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評:在“雲閱讀”中築牢文化自信基石

漫評:在“雲閱讀”中築牢文化自信基石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國的“全民閱讀日”。“互聯網+”時代,全民閱讀呈現不同載體,“雲”上閱讀成為新時尚。打開電子書閱讀器,海量圖書一鍵下載;掃一掃二維碼,手機自動朗讀繪本;“3D電子課本”除了可以閱讀外,還具有互動功能……從木牘、竹簡、縑帛、紙張到數字化載體,穿越幾千年,不斷翻新的是介質,綿延不息的是閱讀。

哲人有言:“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5G時代的“雲”閱讀,讓人們足不出戶享受閱讀盛宴,能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閱讀,能及時快速地學習知識和了解最新信息,同時還可以在分秒之間與別人分享閱讀心得。“一屏在手,天下盡有”,“雲閱讀”與時代同頻共振,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推動了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

用好“雲技術”,護好人文之光。在閱讀中沉潛往復、滋養心靈、開闊境界,能讓人更有底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更能在紛紜萬狀中激濁揚清、明辨是非。信息時代,閱讀已經有了另一種更直觀的方式。兒時讀詩,不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5G時代可以用聲音圖像為詩句作注,更加生動形象;青年讀史,不解為何“上黨從來天下脊”,通過3D電子地圖,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得以立體呈現,過目不忘。我們在“雲”閱讀中看見文化之美、領悟文化之韻,在追憶往昔時提高文化認同感,在心意相通裡讓文脈永續流淌。

進入“雲書房”,汲取精神力量。中國古人讀書,講究體會氣象、意韻、神態、風骨,這些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物,往往隱藏在書卷和書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脈,正是在這一縷書香中得以傳承。如今,藉助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設備,“萬卷書”觸手可及,這根血脈也連古通今。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情,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真性情流淌,在人世盪開,也為後人的閱讀增加了厚度。這些內生於文化底蘊中的感情,在“雲”上閱讀時被重新點燃,讓流淌於每個人血液之中的精神力量再次沸騰。

全民“雲閱讀”,堅定文化自信。如果說閱讀的意義在於引導我們進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筆端雍容,那麼毫無疑問,科技發展拓寬了閱讀世界的入口。“雲”遊四海,在閱讀中體會文明的多樣和多彩,文化自信,便是兼容幷蓄、海納百川之後的自信。在“雲上”全民閱讀,獲得共鳴的情感傾訴和細膩的人文關懷,由此也能成為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平臺。以文明育人,以文化化人,當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主流價值在群眾中變得更加生機蓬勃,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擁有卓越的力量。

閱讀,不僅關係個人成長、民族進步,也關係中國和世界的互動與塑造。不論是“雲閱讀”還是傳統閱讀,永恆不變的,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連上網絡,打開“雲窗”,在掌心指間的觸感中築牢文化自信基石,為決勝全面小康積蓄力量,築牢我們的精神防線。□圖/尹楓 文/徐茗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