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称得上「道貌岸然」的名人?

ou-zhou

郭沫若先生——称呼他为先生,仅仅是因为对文学尊重。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的第一个妻子,叫张琼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因是父母包办,结婚五天后郭沫若丢下了妻子,离家出走。

此后的68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且没有离婚!

图:张琼华和郭沫若母

既然不爱,何必耽误,一耽误就是68年啊!这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啊,她嫁他的时候只有22岁,一个女人青春,名节,全部毁在他的手里,于心何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女人,却遭到了无情的背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郭沫若抛弃妻子,决定回国。已是一个文学巨匠的他回国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样,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警方逮捕了安娜,将她囚禁在牢房,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释放后,安娜为了养活孩子们,替人洗衣,到工厂做工,冬天因萝卜干卖,冻得双手开裂,血流不止,为了养活孩子,她当牛做马。

这一切郭沫若却不闻不问。

抗战胜利,她想回来见他,却收到了他在中国另取一房的消息......

安娜最后死在了中国,她说,她不愿她的灵魂无所依

在她去世前,她将自己仅有的500万日元,捐献给了中国,这个因郭沫若而结缘一生的国度。

图:“安娜一家”和郭沫若

第三任妻子于立群小郭沫若24岁,是个文艺女青年,带着对郭大诗人的崇拜之情,在郭的带哄带骗下成为他的“抗战夫人”的。于立群给郭沫若生了四男二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还经常陪同他接见外宾。直到1979年她发现了一个“小秘密”,经不起这个打击,最后自缢身亡。

小秘密是什么,原来郭沫若和她的亲姐姐于立忱搞在了一起,并怀了他的孩子,真的是可笑至极。

1937年,于立忱自缢身亡。


图:于立忱

除了以上我说的几位之外,还有几位情妇(也没什么好下场),我就不细数了,因为此刻我已气到手抖,这究竟是一个有多么无耻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

我想起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仔细一看,嘿!原来是郭沫若先生。


姑婆那些事儿

冰清玉洁苍……,铁骨铮铮郭沫若!


其实郭沫若在前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大师,但是后期就只能呵呵了。郭沫若如果说才真的有才,争议点主要在于其感情生活上。


▲郭沫若

刚开始学习了解郭沫若还是在初中,当时并没有深入了解过,所有的印象都是来自于老师。只知道他是作家、考古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还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

随着对其深入了解,又有了新的看法。如果说真的是要找个成语来评论他,“道貌岸然”可能是恰如其分。至于其“道貌”我就不多说了,就着重说一下其“岸然”部分。

始乱终弃的混乱生活

郭沫若虽然从小受的是传统的中国教育,5岁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但是有着一颗叛逆的心,因反对学校的教师专制,再加上罢课闹事,遂被学校开除。

在其十九岁的时候,在外参加革命的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在信中告知为其定了一门婚事,是远方亲戚张琼华。



▲张琼华

信中将张琼华夸的美若天下,甚是符合郭沫若的心意。而郭沫若秉承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回家和张琼华晚婚。

在婚礼当天晚上,两人才是第一次见面。 当掀开张琼华的头盖时,发现新娘和自己想的差别太大。

郭沫若干脆是连同房都不愿意,在婚后的第五天就离家出走。以后但凡回来,也都是睡在厢房。而张琼华的一生,也就是守活寡中度过。



▲郭沫若与佐藤富子和孩子

两年后郭沫若赴往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与佐藤富子结识。当时郭沫若在日本攻读医学,而佐藤富子是一名护士。两人很快陷入爱河,佐藤富子甚至辞去工作,专职照顾郭沫若。

郭沫若还给她起了中文名字——安娜,两人在日本期间育有四儿一女。而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准备回国。直接抛弃了母女几人,也从未给他们寄过任何钱财接济。

没了工作的安娜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郭沫若,就1948得知郭沫若去世的消息,甚至是专门前来吊唁。他发现郭沫若早已重新组建了家庭,又只好回到日本。



▲于立忱

在与安娜的婚姻过程中,郭沫若还曾经出过轨,他曾经疯狂的追求于立忱。告诉于说他和安娜之间没有感情,准备和他离婚后与其结婚。

天真的于立忱相信了他,在没有结婚前就把身子给了郭沫若。当郭沫若得知于立忱怀孕后,态度突然大变,要求其把孩子打掉,那时她已经怀孕三个月。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认清郭沫若的面目,但是时候太晚了。等到回国之后,由于实在受不了世人的眼光,于立忱很快自杀,那一年也正是郭沫若回国的时候。



