在中韻中有高升調的變調許可,因而陽平可以高唱。於是在一些唱腔的設計中,為了強化音勢,把一般不高唱的陽平字設計成高腔。例如:梅派《玉堂春》【西皮散板】“來在都察院”中的陽平字“來”就是高唱;《黛玉葬花》【西皮慢板】中“隨風飄蕩”的“隨”、《鳳還巢》【西皮流水】“強盜興兵來作亂”中的“強”、《太真外傳》【反二黃慢板】“迴轉身”中的“回”、《天女散花》【西皮導板】“祥雲冉冉”的“祥”、《洛神》【西皮導板】“屏翳收風”的“屏”都屬陽平高唱。

⑶在某種情況下,為突出情感,遇陽平字也可以高唱。例如《黛玉葬花》【反二黃慢板】“若說是沒奇緣”中的“奇”、【反二黃散板】“奈何天傷懷日”中的“懷”,都是用陽平高唱法強化情感的。

⑷在少數情況下,末一字是陽平,為了收聲有力,也可以高唱。例如《玉堂春》【西皮散板】“且看他如何施行”中的“行”,屬高唱收聲。

3、上聲的用法:上聲字調的京音為降升調,湖音為中降調,中韻為高升調,用法比較豐富。

⑴京音正調用法:《西施》【二黃導板】“秋氣緊”中的上聲字“緊”應唱京音調值,落6時,以近乎i的裝飾音切入,加上緊接的i音,構成了“緊”的京音調值;《生死恨》【二黃導板】“初更鼓響”中的“鼓”和“響”都是上聲,都應京音調值。要唱準這兩個字調值,“鼓”出字時加一個似有似無的裝飾音2,再落1音,“響”亦應加似有似無的裝飾音2,這樣才能唱出效果。

⑵湖音正調(中降調)唱法。《天女散花》【西皮導板】“祥雲冉冉”中第二個“冉”字就是用的湖音降調唱法,其方法就是以裝飾音2切入到主音6;“駕瑞彩”的“彩”也是上聲,用的也是湖音降調唱法;再如《野豬林》【高撥子】“實難忍”的“忍”字也是用的是湖音降調唱法。

⑶中韻的“高呼猛烈強”唱法。中韻上聲是高升調,可以“高呼猛烈強”的上滑強音呼出,這在京劇中是比較少見的。例如《霸王別姬》【南梆子】“且散愁情”的“散”,就是用的中韻上聲“高呼猛烈強”唱法;《智取威虎山》“共產黨員”的“黨”字也是中韻上聲高升調唱法;《紅燈記》“渾身是膽雄赳赳”的“膽”、《狀元媒》【二黃原板】“在潼臺被賊擒性命好險”中的“好”都是上聲的“高呼猛烈強”唱法。

⑷湖音的“硬滑音”唱法,這種唱法是比較多見。例如《沙家浜》“斬豺狼”的“斬”為上聲,是“硬滑音”的唱法;《奇襲白虎團》“打敗美帝野心狼”的“打”、《借東風》“再作主張”的“主”、《鍘美案》“開封府(哇)”的“府”、《讓徐州》“望使君放開懷慨然(吶)應(吶)允”的“慨”都是“硬滑音”的唱法。由於上聲字有多種唱法,所以往往在同一句中的上聲字會採用幾種不同的唱法。最典型的是《宇宙鋒》【反二黃慢板】中“搖搖擺擺擺搖”這一句的三個“擺”字採用了三種不同的唱法。第一個“擺”用“呼猛烈強”唱法;第二個“擺”為京音正調唱法;第三個“擺”為湖音的降調唱法。三個陽平的“搖”也用了三種唱法,分別是中韻的“高陽平”、湖音降調、京音正調唱法。

4、去聲的用法:去聲調中的京音和湖音調向剛好相反,分別為全降調和中升調,因而用法比較靈活。從某種意義上講,去聲字不必顧及倒字問題。

⑴京音降調唱法。《生死恨》【二黃回龍】“又誰知”的“又”為去聲京音唱法;《黛玉葬花》【西皮導板】“花謝花飛”的“謝”、《貴妃醉酒》“雁兒飛”的“雁”、《太真外傳》【西皮二六】“挽翠袖”的“袖”均是去聲的京音唱法。

⑵湖音升調唱法。湖音去聲與京音陽平有著調性相似、調值相等、調向相同的特點,用法別緻。《西施》【西皮慢板】“苧蘿村裡”的“苧”、《太真外傳》【西皮二六】“落盆心”的“落”、《洛神》【西皮慢板】“過南崗”的“過”、《霸王別姬》“看大王”的“看”這四個字都湖音升調唱法。以上淺見,望各指點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