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科研水平的代表,代表了某高校、單位在本學科領域在國內、國際達到領先水準。也是目前最具含金量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之一。一般來說,看一所高校科研實力怎麼樣,首先去看它有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然後看它有幾個重點實驗室。除了清華、北大等特別高校,一般重點大學有且僅有一到兩個重點實驗室。對於雙非院校,僅有少數幾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近日以來,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部門積極協商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改革、重建工作。

中國科學院方面,中科院主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約30.8%,主管國家研究中心佔比58%。近5年來,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獎41項,其中一等獎佔全國的50%。近5年評選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有31項是中科院主管國家重點實驗室所獲得,佔總數約62%。

中國工程院方面,31%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國家重點實驗室制度自從建立以來已有36年,現在需要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科方向佈局進行重新梳理和調整,在一些重要、新興學科領域亟需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目前現有單個重點實驗室的人員規模普遍偏小,緊密結合國家需求的工作、協同創新工作需要加強,在國家重點實驗室佈局方面,將結合區域發展、行業發展需要,通過產學研結合等形式,新建一批具有規模優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根據規劃,在202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會有增加。也就是說不會砍掉舊的重點實驗室,只會在一些新興的學科領域建立新的重點實驗室。具體數目規劃為: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300個左右,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270個左右,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70個左右,總量700個左右。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時間節點方面,規劃於2025年全面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新建重點實驗將主要面向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生物、醫學等學科,具體科研領域大致有幹細胞、合成生物學、園藝生物學、腦科學與類腦等尖端前沿研究方向。

對於普通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本上不要想。除非學校在某一領域做到國內前三。比如燕山大學的超硬材料學、內蒙古科技大學的稀土研究,在本領域排名前列,或者你是國家照顧學校,比如照顧類的211高校,都會給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也是慣例了。

目前,河北省和重慶市已經分別獲批兩個省部共建國重實驗室,獲批院校皆為雙非院校。下一步預計每個省都會有兩個左右國重獲批,一般情況下應該給雙非院校。西部地區可能會給弱勢211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