▲郭沫若与于立群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时间,郭沫若又重新勾搭上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于立群虽然是一位明星,但是文化素养也很高。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跟着郭沫若东奔西跑,担任夫人和秘书的双重身份,两人一生育有六个子女。

除了这几个人之外,郭沫若还与彭漪兰、黄定慧有着不清楚的联系。再加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而原配张琼华守寡了68年,安娜独自拉扯几个子女,于立忱堕胎自杀,于立群奔波一生从未休息,后因精神问题而死。

损失殆尽的万历陵墓

郭沫若的名头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而其甲骨文的造诣,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而也凭着这个名头,在1948年当选为我国第一届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对于历史文物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又没有实物可供考察,因此将目光转向那些帝王陵墓。一开始郭沫若与吴晗准备开掘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但是经过勘测发现长陵的难度太大。 而万历皇帝的定陵相对来说简单的多点,准备用其练手,积累经验。


▲陵墓挖掘

这个提议遭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反对,因为当时的技术太不成熟。可是这些人人微言轻,最后还是被郭沫若等人拿下了挖掘权。

这座被封闭了300年的古墓,里面确实是发掘出了相当多的文物。然而由于保护不当,大部分都被突然涌入的空气给氧化,有价值的寥寥无几。 再加上考古工作发展不完善,当时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被当做垃圾扔掉。


史之策

云中鹤徐志摩。

云中鹤是徐志摩的笔名,金庸(徐志摩表弟)后来在《天龙八部》中写四大恶人,其中最好色的就是云中鹤,这其实是在影射徐志摩。

徐志摩一生颇为好色,梁启超在他和陆小曼的婚礼上,评价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更失败。为什么失败呢?因为徐志摩离过婚,感情上十分混乱。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叫张幼仪,真正的大家闺秀,“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但徐志摩很嫌弃她,觉得她是“乡下土包子”,结婚后徐志摩从来不正眼瞧自己的妻子,纯粹是为了传宗接代。

后来,徐志摩去了英国留学,1920年,张幼仪前往法国与徐志摩团聚,在从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因为晕机,徐志摩再次嘲笑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张幼仪到英国后,又怀上了孩子,但徐志摩这时喜欢上了林徽因,正在千方百计追求她,为此他命令张幼仪打掉孩子。

当时堕胎技术并不先进,打掉孩子有风险,张幼仪很担心,说有人因为堕胎死了,徐志摩却嘲讽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后来徐志摩就与张幼仪离婚了,离婚后的徐志摩也没追到林徽因,于是他将目光转向陆小曼。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与徐志摩正式举行了婚礼,成为夫妻。

和陆小曼结婚后,徐志摩还是没改本性,依然放荡不羁,公然去逛青楼,还对陆小曼坦白,陆小曼很生气。1931年6月25日,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心中发誓说:“再不去了,你放心。”

陆小曼原谅了他,但没过多久(当年10月1日),他又去了,回来还对陆小曼描述当时情景:“晚上,某某等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对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后性欲大强,他在老相好鹣鹣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了关系。昨晚见了,肉感颇富。她和老三是一个班子,两雌争某某,醋气勃勃,甚为好看。”

徐志摩这种行事作风,绝对配得上“道貌岸然”四个字。


司徒伯雷

第一,康有为。

康有为是清朝著名的“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梁启超的师父,在历史书上大名鼎鼎,并且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然而真实的康有为,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康有为主张男女平等,并且主张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然而他本人却迎娶了许多妻妾。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他却提前逃跑;在海外,他声称有光绪帝的“衣带诏”,借此骗取了大量的款项,并不是用来救国救民,而是被他用作房地产生意;同时,康有为经常以“借”的名义索要其他人的珍贵珍藏,之后就死活不还,将之归为己有。


第二,翁同龢。

两代帝师翁同龢,清末非常著名的大臣,在文化艺术上的造诣并不算低,同时他还担任军机大臣、执掌户部大权,似乎是很多正面形象。

然而事实上,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不战先逃而被流放,李鸿章参奏之后翁同书被流放,翁同龢屡屡与李鸿章作对,掣肘洋务派。而且非常喜欢做“事后诸葛亮”,甲午战败,翁同龢默不作声,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被翁同龢攻击;维新变法中,翁同龢并不懂变法,却总是横加干涉,以主人自居,最终得罪了光绪皇帝。


第三,朱熹。

作为南宋大儒,历史上著名的理学集大成者。他最著名的就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然而事实上,朱熹本人为人非常不堪。

