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有多好?

晴天有时下猪

清朝的皇帝很“节俭”。例如,乾隆,听说大臣早上吃了四个鸡蛋都觉得奢侈。因为,乾隆爷吃的鸡蛋,一个价值10两白银!到了光绪皇帝,一个鸡蛋已经到了30两白银!光鸡蛋这一项,内务府一年就要花掉几十万两白银。

上面这件事,虽然难以区分真假。但是,起码反应一个问题,宫内腐败很严重。皇帝再怎么能吃,一顿饭的成本也不会太高。这么高的花销,都被内务府负责采办的各个环节贪污了。

我们详细聊聊每天皇帝都是怎么吃。

清朝的皇帝,每天用膳两次,这两次是正餐,早膳和晚膳。在每次正餐以后,各有一顿小吃,皇帝想吃什么可以点。早膳一般是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具体用膳时间,因季节略有调整。

皇帝一顿饭准备多少菜品,我们以溥仪为例。溥仪每次用膳,菜品在几十道至上百道不等。光太后或太妃们送来的菜品,就有二十来道。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都是高级厨子,饭菜可口。御膳房做的菜品,就偏向于华而不实了,并不好吃。

这么多道菜品,皇帝每道菜只能最多吃三口。吃完第三口,就要撤掉。这是为了不让外人知道皇帝喜欢吃那道菜,防范有人投毒。所以,民间流传的吃货乾隆都说好的故事,真的就是个故事!

(《走向共和》慈禧举着筷子,看了眼桌上118道菜,叹了口气,说:“就这么点菜,真没办法下筷子。)

根据御膳房史料记载,清朝皇帝每天菜肉消耗二十二斤,一个月共660斤。其中: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肥鸡二只共六十只,肥鸭三只共九十只,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这些东西,现在咱们去菜市场买,估计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是内务府御膳房采购的,都是天下最好的食材。而且,还养活着上百人的御膳房。所以,核算到菜品的价值应该跟同等重量黄金的价值差不多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代内务府下设“御膳茶房”,负责管理宫廷饮食,现存的“御膳茶房”档案以及《大清会典》和《国朝宫史》等其他史料中也有很丰富的相关资料。

首先,清代皇帝后妃的每日所用食材,按照等级都有定额,称为“分例”首先来看看最重要的食材,肉类

皇帝:每日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鸡2,鸭3,当年鸡3

皇后:每日盘肉16斤,菜肉10斤,鸡鸭各一

皇贵妃:每日盘肉8斤,菜肉4斤,每月鸡鸭各15

按照这种序列,再往下的贵妃,妃,嫔,贵人的分例各不相同,最少的是常在:

每日盘肉3斤8两,菜肉1斤8两,每月鸡5。

肉食之外,皇宫大内成员每日的分例还包括大量的副食和日用品。

比如皇后,每天的完整分例是:

猪肉十五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舍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梗米粉一斤八两,白面七斤八两,麦子粉八两,豌豆折三合,白糖一斤,盆糖四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干枣五两,香油一斤七两,鸡蛋十个,面筋12两,豆腐一斤八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鲜菜15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条。

白蜡五枝(内一枝三两,四枝各重一两五钱),红罗炭(夏十斤,冬20斤),黑炭(夏三十斤,冬60斤)

当然在分例之外,皇帝还可以经常自己给自己“加餐”,雍正四年十月十七日:添鹅一只,鸭五只,鸡三只,笋鸡两只。赏信郡王饭桌:添猪肉十六斤,小猪一口,鹅一只,鸭四只,鸡三只,笋鸡两只,文蹄两个。四阿哥,五阿哥往海子里去,添猪肉两斤,五十斤猪半口,跟随太监23名,添猪肉十六斤八两。

最有意思的是,雍正这一天还给自己养的四条狗,添了两斤八两牛肉做妙鲜包.....

