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摘 要:本文就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為馬鈴薯的栽培管理提供參考以及借鑑。

馬鈴薯不僅具備較廣的適應性,同時其產量較高,具備較好的經濟效益,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大面積的栽培。掌握科學的馬鈴薯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有效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以及質量,進而使人們對主糧的食用需求得到滿足。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1 播前準備

1.1 選地

應當選擇具備平坦地勢、疏鬆土質、深厚土層、透水性適中的沙壤土,所選土壤應當偏酸性同時含有較多有機質。不宜在透水性能以及通氣性能較差的低窪地以及重粘土地種植馬鈴薯。

1.2 選茬

馬鈴薯可以與禾穀類以及豆科作物進行輪作,不得與茄科作物進行輪作。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1.3 整地

由於馬鈴薯果實在地下生長,因而必須進行深耕細耙。與此同時,還需將壟面雜草及時清除,以防爭奪營養。一般將深耕的深度控制在30~33 cm。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2 合理施肥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好施入農家肥。通常情況下,在每畝地中施入5 000 kg 農家肥、20 kg 硫酸鉀、20 kg 尿素以及 15 kg 磷酸二銨。在整地翻地時施入農家肥,而化肥一般在播種時進行一次性集中溝施。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3 選用良種

應當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宜的良種,從而保證馬鈴薯後期得到良好的生長狀況。通常情況下應當儘量選擇具備較強抗病能力同時優質高產的馬鈴薯品種。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4 切塊與催芽

4.1 切塊

通常情況下,每1 kg 種薯可以切30~40塊,在切塊的過程中應當沿頂芽縱切,接著結合芽眼位置進行橫切,一般將每個切塊的重量控制在30 g,同時要保證各個切塊都存在一個芽眼。在切塊的過程中不得削皮挖芽或者去掉頂芽。在切塊之前必須對切刀進行消毒。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4.2 催芽

將多菌靈以及1 000 倍的農用鏈黴素混合後製成溶液,接著將其噴灑於切好的塊莖並進行晾乾堆放,應當將一層草簾覆蓋於馬鈴薯塊堆上。一週以後待塊莖上露出1 cm 的芽後即可揭簾煉苗。一般在芽顯綠後即可播種。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5 播種

應結合土壤實際的溼度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技術。對於土壤具備較大的溼度同時地溫回升較慢的高地,一般採用腹膜開穴播種技術。起壟種植壟溝的寬度一般控制在40 cm,壟寬一般控制在80 cm,播種深度一般為11~13 cm,在播種過程中必須保證芽眼朝上。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6 田間管理

6.1 查苗補苗

在出苗過程中必須仔細查苗,如果存在缺種或者使用無芽種塊問題,應當及時補苗。如果因病爛薯塊而導致缺苗,必須清理乾淨壞種以後才可進行補苗。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6.2 灌水

馬鈴薯一般具備一個月的出苗期,在播種以後一旦發現壟面雜草必須及時進行清除。待苗高達到70%以後即可灌水,在現蕾期進行培土澆水。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7 病蟲害防治

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病害一般為晚疫病以及瘡痂病,而較為常見的蟲害為地老虎、蚜蟲以及螻蛄等。通常採用農業、物理、生物以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措施來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當結合病蟲害不同的發生時間以及病情特點及時進行防治。例如,晚疫病主要發生於7~8月,因而除了適時施灑藥物以外,還需強化開花前後的田間管理工作,一旦發現病株必須立即處理,與此同時,還需做好附近植株病葉的處理工作,摘除病葉並就地深埋,接著撒上石灰進行消毒。每隔10 d 噴灑,為病株附近植株噴灑1次波爾多液從而阻斷病菌的傳播,或者噴灑瑞青酶可溼性粉劑、代森鋅可溼性粉劑或者敵菌靈可溼性粉劑。

馬鈴薯用這個方法栽培,能提高產量、質量,從而使經濟得到保障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種植,從而使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性得到保障。與此同時,還須做好病蟲害的治理,以防病蟲害對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