朱熹强娶两个尼姑为妾,其儿子死后很久,其儿媳妇却莫名其妙怀孕。朱熹还在自己的挚友死后,强行霸占故人的财产。

历史上这样道貌岸然的人数不胜数,如同《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表面君子剑,暗地里却伪君子。比如将结发妻子吕雉抛诸脑后的汉高祖刘邦、比如虚伪做作的刘备等等。



澹奕

论”道貌岸然“,孔子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1、满口仁义道德,满脑子升官发财

诸如什么仁爱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啊、礼制(也就是等级制)啊,孔子从来没少说过。这些甚至成为孔孟、儒家的标签。

实际上,孔孟终身追求的始终是升官发财。孔子为了当官,不惜投靠叛乱。幸亏子路劝阻,不然孔子或许就在平叛的时候被”推出午门斩首“了。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六十多岁的孔子,还奔波在升官发财的路上。以至于站在城门口灰头土脸的情形,被人取笑为”茫茫如丧家之犬“。

孟子周游列国推崇仁政、谋求当官发财,君王不采纳,就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来要挟。结果,齐王不为所动,孟子也果然没有拉动民众造反。民众从来就不在儒家的眼里。儒家的眼里只有君王、只有官位俸禄。

董仲舒就更搞笑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家被屠杀了、儒家也付出了自宫的代价,从此儒家沦落为统治者驯化百姓的儒教。而董仲舒本人,直接被踢出庙堂,在地方政府混一口饭吃。或许是内心不满,以两次火灾为由企图鼓吹仁政,结果惹恼了汉武帝,差点被杀。虽最终捡回一条性命,但仕途从此断绝,回归教书谋生的旧业,然后就死了。


2、孝字挂在嘴边,实则是升官发财的工具

后世儒家秉承了孔子的这一点。”举孝廉、父别居“,那些将老父亲赶出家门的不孝子,反而以孝顺的名义当官领俸。举孝廉成了伪君子升官发财的工具。


3、口称仁爱,实则等级、礼制

什么仁者爱人,什么仁者等等,都是扯淡。【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孔子的眼中,克己复礼才是仁。什么时候实现克己复礼了,天下就仁了。

总有儒生说,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对孔孟的歪曲。克己复礼和存天理灭人欲,两者有区别嘛?孔子要恢复礼制、朱熹要存天理,两者都是要求百姓泯灭人性去实现。泯灭正常的人性,是仁?是爱?愚弄当时99%的文盲百姓而已。


儒家诞生之前,世上有君子、有小人。

儒家诞生之后,世上有君子、有伪君子。

论「道貌岸然」,谁能比肩孔子?


沧桑短笛

郭沫若先生的几首诗词不知道有多少拜读过,试着发了几次,无论怎么删减就是发不上了,就放弃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自己去找来看看。


既然郭在公事上的见风使舵不能发,那就发一点他私生活的问题。但这毕竟是私德,不便评论。

1912年郭沫若与第一任妻子张琼华结婚,郭在五天后就离家,两人没有离异,张一直在老家等他,并替他赡养父母。如果说这是父母包办,无可厚非。那下面的几个就是人品问题了。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安娜结婚,安娜为了他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育有五个子女。1937年郭沫若离开日本不辞而别,抗日战争结束后安娜带着孩子来找他,当她知道郭已经有了家庭以后选择了离开。后来还是组织给他们生活上提供帮助。

在日本期间他追求于立忱三年,口口声声说与安娜无感情,但是于立忱怀孕后,他立即改口。还诬陷于和在日本的郁达夫有染。1937年5月于堕胎自杀。

回国后他又追求于的妹妹,安娜在1951年请求见他一面,他托辞拒绝,还请求组织帮他解决。

后面乱的就更狠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找看,不方便发了。但是毕竟这是私德,个人不便评论。最无耻的是他的公德。


渔耕樵读

说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陈独秀

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后,为刹学校学生的生活作风问题,组建了一个“进得会”,这个组织对外宣称把“不嫖、不赌、不纳妾”作为本会的戒条,大家都可自愿加入。而在当时的清朝遗老“辫子教授”辜鸿铭反对戒嫖,支持纳妾,拒绝入会,也看出辜鸿铭为人坦荡,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在校长蔡元培的带领下,许多的知名教授都加入了“进德会”,其中就包括陈同志。

但在1919年,陈同志又把自己“秀”了一次。这年三月,陈同志在八大胡同出入被人知晓,此事一出立马闹的满城风雨,很多北大教授认为其不配为人师表,并且严重破坏了北大的声誉,并要求校长蔡元培撤销其职。虽说陈同志才华横溢,而蔡元培先生对其也是爱才心切,但面对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放假一年,暂避风头。

