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為什麼叫深圳?網友回答太到位了

網友一…深圳的前身為東晉咸和六年的寶安縣。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後恢復名稱寶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人口大增,農業生產和漁、鹽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深圳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文物古蹟豐富,風景名勝為數不少,如晉、隋時代的古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等。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後,旅遊業發展十分迅猛。除歷史悠久的古蹟外,新建的旅遊景點及設施也獨具魅力。如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和民俗文化村,以迴歸自然為特色的野生動物園,具有南中國海獨特魅力的大、小梅沙度假區……各類各色,異彩紛呈。 

到20世紀80年代,深圳被闢為中國第一經濟特區後,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新建的旅遊景點及設施獨具魅力,並以其新奇、特、異的風格蜚聲海內外。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網友回答太到位了

網友二:“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深圳正因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前秦時期屬百越部族。秦征服百越後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深圳屬南海郡。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建縣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縣治在今南頭。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禦千戶所及大鵬守禦千戶所。 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禦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公元1913年——1979年,廣東省新安縣複稱寶安縣,現址仍在南頭。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公元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網友回答太到位了

網友三:據說,“深圳”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 1410 年(明永樂8年)的史籍,當時的深圳只是東莞縣的一個小村莊。

清朝初年,建立深圳墟。到了 1688 年(清聖祖康熙 27 年),歷史文獻中第一次出現了對深圳墟的記載。清代新安縣展界後,當時在今羅湖區老街一帶出現一個墟市(鄉村市集),當中主要聚集著客家人,因為村落的西側有一個深水溝,而客家話中稱呼水溝為“圳”,於是這個鄉村稱之為“深圳墟”。

至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新安縣域內已出現36個墟市,深圳墟是其中一個頗為繁華的墟市,擁有東、南、西、北四門。每到農曆之二、五、八日,深圳墟便迎來了一片熱鬧的趕集“墟日”,最為繁榮之所是東門一帶(今東門老街),便是由此發展而來的。

由於深圳墟的地理位置非常具有優勢,三條道路(從元朗到惠州,從南頭到沙頭角,從布吉到九龍)都在這裡交匯。深圳河與主要支流——大沙河、雙流河和清水河沖刷出一大片平坦的谷地,深圳墟正好位於這個谷地的中心,因此很早就成為市場貿易繁榮的小鎮,也相當富庶。

1898 年,英國開始向清政府提出九龍—廣州的鐵路修築計劃,以方便英國將貨物和人員快速運往內地市場。同年,英國強索廣九鐵路的貸款權,並在英國的壓力下,清政府鐵路大臣盛宣懷與英商怡和洋行於 1899 年簽定了《廣九鐵路借款草合同》。按這份草約,廣九鐵路計劃修築 121 英里,中間以新安縣羅湖橋為界,分為英、華兩段。其中英段鐵路長 22 英里,由英國政府負責修建,資金由英國政府在香港發行公債籌集;華段鐵路長度為 89 英里,由清政府負責修建。

1910 年,廣九鐵路華段在當時的深圳墟設站,名為深圳墟火車站,原址即今天的羅湖區解放路、和平路路口,東門老街附近。1911 年 10 月 8 日,隨著廣九鐵路華段建成通車同時啟用,為客貨兼營車站。由於鐵路的貫通,當時深圳墟在廣九鐵路以東之地域,屬於客家區,而廣九鐵路以西,主要是廣府人。由於這條鐵路的建成使深圳墟的發展比其它周邊地區更快,漸漸形成以“羅湖舊城”為主體的東門區域,也成為當時寶安縣的經濟活動中心,深圳墟從此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邊城小鎮。

1931 年(民國 20 年),深圳鎮設立。1949 年 10 月 19 日,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進入深圳鎮,成立深圳鎮人民政府。深圳墟火車站於 1950 年從東門老街遷到較接近羅湖口岸、羅湖橋的現址,與香港的羅湖站僅一橋之隔。因當地連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比較興旺,寶安縣政府在 1953 年由南頭遷至 10 公里外的深圳墟(今蛟湖路附近),深圳墟改名為“深圳鎮”,而深圳墟火車站也改稱深圳站。

1979 年 3 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當時縣政府所在地就在深圳鎮)改名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 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為“經濟特區”;8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網友回答太到位了

網友四:深圳最初只是個小漁村,因毗鄰香港,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改革開放設為經濟特區,經過30年的發展,如今成為一個現代化都市。

雖然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只有30年,但卻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這片土地上。

早在夏、商、週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住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很少農墾。

自秦朝,即為廣東地。秦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秦國人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郡治廣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後為南越國地。大漢帝國、東漢屬於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範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香山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元代隸屬廣州路,明代隸屬廣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禦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禦千戶所及大鵬守禦千戶所。有600多年曆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成為"深圳生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

1984年2月24日至26日,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990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二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視察深圳,並發表了極為重要的談話: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特區姓“社”不姓“資”。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網友回答太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