那么,如此多的食材,能做多少菜呢。以乾隆皇帝为例,乾隆三十年,皇帝本人南巡,按照宫中惯例,御膳为每日两次正餐,其他时间传唤点心

早饭(早晨6点左右)

卯刻

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

皇太后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侉馅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炉鸭子野意热锅一品;厢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又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头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叫冯鼎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皇帝一个人肯定吃不了那么多东西,所以“上进毕,赏用”,说白了就是把剩饭剩菜赏赐给亲信大臣,表示恩宠,后妃的剩饭剩菜也会赏赐给宫女太监。

然后是晚饭(中午12点到下午两点):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菌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鸭子一品

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炸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头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咸肉一品

随送:粳米膳一品,村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奶子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两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两桌,上要饽饽两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由记载可见,乾隆专门要了饽饽两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说明皇帝对自己喜欢偏好的食物并没有次隐瞒,民间传说关于皇帝为了安全起见,每样菜不过三勺的说法,只是谣传。


最后是点心(晚六点)

元宵一品,三号黄碗,炸八件鸡一品,火熏猪肚一品,醋溜脊髓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这个排场从清代前中期到晚期,基本没什么变化,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也说: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食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托以盛有热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毒而设的,并且为了同样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过,叫做“尝膳”。在这些尝过的东西摆好之后,我人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五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我就开始“用膳”了。.....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

溥仪在回忆录里,还提到一份自己的早膳菜单(民国元年三月):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跶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还说明,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也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溥仪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到了晚清,清代宫廷巨量的剩饭剩菜,太监宫女们也无法完全消化,于是流入民间,根据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的记载,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专门有一群小贩专包宫中折箩饭菜,十个大钱,就能让市井小民饱餐一顿,这个人数有多少,估计在一万家,也就是五万人左右。


晴天有时下猪

清代皇帝的伙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咱们仅介绍一下乾隆和光绪两个时期,对清宫膳食就能有个大致的体认了。

乾隆朝: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其中当年鸡3只),鸭三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共六十个,包瓜、冬瓜各一个,苤蓝、干蕹菜各六斤,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酱和清酱各三斤,醋二斤。



这是一些主要食材,此外还有不少临时添加的菜品和副食,我们可以再参见一下他一顿饭的标准,按《日常膳底档》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未时晚膳:

燕窝挂炉鸭子挂炉肉野意热锅一品、莲子肉丁瓤鸭子热锅一品、野鸡热锅一品、肥鸡酒炖东坡一品、羊西尔占一品、冬笋爆炒鸡一品、蒸肥鸡烧狍肉鹿尾攒盘一品、挂炉鸭子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白面丝糕䕷子米面糕一品、羊肉馅合手包子一品。

此外,尚有各色盒子小菜,全部菜品大概有20种。


到了光绪朝,烹饪技法有了很大改进,菜品种类也大大增加了,且不言“添安盛宴”那种比较特殊的饮食,就日常饮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按《日常膳底档》光绪二十一年正月糙卷条”: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木耳、肘子、炖吊子、肉片炖白菜、大炒肉、鸡汤白菜、味羊肉汆黄瓜、豆秧汆银鱼、鲜虾丸子、肉片炖萝卜白菜、排骨、酱包肉、瓤冬瓜、熏鸡丝、溜脊髓、里脊丁黄瓜酱、肉片焖芸扁豆、冬笋丝炒肉、包三样、炒木须肉、炸汁、小葱炒肉、口蘑罗汉面筋、烹掐菜、苏造五香肉、猪肉丝汤、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汤、老米膳、溪膳、早稻粳米粥、甜浆粥、煏米粥、小米粥。



两相对比,清代皇帝的伙食标准就比较清楚了。


红小豆馆主

历史到了清朝,皇宫的宫廷御膳在中国历史上已达到了顶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时的宫廷御膳不仅用料名贵,而且注重馔品的造型。

