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的1.2萬億大招,釋放了哪些信息?

2月2日下午,也就是在在金融市場正常開市的前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提前發佈“預告”: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今年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為節後金融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打前站。


近期央行的1.2萬億大招,釋放了哪些信息?


那麼什麼是公開市場操作呢?公開市場操作英文簡稱OMO.open marker operation。

它是央行與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互為對手方進行交易,交易標的一般為有價證券或者外匯交易,從而週期性地向金融市場注入或者回收資金(專業名詞叫做流動性)。記住這幾個關鍵詞:週期,注入,回收。


近期央行的1.2萬億大招,釋放了哪些信息?


也就是說,它不是一次操作,它經常發生。它不僅僅注入流動性,還會回收流動性。週期又長又短,一般逆回購週期14天,像MLF可以是一年。

當金融市場以某些央行認可的有價證券為標的向央行拆入資金時,稱之為逆回購,也就是央行往市場注入流動性;當逆回購到期後,交易過程與上述相反,稱之為正回購,相反的正回購回收流動性,市場上資金減少。

央行會根據某個時點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進行調節,當下正值春節期間,流動性減少而且疫情突發情況,所以進行逆回購。


近期央行的1.2萬億大招,釋放了哪些信息?


那麼央行在金融市場開市前釋放1.2萬億元流動性,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保證節後市場充足的流動性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稱:“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此舉有利於保持節後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

一般在春節後,由於節前流動性總量已經比較高,加之春季期間現金大量回流銀行體系進一步增加流動性,而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一般都會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並通過逆回購到期自然回籠流動性。而此次央行於節後沒有讓逆回購自然到期,而是立即開展逆回購操作淨投放流動性,主要是考慮到了疫情特殊時期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市場流動性需求可能增加。央行開展上述操作後,流動性總量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以上。

而提前一天發佈公告有利於保持節後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有助於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避免市場恐慌情緒,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

送出定心丸

從歷史上看,春節過後,節前投放的現金大量回流銀行體系,且銀行體系季節性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一般都會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並通過逆回購到期自然回籠流動性。

此次央行將於節後開市第一天即開展逆回購操作淨投放流動性,對沖到期的逆回購資金,並保持在比以往年份更加充足的水平,這體現了央行充足供應流動性的決心和操作上的靈活性,為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服務實體經濟和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送出了“定心丸”,有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提振金融市場信心。


給出政策信號

在歷史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往往會導致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而市場主體對於央行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會加大風險,如果央行適時發佈明確的政策意向,市場主體就會相應作出自己的市場判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避免同步操作產生的市場流動性風險。

人民銀行此次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提前發佈公告,向市場傳達堅定而有力的政策信號,有助於消除市場對於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的猜測及其過度準備,有利於市場分別作出理性判斷,避免群體恐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

現代央行不僅作為銀行的銀行在發揮作用,也擔負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使命。要相信人民銀行一定會不辱使命,也有能力管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雖然我們無法預判此次疫情何時會過去,但危機之中總孕育著機會,誰能扛過這場危機,就能更好地搶佔市場,在疫情過後企業馬太效應會越來越強。

而央行此次的出手讓我們看到了央行的明確政策意向——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

當然在此次疫情造成的衝擊下,央行和各地政府還會陸續出臺利好政策來恢復和支持經濟發展。比如減免企業和個人的稅費、降低貸款負擔、延長貸款期限、財政鼓勵政策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