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儿童期又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儿童期要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也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儿童期又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会因各种原因把儿童期的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照看,等孩子上学再接回来,这时会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社交能力欠缺。根本原因就是:在最关键的黄金期并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和社交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还是要尽可能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尤其是2-3岁期间。

// 2岁是孩子语言的敏感期,而3岁是孩子语言的爆发期,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跟孩子多交流,多给他们讲故事、听儿歌,即便他们还不会说话,那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大量的语言词汇,等她会说话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调用这些存留在大脑里的词汇,会带给父母非常多的惊喜。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儿童期又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另外,父母要更积极地鼓励孩子说话,如果家里的成员会说多种语言,那么就不要浪费这种才华,因为在语言敏感期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会刺激大脑皮层并建立皮层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对孩子的智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此,给家长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三个原则:

第一:尽早让孩子学会阅读。

大家都知道,犹太民族是全球最爱阅读的民族,那么犹太人是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呢?在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孩子发现原来书本是一个很甜蜜的东西,接着就会产生兴趣。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迅速提高词汇量,而且对于词汇的运用也会更加的自如。 同时,我们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更能够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则了。//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应该建立起学习型的家庭,家庭成员都来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好习惯中成长,阅读让知识量丰富了,自然而然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会更加增强。

最近网上有一张图片让我很震撼,图中一位妈妈带着年幼的宝宝乘坐地铁,母子俩的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图片上配了这么几行字:

他们问她:“你是怎么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她说:“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财富是没法一直传承的,而优秀的家族基因却可以被一直传承。//

第三: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定不要枯燥,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在玩中学是最好的方式。重点是---2-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家长们一定不要错过。

等孩子稍大一点,在语言发展上还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公众表达。我们在很多学校开讲座的时候,常常听到家长提问:老师,我的孩子很内向不愿意当众表达,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力和演讲能力,我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那我到底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在这里给家长一套:让孩子当众说话三步训练法。

第一步是潜移默化,建立孩子的语言库。

如果2-6岁期间,家长们一直在给孩子念儿歌、讲故事,做词语接龙这样的训练,会容易的多。如果家长错过了,没有系统做的话也不要灰心,要知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对孩子的培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家长用心。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选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绕口令等跟孩子一起练习,帮助孩子体验语言的韵律,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和语感,我们推荐家长做一些国学少儿启蒙,比如 《声律启蒙》,我给大家先来一段感受一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哎,你看,听着这个节奏和韵律大家是不是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韵律之美了,那除了一些韵律诗之外,还有古典文学的唐诗宋词、还有传统文化的《三字经》等等,其实咱们传统的文化和文学的内容我还是非常推荐的,每一段都充满了音乐感和艺术感。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儿童期又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除此以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看图说话,或者讲故事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某老师的女儿特别喜欢听她讲故事,她讲故事都不需要书,她会问女儿,今天想听什么故事,女儿说:今天我们听隔壁多多妹妹玩滑滑梯的故事吧,是的,接下来我们就开启了胡编乱造的故事接龙了,她会起个开头,讲到某个孩子感兴趣的点的时候,孩子自己就开始接过去自己讲了。这时候家长只记得一点,当孩子接过话茬开始讲的时候,不要评价对错,不要抢回孩子的话语权。

你们要做的就是多问为什么呢,为什么是红色呢?哇,这个好神奇啊,那么接下来呢?那为什么要这么做?一来,我们可以这种编造故事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二来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通过这种有趣的小练习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发了孩子的右脑,右脑是负责空间想象力的和语言的,孩子们是天生的说书人,只要耐心引导,很快就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第二步是开口游戏,循序渐进走向外面的舞台。

当孩子能轻易地编出很多故事的时候,家长们就可以开始举办一周一次的家庭演讲比赛了。当然这个时候家庭成员都要成为最忠实的观众,每一次孩子讲完都需要给与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同时,家长们也可以成为选手参加,全家还可以投票选出本周最佳选手。

当然啦,聪明的家长都知道,大部分时候的最佳选手肯定是自己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走上家庭舞台的中心,每成长一步家长们都要及时给与认可和鼓励,慢慢的循序渐进,把孩子推向外面的舞台。

第三步是刻意练习,让孩子学会自我改进。

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除了大量的练习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有效的反馈才能够不断提高能力,否则就会一直是“低水平的勤奋”。

建议家长们每次举办家庭演讲比赛的时候能够用手机或者录像机录下全过程,每次讲完之后家庭会议上就有一项议程,就是点评和反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正式一点的还可以做一个专业的评分表,分为演讲主题,演讲内容,肢体语言,开头结尾四个部分,每个人都要认真的给每个选手评分,包括孩子自己,当孩子拿到属于自己的评分表的时候肯定会有非常多的自豪感。

这个时候通过回看视频,可以提问孩子,我们觉得这次非常好了,如果一定需要你找一个可以提升的地方,你觉得是哪里呢?慢慢的孩子会发现了很多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也特别愿意听取爸爸妈妈提出的建议,有时候甚至自己就能够发现自己提高的地方了。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儿童期又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公众演讲和表达其实并不容易,要尽可能的给孩子赋能和反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说家,但是成为演说家是有办法的。我相信有很多家长也存在着公众表达和演讲的困扰,咱们不用羡慕别人和别人家的孩子,咱自己和孩子也可以做到,教是更好的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