除了嫖娼,陈同志的家庭生活也是不为人齿。陈和原配高晓岚结婚后,又耐不住寂寞与小姨子高君曼搞在了一起,两人也算是情深义重,不仅在生活中两人相互照应,在工作上两人也是互相支持,甚至两人还一起坐牢,这种患难夫妻之间的感情一直坚持了15年,之后高君曼移居南京,直到1922年高君曼病逝,陈每个月只象征性出30块钱的生活费。

高君曼

1930年,陈与上海女工潘兰珍结婚。结婚两年,潘兰珍竟完全不知陈的身份,更不知陈的过往,而陈同志这次“秀”的更是离谱,直至两年后被逮捕,报纸上登出有关信息后,潘兰珍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潘兰珍

最让人恶寒的是,陈在坐牢时,还与前来探望的潘兰珍行房事!这种让人反感的行为也引起了典狱长的不满,并请其“自爱”,陈来了一句:“这是私人生活,你管不着,也不用管。”

回顾陈同志的感情史,可以发现其喜欢乱搞男女关系,而且喜新厌旧,而为人又自行矛盾,在为人师表这一方面可谓是非常失败。


田之云

”扒灰“,是一个形容乱伦的词语。专指公公与儿媳之间发生的不正当男女关系。现代婚礼有不少拿此来开公公的恶俗玩笑。民间对扒灰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和传说。但是也有一说。扒灰的由来是由这个可以算得上”道貌岸然“的人首创的。

野史说苏东坡(也有一说是王安石。但我个人认为,苏东坡的真实性稍大些。)夏日一晚,苏东坡很晚才回家,在院中看见儿媳的房间因炎热,屋门大开。透着月光,依稀能从透明的床帐看到儿媳窈窕的身段。做为一个诗人,不,一名大诗人。见到此香艳情景,老苏也不免凡人一遭。诗兴大发,在布满灰尘的墙上写道:”“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得差。“下一句一时续不上来,于是就又观察儿媳的睡姿。其实儿媳并没有睡着。因天太热,叫他丈夫给她去倒碗水。故此屋门大开。她看见公公在外头一会摇头晃脑,一会鬼鬼祟祟朝屋内看。于是就穿衣出去,看公公倒底在做什么!出得门外,见到公公在墙上题 的诗,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就在后面续了两句:”愿借公公弹一曲,尤留风水在吾家“。

苏东坡见此,不禁心花怒放时。不料,儿子倒水回来,见父亲大半夜在院中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就欲上前询问老父什么情况。苏东坡此时见儿子,怕墙上的诗被儿子看到,于是赶快用袖子去涂抹字迹。边对儿子说:”我没事,没事,我就是在扒灰而已。“

这似乎就是扒灰的由来。为什么我说苏东坡的可能性大一些呢?因为当时的文人,风流成性。老苏因为有老案在身。似乎他还把已经怀孕的小妾送给朋友。口味不是一般的重。

二、乾隆帝号称”十全老人“。这里的十全,后人对此有多种说法。但是俱史书记载,乾隆对他的文功武运较为满意,曾亲自撰写《十全记》,并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树碑于布达拉宫前,并以“十全老人”自称。:“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但是乾隆有几件做的事却实不怎么地道:他修订的四库全书期间,从民间搜罗了大量的孤本珍本。然后任意篡改,甚至不惜将原著毁掉以达到他的目的。更大兴文字狱,”且把壶儿搁半边“、更有王锡侯《字贯》案。为了取得文化上的最终解释权,他不惜毁书、杀人......

乾隆更流氓的一件事是凡是他看过的名人字画,不论幅面大小,都要盖上他的”乾隆御赏“大印。很多名画就此变成了狗皮膏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

其余毁的字画更是不少。在这里就不一一诉说了。可以说,乾隆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皇帝。

三、李世民。这个历史上的盛唐明君。其实他还干过一些让人发指的事情。杀兄,劫父,夺皇位,抢弟媳妇做自己的妃子,而且还在杀兄后,见父亲李渊,更是吮着高祖的乳头哭泣。这一段让人感到肉麻,世民心机之深让人恐怖。暗暗篡改史书,将史实修改,更夸张的是,还故意留下一段,即便是皇帝我,也根本无法修改史实。史实记录的事情都是真实的。还多次嘲笑汉武迷信长命金丹,但自己最后也是痴迷于炼丹之术。

其实做为人来讲,每个人心里都有卑劣的黑暗面。无论贫富、年纪......这是人性所在。名人也不失为人,他们有的克制住了这种阴暗面,有些因为权力、地位的关系,而肆无忌惮地将黑暗面展现于历史面前。

做为人来讲,我可以理解他们那时的做法。但是我绝不赞同与认可。一个人,是堂堂正正的活下去,还是为所欲为地将自身的黑暗面尽情挥洒。何去何从,留待着你的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恒实说"与您一同追寻历史的真相。您的阅读是对恒实的赞许!您的关注是对恒实的支持!


