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本来做得的隐秘,偷试的当晚无人撞见,但是事后知道的人不少。对于这种事情大多数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晴雯忍不住,在端午节期间借题发挥,骂两人鬼鬼祟祟做了丑事。

晴雯大骂相当于公开了袭人和宝玉偷试丑闻。此事传开后,一直关心贾宝玉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有了不同反应。

林黛玉的反应很快,她趁贾宝玉房里乱成一团之际,独自进门,让晴雯借机离开。自己则和袭人、贾宝玉开起了玩笑,并口口声声称袭人是“好嫂子”,虽然谈笑风生,却也提醒了袭人和宝玉要注意影响。

薛宝钗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她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在事发当晚,让自己的哥哥薛蟠出面请宝玉喝酒。宝玉回来之后,借着酒意与晴雯同归于好,先是邀请她一起洗澡,后又陪着她撕扇。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为何大不相同?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一是两人的价值观不同。

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薛宝钗是封建道德淑女。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之下读书识字,严守礼教,在外人面前始终是一副罕言寡语,随时守分的样子,所以进入贾府后,人人喜欢。在与外人交往中,她也有意强化这一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她,酒席宴上林黛玉情急之下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词话,被她事后教育了一番。

林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下世为人为了还泪而来。做为与众不同“仙女”,她不流于俗世淑女标准。以真性情见长。平时生活中中以感情至上。无论是在自己遗产 继承的问题上,还是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林黛玉都不热衷,她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对人、对事、对物的感情上。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贾府里有规矩,爷们未成亲之前,屋里先放两个人侍候着,袭人属于这种人,有偷试之举也很正常。对此,薛宝钗乐见其成。林黛玉则不同,知道袭人和宝玉之事后,她虽然不像晴雯那样直接骂人,但还是忍不住用话敲打提醒。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二是两人的追求不同。

人生而不同,追求也不尽相同。

薛宝钗选秀的大目标落空后,在“金玉良缘”的指引下,她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宝二奶奶”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她不仅把目标锁定在宝玉一人身上,还把把宝玉的身边人——袭人纳入到自己的视野里。

史湘云第一次进贾府,第二天早上宝玉去看她,在此期间,薛宝钗到他房间,与袭人闲谈,摸清了她的志向;贾宝玉去北静王府时,她私下里约袭人去打络子……在这种情况下,晴雯骂袭人和宝玉,她无法登门,也不便于想办法安慰袭人,让哥哥出面请宝玉喝酒,以特殊的方式认可两人之间的事情,做法非常隐蔽。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做法迥然不同。她追求的是纯洁的爱情,在她感情世界里,贾宝玉是唯一的,袭人的做法让宝玉有了瑕疵,对于她而言,是不应该甚至是不道德的。

薛宝钗追求世俗的婚姻,林黛玉追求纯洁的爱情,追求的不同自然让他们有了不同的态度。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三是两人的身份不同。

总体上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贾府里的亲戚。但是仔细区分同,两人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林黛玉六岁左右进贾府,在贾母的呵护下同宝玉一起,一屋睡觉一桌吃饭,两的感情与众不同;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最疼爱之女,同贾府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关系,这让贾府大多数人把她都看作是“自家人”。贾母表扬薛宝钗时,说过自家的四个女孩都不如她。实质上四个女孩中不包括贾元春而包括的是林黛玉。

薛宝钗入贾府,最初跟着母亲和哥哥在外居住,后来搬进大观园,虽然有金玉良缘舆论空间,也有王夫人的鼎力相助,但是贾府人始终把她当作亲戚来看待。王熙凤带人夜查,言称亲戚不能查,但是没查她的蘅芜苑却查了林黛玉的潇湘馆。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于自己身份都心中有数,所以在对待袭人和宝玉偷试的问题上,林黛玉的做法更直接一些,薛定钗的做法更含蓄一些。

宝玉和袭人偷试之事曝光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截然不同

《红楼梦》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大多数时候表现不同往往都是因为这三个原因而起。价值观不同是内因,身份不同是外因,追求不同则是两者共同作用后的体现,所以知道袭人和宝玉偷试丑事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表现必然会截然不同。

声明: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