清代内务府下设“御膳茶房”,负责管理宫廷饮食。清代皇帝后妃的每日所用食材,按照等级都有定额,称为“分例”。清宫御膳在烹调方法上还特别强调“祖制”,许多菜肴在原料用量、配伍及烹制方法上都已程式化。如民间烹制八宝鸭时只用主料鸭子加八种辅料;而清宫厨御烹制的八宝鸭,限定使用的八种辅料不可随意改动。奢侈糜费,强调礼数,这虽说是历代宫廷御膳的共点,但清宫御膳在这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皇帝用御前,必须摆好与之身份相符的菜肴,御厨为了应付皇帝的不时之需,往往半天甚或一天以前就把菜肴做好。清代越是到后来,皇上用膳就越铺张。有关资料显示,努尔哈赤和康熙用膳简约,乾隆每次用膳都要有四五十种,光绪帝用膳则以百计。因此,后期清宫御膳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空前的。

清宫御膳风味结构主要由满族菜、鲁菜和淮扬菜构成,御厨对菜肴的造型艺术十分讲究,在色彩、质地、口感、营养诸方面都相当强调彼此间的协和归同。清宫御膳宴礼名目繁多,唯以千叟宴规模最盛,排场最大,耗资亦最巨。

清代的皇帝是一日两餐,早餐约在现在的6至8时,晚餐在下午的2至4时。每日,皇帝在用餐前,先要查阅膳食清单,上面写明哪样菜是谁做的,以备皇帝核查和点菜。皇帝所点的菜品,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要撤换,御膳厨房每次都要预备。在皇帝的膳桌旁还要另设一个几案,以备赏赐。皇帝用膳后,剩下的食品可以分赐给他人。

按理说,享用这么丰盛的膳食是种享受,可皇帝吃得并不尽兴。比如,清代的宫廷里有这样一条规矩,用餐的人不能表现出自己“喜欢吃什么”;即使对于非常喜欢的菜,也要严格遵守“吃菜不过三匙”的家法。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内务府已经非常腐败了。举个例子说,虽然清朝的皇帝很是节俭的,比如乾隆听说大臣早上吃了四个鸡蛋都觉得奢侈。因为乾隆吃的鸡蛋,一个价值10两白银!到了光绪皇帝,一个鸡蛋已经到了30两白银!光鸡蛋这一项,内务府一年就要花掉几十万两白银。这个例子可能说明大清的内务府的腐败。

从上边所说可以知道,清朝皇帝的饮食标准还真的不低,与平常百姓相比,真的有天壤之别,如此的腐败与浪费,清朝怎么会不灭亡呢?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 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谭论古今

清代皇帝的伙食都是有规定的:每天吃两顿早膳和晚膳,每次120道菜,伺候皇帝吃饭就有150人。内务府是掌管着皇家伙食的部门,溥仪一年花在伙食上就要20万两银子。

乾隆

乾隆时,皇帝吃的一枚鸡蛋进价10两银子。

乾隆有次问上早朝的大臣早上吃了什么;

大臣回答:随便吃了几个鸡蛋;

乾隆惊呼:鸡蛋这么贵,10两银子一枚,我都不敢多吃,你还随便吃好几个。

吓得大臣立马回:我们吃的鸡蛋都是残次品,不像皇宫里的优质。

还有一次一个大臣干脆就说自己从小得了一种病,不能吃鸡蛋。避免了乾隆的进一步追问。

因为内务府是宫内肥缺最大的部门,在采购食物上并不会节俭,加上层层贪污,导致每种食物的进价都比市面上贵几百上千倍。

光绪

到了光绪时期,一枚鸡蛋的进价已经高达30两银子,而市面上一枚鸡蛋才卖3文钱。

光绪跟老师翁同龢聊天说:鸡蛋挺好吃的就是太贵了,老师你家平时吃吗?

翁同龢只能说:鸡蛋太贵了吃不起,只能过年过节的时候买两个给孩子解解馋,平时不敢买。

可怜的光绪帝到死都以为鸡蛋是很名贵的食物。

清廷内部的腐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