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衰退。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5.9%,欧元区经济将萎缩7.5%,日本经济将萎缩5.2%。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1992年以来首次单季负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


当然,以上的数据不符合常态,是因为疫情原因造成的经济指标断崖式下降。但我们要分析的是,在全球疫情至今没有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会持续多少时间,会否对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造成影响,甚至是中长期的影响,导致消费下降及消费降级。


本篇文章将从宏观经济指标、GDP、国民人均收入、社会零售总额、历史参考(美国大萧条后消费习惯、日本失去的10年后的消费习惯改变)、中国居民杠杆、存款比例、存款量、信用卡发卡量、信用卡逾期等情况做一个分析


1、中国GDP发展状况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虽有波折,但总体的经济规模不断滚滚向前。从1978年的GDP1495.41亿美元,已经增长到2019年的14.5万亿美元,增长逾97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也从78年的1.74%大幅提高到2019年的16%;人均GDP也从1978年的156美元,提高到2019年突破1万美元。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资料来源快易理财网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资料来源快易理财网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此后稳居世界第二位。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这30年中消费力量增加明显

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增长到2019年的411649亿元,消费增长巨大。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近几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已经是世界第一。2013—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3%、7.9%和2.1%。

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与比例快速增加,中国消费升级与提前消费飞速发展

如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

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增加1905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4644万辆,增加11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增加1112万辆。平均每7人就拥有一辆私人汽车。

而1978年的民用汽车总计保有量只有135.8万量。平均707人才拥有一辆汽车。.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再比如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情况.

2015 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 1168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比例高达 46%,在过去十年间,全球奢侈品新增消费需求中超过 70%来自于中国消费者。麦肯锡发布的《2019中国奢侈品报告》,分析了中国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城市、销售推广渠道等方面,在奢侈品消费和销售上不同的需求和表现。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万元购买奢侈品。

2012年~2018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有超过一半的增幅来自中国。

中国的消费者更是靠自己的消费能力,使中国的茅台在18年突破万元市值大关,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巨无霸。一举超越世界最大的洋酒品牌帝亚吉欧。

而托起中国消费升级的是中国中产阶级人口与比例的不断上升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那么,再过十年我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到时候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 


经济停滞,全球消费会降级吗

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正逐年降低,尤其自2000 年以来减幅显著。2016 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3 和32.2,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我国目前正处于从相对富裕向富足过渡的阶段,客观上具备消费升级的条件。其次,消费升级的本质意味着消费的种类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其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消费者愿意为一些边际改善支付更高溢价。


这其中千禧人群(80、90后)的消费力量正不断增强成为消费主力

我国的“千禧一代” 出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 GDP 和人均GDP 维持了长时期的双位数的增长。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成长中没有经历物质短缺的时代,这也造成了相较于满足基本的“温饱”要求,“千禧一代”具备更多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千禧一代”消费者将主导未来10年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这是罗兰贝格联合全球退税服务商环球蓝联(Global Blue)在《千禧一代,重塑旅行与购物习惯》报告中提出的观点。

普遍意义上来说,全球范围的千禧一代是指生于1982年~2000年之间的人群,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他们是主动寻求消费升级、推崇个性消费的群体,它们具备前卫、新潮、追求新鲜感的消费意识。

品质消费已成为中国千禧一代的重要消费趋势。

当前,中国千禧一代正在成为推动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购买奢侈品的频次相比年长群体有显著提升

但与此相对,超前消费越来越为中国千禧一代所追捧。

在中国,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已超过76%,超前信用消费已被大部分中高收入的年轻人所接受。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其低门槛、高效率的特点,为年轻消费者提供消费支持。

通过以上数据与调查内容我们可以发现,2020年前的中国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消费层次一直是跨越式前进的,特别是千禧年的年轻人,因为没有经历过上一代人生活与经济的苦难,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更愿意提前透支消费与追求高端消费。

但作为事物的反面,我们来看另几组数据与调查

1、中国信用卡行业现状与中国居民杠杆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现在年轻人手里基本上都有一张信用卡,其中不乏是透支状态。据悉,在国外,信用卡是替代现金支付的方便、安全、快捷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信用卡大多数持卡人为职场工作者,男性使用达54.39%,女性使用达45.61%,年龄段以20岁-35岁青年人群为主体,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约60%,而全国的平均收入则是5000-6000元。

