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美丽失败者的人的价值

binary_middle (2).jpg

▲《嵇康之死》

陈滞冬

新星出版社

魏晋风度、竹林七贤总是令读书人所欣羡,其长啸清谈、服药饮酒、赋诗弹琴,给予世人生活的另一条路径。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让很多人对于彼时那些人有了一知半解,进而迷恋。一个在当时文士圈中声名显赫的人、不愿亲近权势靠自己打铁谋生,给其当助手拉风箱的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这样的打铁场景古风盎然,令人神往。这两人就是嵇康、向秀。

嵇康作为曹魏时期有名的思想家,竹林七贤文士集团的核心人物,负文名、擅音乐,是当时和后世文人中精神旗帜式的人物。在曹氏和司马氏争斗的险恶政治环境中,如何取舍、如何出处进退,成为一个士人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甚至会关系三族的性命。嵇康选择了出退,不事王侯,当起了铁匠。作为一个有文化理想的人,他坚定的理想主义生活态度、独善其身的努力、浊世佳人般的洁身自好,以及“请以先觉语将来之觉者”的文化自觉,都不为当权者所容忍。其入狱后三千太学生上书朝廷请以嵇康为师,最终以“负才乱群惑众”之罪招来杀身之祸,成为一个美丽的失败者。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是学术著作,但作者陈滞冬先生的行文却很严谨,在相关史料考究中努力接近真相。比如,从其《家诫》一文中告诫子孙不能强劝别人饮酒,如果有人来劝自己饮酒,则应当有所把持等,分析出他与当时的阮籍、刘伶等沉迷于酒甚至有极端怪诞行为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几乎截然相反,让读者看到嵇康理性的一面,也消除了混杂在竹林七贤名号下的误读。是书以嵇康为主线,从嵇康与阮籍、嵇康之死、《广陵散》、竹林七贤等四个篇章,探寻了其成长的环境、学问的传承、因何而死、《广陵散》的由来与流转、竹林七贤传说的产生与历史价值,重新定义了嵇康,作为音乐家、哲学家、铁匠、崇尚“义”的侠义之士。这样一个极为鲜明的形象,增重了嵇康之死的历史价值,“成就了他允称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失败英雄的地位”。也许这就是他死后声誉更盛于生前之原因。

“历史本来无所谓真相的,后来的人们都是在历史中寻找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由于历史的选择,中国的古典文本中,人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彰显,人作为人的价值是被掩盖和牺牲的,一代代的读者都被实用主义的思想所规训,也就造成了成王败寇的评价成为主流,审美需要是非常次要的考虑。陈滞冬先生是位书画家、艺术史学者,从少时读《与山巨源绝交书》,25岁登苏门山寻嵇康足迹到中年听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广陵散》录音,“就觉得自己应该为他写点什么”。历40余年的孜孜践行,他从历史中看到了嵇康作为人的价值,最终用这本小书向嵇康致敬,高扬一个美丽失败者作为人的价值。

作者:方怀银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