恒实说

道貌岸然的历史名人绝对不少,譬如说大名鼎鼎的朱熹,“十全老人”乾隆,太平天国创始人洪秀全,一代明君李世民等等。但笔者心中“道貌岸然”排第一位的,还得属康有为。


康有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实也怪咱们的历史课本,硬是把康有为的形象塑造了出来,什么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海外流亡等,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为国家为理想而奋斗的正人君子。于是当笔者得知康有为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时,真有种神像轰然倒塌的幻灭感。


那他到底有哪些故事如此惊人呢?



先说最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1895年,康有为召集了十八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并提出了系统的变法方案,史称“公车上书”,并且把这一事件作为维新派正式登上晚清政治舞台的标志。事实上,所谓“公车上书”的史料基本是出自康有为自己撰写的“我史”,也就是说这根本就是康有为自吹自擂的结果。


公车上书事件中有两大最值得诟病的地方。一是康有为说自己是事件的领导者,上书事件完全是因为他让弟子梁启超首先鼓动广东的举人,然后有湖南举人响应,继而又进一步联络了朝中官员并最终联动了十八省的举人联名。但就后世史学家的严格考证来看,并没有找到康有为作为公车上书绝对领导人的证据,连在事件后不久由康门弟子自己出版的《公车上书记》中,也未提及康有为的领导作用。


二是康有为到底有没有去都察院递交上书。在康有为的叙述中,之所以这次轰轰烈烈的上书会失败,都怪当时都察院以和约已成、上书已无济于事为由拒收这份上书。但在茅海建先生的考据中,无论是4月8日前后还是当天,都察院从未中断过为官员举人代递上书的举动,并且都察院的很多官员本身也是反对和约的。同样是在《公车上书记》中,我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议遂中寝”,也就是康有为并未递交上书。


单单这一事件的真相,就足以说明康圣人的虚伪了。而他著名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t,还被钱穆先生认为是剽窃,因为其内容与张之洞门生、经学学者廖平的《辟刘篇》和《知圣篇》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再来就是康有为其人,对外呼吁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自己却是妻妾成群的封建老爷模样。哪怕是在他流亡海外期间,也没有闲着。他的日本妻子市冈鹤子为了追随他从日本来到中国,却在身怀六甲的时候被康踢出了家门。康有为有六位姨太太,但他依然长期留恋于烟花之地,晚年还闹出了嫖娼不付钱被妓女追数的丑闻。


什么康圣人,完全就是一个欺世盗名之徒啊!


生猛历史

小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衣冠禽兽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些伪君子一般都把自己的行为隐藏的很深,从表面上看起来满嘴的儒家仁义道德,私底下的行为令人发指。他们不是有大罪大恶之人,比如凶狠好杀的暴君,他们表面还受到万人的称赞,甚至流芳百世,但私底下却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尧舜禹都是公认的明君,舜开启的禅让制,所有人都为之称赞,他是贤明之君,以前能选择帝王之才而不是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舜的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个瞎子乐师,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儿子会打洞,按照教育来讲舜成为一个宫廷乐师的可能性比较大。瞎了眼的老乐师心却每瞎,对自己的儿子品行十分失望,几次想要动手将自己的孩子掐死,都被舜逃脱了。后来舜得到了尧的信赖一步一步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这个时候猛虎的獠牙就露出来了,他把尧的儿子丹朱杀了,后来又把尧囚禁起来,自己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所谓的禅让,不仅如此尧的女儿也没有逃脱过毒手,被强迫纳入后宫。

曹丕

曹丕此人好色,纳了自己父亲的小妾,继承了自己父亲打下的江山。还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最后又逼汉献帝禅让给自己皇位。曹丕此人坐享齐人之福,脸皮之厚令人发指。

唐太宗

唐太宗千古一帝,绝世明君,但是聪明一世的人难免不了有糊涂的地方。他将自己的弟媳妇儿纳为自己的妃子,在杀死自己的兄弟之后,痛哭流涕。曾经在史书中留下一段自己无权过问史书的言辞,却偷偷地抹掉了自己的黑点,留下一个正大光明的形象。关于这些野史,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流言蜚语也不会无缘由的流传。唐太宗在继位之初曾经嘲笑过秦始皇汉武帝迷信长生不老,在生命的最后也是因为吃长生不老药中毒而死,这是铁铮铮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