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阅读建议:“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叫故事,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是事故”,故不建议仅仅当作一个故事来读。阅读时长约12分钟。

本文提要:①6年前,儿子手机成瘾, 耗时两年才成功戒掉,于是“久病成医”。

②19年9月至今,正与41位家长密切配合“观察治疗”。

③经验探讨、分享。

一:《“久病成医”记》(由作者亲身经历整理,谨慎参考)

6年前,我的儿子正读五年级。一是大人确实忙,疏于管教;二是对于“手机瘾”没啥概念,放任自流,最终“成功”染上了手机瘾,且愈演愈烈。最后戒掉着实花了些功夫。

2014年寒假前,孩子与他妈妈约定,3科满分奖励一部智能手机,加上周围的同事孩子都有,在欣慰与虚荣心的促使下,当天就去营业厅选购了一台。

出于习惯,手机正式奖给他之前作了适当警醒和规定,但孩子正处于得奖的兴奋状态,口中答应得爽快手里玩的愉快,听没听进去也没太在意。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孩子沉迷手机


平时工作忙,周末要么忙于家务要么带着孩子上周围转转,尽管大人都有智能手机,真心没有多少时间玩。平时孩子由奶奶带,老人家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家其乐融融的一天又一天。

升入初中不久,孩子的伙伴发生了明显变化,总是三五个一起或人手一个或共同玩一两个手机。半期考试下来,差点没把我气昏,7科居然有3科没及格!

立即响应!和班主任老师认真沟通,在其他老师中打听,在他同学中查证,终于找到了原因:手机成瘾!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手机成瘾


立即收刮脑海里所有对手机的认知,懵的!再找同事处打听,也是一知半解!上网查看,各种“理论满天飞”!

好吧,咱自己来想办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就是无法真正戒掉。讲过道理,说过危害,举过例子,强自收激,咨询过心理医生,付费请过“专家”,手机瘾反正没戒掉。

最严重时:

  • 手机收缴了,他可以满屋翻高;
  • 锁在抽屉里,他敢把锁撬;
  • 实在没得玩可以撒谎找同学借;
  • 甚至半夜趁父母熟睡从床头柜上偷去玩。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孩子沉迷手机


就这样,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过了半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偶尔看到一篇关于儿童行为学的报导深受启发,于是利用所有能用的时间查阅资料,边学习边实践终于开始显现效果。

到九年级上册时基本“戒瘾”成功。直到现在读高二,手机真正是他工具而不是“主人”。

二:《教学中的实践摸索》

2019年秋季,接手初一班主任。从开学第一天,就针对手机制定了专门的制度,并在家访和家长会上讲明危害,讲清班规,争得配合。

接手这个新班半年有余,特别是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停课不停学”的影响下,所预估孩子们的“手机瘾”会遭受巨大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截止到4月20日的综合信息反应,全班共41人仅5人有明显问题,其中2人最严重,一人为单亲家庭,一人父母离异。(开学时的数据是:29人有明显问题,较严重的11人)

经常听到议论:孩子机不离手,视力下降,手机“游戏、泛电子产品”害了几代人!其实我想说:这个锅不应该由手机来背,真正应该检讨的是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家校合作


三:手机危害略述

简单统计手机的危害:

  • 有损身体健康,特别是影响视力下降,近视、畏光、散光等。也会引发其它疾病,如损伤脊柱、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等。
  • 耽误学业,人在沉迷某事后,容易占用大量时间、精力,更容易无法自拔,食不甘味。学生沉迷手机成绩不用看,肯定很糟糕。
  • 容易学坏、个性残缺。比如经常看一些不良的暴力内容,容易个性上暴力倾向、脾气暴躁等。
  • 其它就不一一赘述。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手机的危害


四:经历的总结和经验探讨(仅代表作者观点)

手机瘾(泛电子产品)的危害巨大,不仅仅影响当下,还可能贻害一身甚至无穷。由于成因不同,戒除办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接下来谈谈“戒瘾”的一些感想。

(一):宜疏不宜堵,宜早不宜晚。

过来人的经验,关于防控“手机瘾”,“早发现早治疗”为中策,较被动上策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引导兴趣爱好,培养对手机的合理使用习惯,很主动。下策是成瘾了再来戒,太难太被动。

生活中,下水道堵塞了怎么办的?疏通啊!你敢把它堵起来?戒手机瘾一个道理,况且孩子在思想上个性十足。

疏导方法有很多,建议多重并用并持续用力。

比如淡心讲明危害,举几个真实的案例,我同事中就有一个视网膜脱落,几近失明的。此处宜选择情境恰当,忌随时说教。

探讨一下人生,讲讲人这一辈子的追求价值什么的,多引用成功案例,特别是典型的励志故事。此处难点是案例,要做足功课

有一定效果后制定详实规则,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周末一共只能玩3小时,设闹钟,时间到立即停止,一个月后降为两小时;此处宜循序渐进,忌急功近利。

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欲了解更多可关注或联系作者。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家长的榜样力量


(二):宜心平气和,忌心浮气燥。

和孩子沟通时,特别是在帮助纠正时,切忌心浮气燥,人都是有情绪的,利用情绪的特征,大人的情绪会影射到孩子身上。

宜在孩子心平气和时,不选他情绪低落、不稳时。抓住特殊场景,走进孩子内心,让孩子敝开心怀时。

(三):以身作则,优质内容同化。

如果大人也喜欢玩手机,建议千万放下。孩子成长时会有样学样,你玩他也玩,有时能怼得你无地自容,你还怎么管他?

经营好家庭氛围,利用团结、友爱、和谐、正能量的内容同化。周末一家人去踏青旅游,用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事物转移注意力,起到同化、转移、同化。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亲子活动


(四):用高雅的兴趣、内容迁移取代。

孩子手机成瘾,大多么孤独引起。手机里应有尽有,充满诱惑,没人监管、没人引导、无事可做时最容易沉迷。

逐渐培养一两样高雅的兴趣爱好,用优质内容迁移。比如利用美术爱好,陪他参观展览,既有美的鉴赏熏陶,又可激发求知欲望,再接合他自身水平,鼓励、陪他提高、画好。

(五):专项培养优质的个性品质对象。

培养孩子,不能仅仅注重文化知识,个性品质尤其重要。之所以沉迷手机,就是因为品质不够才无懈可击,被乘虚而入。

好品质有很多,比如阳光的心态,坚韧的忍耐力,积极进取之心,正确的是非观念,等等,在这里送给孩子们“6个一”共勉:

  • 一颗阳光心,一副好身体;
  • 一个好习惯,一身好才艺;
  • 一群好伙伴,一生好品格。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培养建议


五:清风小结: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手机瘾”这个敌人不容小觑。作为大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应该足够的重视。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千万不要沉迷,一旦深迷其中,危害巨大,戒掉将十分困难。

戒掉“手机瘾”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孩子的成因不同,每个孩子的特征不同,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药到病”,功课得由家人做。

戒除“手机瘾”非一日之功,需家校携手,为孩子共撑一片蓝天!

还在和孩子抢手机?一个“久病成医”的家长自诉,有干货

家校携手,为孩子共撑一片南天!


六:写在最后

这里是【清风教与育】,专注于教育技巧、分享成功案例,欲知更多请【关注】清风老师,你有任何教育、育儿难题都可联系,我一定会尽心作答,愿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关于手机问题,您有什么好建议,欢迎您交流分享,谨代表下一代谢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