截至2019年2月全国信用卡发卡量达8.7亿张,且每年不断上升,持卡人欠款3.57万亿元,逾期半年以上未偿还的高达480.57亿元。

中国信用卡总发卡量在2011-2020年期间以12%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信用卡发卡数量预计将达到7.4亿张,届时中国城市里近10亿的消费人口将催生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需求市场。

而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底,中国家庭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元。如果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平均一人拥有的存款,大概为51000多元。而更有数据显示,我国竟然有5.6亿人口是没有存款的——“零存款”。并且“零存款”,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一代。他们刚刚步入职场,能挣钱的同时,也更会花钱。再加上花呗、信用卡等超前产品的流行,让他们根本存不下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债务/GDP的测算杠杆率方式会低估中国家庭部门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

过重的债务杠杆其实已经在阻止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扩张。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日本的黄金发展时期消费与失去的十年后消费观的改变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

到了70年代,日本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由于政府长期过分干预经济、低效率的国有福利体系、石油危机多种原因而陷入了经济停滞。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可谓一枝独秀。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所向无敌。美国几乎只有招架之功。

于是,1985年,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规定美元实现贬值。这样也就是提升了日元的币值。“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的几年,日元币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后,日本的工业出口能力确实受到了相当的影响,但日本人也因此变得空前富裕了。他们手里的日元可以换来更多的美元了。这种局势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资产在日本人看来一下子便宜多了。过去那些在日本人看来根本买不起的东西,现在似乎唾手可得。

于是,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整个美国尽在彀中。

在这个看起来有些疯狂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让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事情。一栋美国大楼打算卖给日本人。美国人报价4亿多,双方谈妥,就等日本人付钱交割了。日本人忽然拿来了新的合同书,上面写的价格是6.1亿。美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到了1989年,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顶峰。这一年的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们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也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此举是索尼公司由制造业转向娱乐业的战略行动之一。此前,三菱公司已经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个代表着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现在属于日本人了。

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其中有18起的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全世界到处都能看到日本人旅游购物的身影,日本游客们在西方国家旅游,疯狂购物。像极了今天的中国。

但近接着,日本就开始迎来了自己失去的十年,,自1993年到2003年,日本先后有180家金融机构破产。发展到现在,经济停滞,消费下滑,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都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丧失物欲和成功欲,对于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一份官方调查显示,2015年,50岁仍未结婚的人口中,日本男性占比约23.4%,女性为14.1%。这意味着日本男人们平均4个人中就有1个是终身不婚的,女性则是7中1。另一份2015年的官方调查数据显示,当年有25%的人认为不买房也没关系,而在认为不买房也没关系的人中,20-40岁占比最高。而1993年到2003年出生的婴儿,到现在就是日本的年轻人,他们正好经历了之后的完整的“失去的十年”,有的则直接扩大至“失去的二十年”。有过这种成长经历的年轻人,已经不在对未来财富增长有着良好的期许,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的消费观也不再如当初八十年代的“买买买”,而是尽可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商家的促销降价已经无法刺激年轻人更大的消费欲望。日本消费进入了低欲时代。


而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境况更加悲惨

1929年,美国经济日趋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1923年至1925年为100),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还有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1929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当天的股市暴跌。美国的大萧条耗尽了美国原本可用于欧洲投资的资本。1929年秋天,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排著更长的队伍等候在劳务交易巿场内。这次美国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所前所未有的。甚至比中国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到1961年所谓的“三年大饥荒”还要严重。这次美国经济大萧条1930年~1933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了遍及全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估计,至少有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的7%。美国30年代大萧条:千百万人必须像畜生一样才能活命。

而这次大萧条也深远的影响了美国一代人的消费观与储蓄观,使得挥霍无度的一代美国人变得节俭持家。

而08年的金融危机也使部分美国消费者变得理性起来,以前多数美国人喜欢一次买很多商品,用不了就存起来-他们确信这样消费才能使钞票(大多时候是信用卡)发挥最大作用。但现在经济长期不景气,高失业率、直线下降的房价、几乎消耗殆尽的储蓄账户,改变了美国人对未来的看法。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报告显示,美国人正在采用多次购物,每次只卖少量最需要的东西的方式,把现金牢牢攥在手里。


现在,疫情突然来袭,让习惯透支消费的欧美与中国年轻消费者没有一点点防备,以下是一些统计调查

中国:疫情之下,3个多月的时间,2200多家影视公司倒闭,1万1千家教育机构消失,1万1千家旅游企业倒闭,5万多家小餐馆关门转让。

而之前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呢?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消费减少,家庭储蓄增加,与央行发布的家庭存款同比增长6.6%一致。而且,在疫情好转的背景下,家庭储蓄意愿还在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50.2%)的家庭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仅9.4%的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大规模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第二季度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高。

随着疫情好转,目前大多企业开始慢慢复工,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餐饮行业,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价值疫情长尾影响,无法上门拜访客户,销售业绩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运营,减薪裁员又成了当下企业止损的唯一办法。当减薪裁员成潮,也就伴随着经济的滑坡。

这次疫情的爆发也让大多数人在消费心理上有了更大的抗风险意识,对流动资金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体会,消费趋于理性。根据《疫情期间大众消费信心调查》显示,超6成受访者表示会更加趋于理性消费,仅有11%表示将扩大消费。

收入的不确定性、房贷、车贷支持每月固定、消费趋向于理性,再加上物价的持续上涨,留给“报复性”消费的空间真的不多。

美国:高失业率,这个对于美国来说最坏的名词,现在已经快速成为了美国的现实。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的失业率将会在本月底之前猛增至20%,并且不可避免。

上周末,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上个月小企业裁员激增了1000%,10%的美国劳动力现在失业。现在就连特朗普都担忧起来,你就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并不是玩笑。

每八个人就有一个人失业:20%失业率或很快达到

外媒预计,周四发布的初请失业金人数将飙升至大约550万人。

若这次预期成真,意味着四周之内有2200万人被登记为失业,大约八个人里面就有一人失业,这基本抹去了上一次衰退以来的新增就业。

同时,在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剧烈冲击下,新增失业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保持在数百万人。

种种迹象显示,经济衰退的风险即将爆发。在疫情消退之后,等待美国将会是艰难的重建。

为了失业救济金,许多美国人争先恐后地挤向劳工局网站登记失业。虽然政府已经授权了数万亿的刺激资金,但是资金获取的滞后性和项目资金的短缺都可能将就业率推向更高水平。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初现端倪,外媒认为,10%的失业率将可能会翻三倍,以至会超过大萧条期间的25%的失业率。

根据美国某机构调查的数据来看,在美国1000个调查对象当中,有36%的人认为一旦失业,自己的储蓄将不能撑过1个月,还有24%的人认为自己的储蓄只能够维持1至3个月的花销。从这个数据来看,有6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失去工作收入的前提下,自己的储蓄不够维持自己三个月的花销。

美国居民上街游示抗议封城:宁愿死于新冠,也得恢复自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存款,封城后他们不能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按照美国当前的疫情状况来看,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在未来两三个月不能完全解封,对于无存款居民来说,生存就成为了最大难题,疫情待在家里抗疫的期间,生存压力使他们精神紧张,最后崩溃做出异常举动。

欧洲:据英国天空电视台3月28日报道,不少意大利人已经开始对封国“失去耐心”。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着一些视频,视频中食物和存款即将耗尽的人们正在绝望地哭泣。

而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发现,新冠给美国带来的冲击直接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甚至是美国二战后前所未有过的。

过去的几周,美股熔断,英镑贬值,由于经济受到影响,欧美国家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预测,新冠造成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使全球2500万人失业。

总结:在全球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今天,没有国家可以在经济危机下独善其身,而全球的新冠疫情迟迟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隔离与控制延长是必然的选择,而这势必为脆弱的经济复苏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如果疫情持续,经济危机加深,全球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收入大幅下滑,人们开始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努力挣扎时,一切的消费复苏都是妄想。而本次疫情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停滞下滑如果迟迟得不到复苏,其给年轻一代的影响必将深远且惨痛,会否迫使年轻人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导致年轻一代的消费收缩及更加理性化,还要看后续经济复苏的速度与发展状况,这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来做判定。

但作者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就算我们做最坏的打算,消费真的开始降级,但作者最终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美国大萧条后迎来的是持续数十年的繁荣,日本失去的十年后经济也开始有回暖迹象。经济周期的浮浮沉沉最是寻常,我们保持自己的平常心,为个人为社会为国家持续奋斗,我相信,命运会眷顾自强者。

声明: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若以此进行投资产生任何问题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