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深度體驗,美好感受,人文情懷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阿旃陀石窟外觀

被譽為『印度的敦煌』,世界文化遺產

01

佛教建築——石窟

佛教建築有許多種類,石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稱為「石窟寺」

石窟,就是開鑿于山石、崖壁間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佛教術語叫“僧伽藍”。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阿旃陀石窟

開窟于山,修行於窟有一種神聖的象徵意義,山崖從物質形式本身就有兩層意味。一是區別於世俗生活的隱世,“隱世”作為古印度人生四段的一重要階段,積澱深厚。當然佛教的“隱世”也不完全相同於傳統的隱世,而有修己度人和普渡眾生的內涵。但與市俗生活區別開來的“隱”之義還在。二是顯示了隱世苦修的決心。“苦修”作為古印度的修行傳統,源遠流長。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阿旃陀石窟

石窟本是佛教僧侶的住處,佛在世時就已經存在了。一般石窟寺是開鑿巖窟成一長方形,在入口的地方有門窗。石窟中間是僧侶集會的地方,兩邊是住房。後來發展成為兩種形式:一種叫做「禮拜窟」,一種叫做「禪窟」

禮拜窟雕造佛像,供人瞻仰禮拜,禪窟主要是供比丘修禪居住的。

禮拜窟有作前後兩室的,也有單獨一室的。其入口處有門,上面開窗採光。其平面有馬蹄形的、有方形的。內部裝飾有在石壁上雕鑿佛像,也有在中心石柱雕造佛龕、佛塔,也有在石窟四周作壁畫的。

印度現存的佛教石窟以公元前一、二世紀至公元五世紀時所造的阿旃陀石窟重為最著名。其建築、雕刻和壁畫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卷十一)中曾概括地把阿旃陀石窟的位置、建築、雕刻、民間傳說等生動地記述下來。這些記述現在已成為

記載印度阿旃陀石窟最寶貴的古代文獻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阿旃陀石窟壁畫

02

佛窟東傳

石窟藝術東傳西漸路線

犍陀羅地區→西域(龜茲石窟群,高昌石窟群)→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大同(雲岡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邯鄲(響堂山石窟)/ 天水(麥積山石窟)→ 河西走廊 → 西域

佛教在印度發展的同時,也在向中亞傳播,進入我國的西域地區。對於佛窟的東傳西漸過程一定是反覆影響的,尤其在社會動盪的時候,會加速地區之間的交流與進程。在中原的僧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回河西、西域區域,在這個過程中將中原的佛像藝術傳播在這裡,掀起了新的內容。在隋唐以後佛教不僅遍及全國,還修繕擴建了大多數石窟,現今看到的石窟,大多始建於南北朝,興盛完善於隋唐。

在西域地區出現了產生了一顆顆明珠,最光燦奪目的,就是被佛教藝術史家統稱為龜茲石窟的克爾孜石窟、庫木吐拉石窟、森木撒姆石窟、克孜朵哈石窟、瑪扎伯哈石窟和託乎拉克埃肯石窟。

西域石窟來源於印度,又不同於印度。石窟的形制一下變得多樣起來,有支提窟、大像窟、講經窟、毗訶羅窟、禪窟、羅漢窟、倉庫窟,其實,就功能而言,就是兩類,前三類為禮拜窟的分化,後四類為生活窟的分化。重要的是支提窟和毗訶羅窟在數量上與印度石窟比發生了變化。

印度石窟是支堤窟少,毗訶羅窟多,如阿丹陀26石窟中,支提窟4,毗訶羅窟22。而龜茲石窟是支堤窟多,毗訶羅窟少。由此可想,印度石窟主要用於僧人們的修行,龜茲石窟主要服務於信仰者和求佛者的乞拜

前者主要對內修行,後者主要對外服務。對內修行,修行者專心的是佛陀的最高境界:涅槃。塔中心和塔像一體於此最為適合,對外服務,求佛者需要的是能賜福避災的偶像,塔的需要驟減而像的需求大增。因此,在兩類窟數量上的變化的同時,是佛窟建築形式的變化和核心形象的變化。


龜茲石窟以支提窟佔多數,支提窟又演為多種形式:中心柱型、方形平面帶明窗中心柱型、方形平面無中心柱型、長方形縱券頂小型、長方形平面縱券頂帶壇基型。

五類型中可歸為三類:

第一、二型為中心柱型;

第三、四型為無中心柱型;

第五型為中心柱的演變。

公元四世紀到八世紀之間,印度佛教的建築藝術向東傳播,我國西北,如新疆的庫車,甘肅的敦煌,山西的雲崗,河南的龍門,河北的南、北響堂山等地現存的古代石窟,就是首先吸取了印度石窟造型藝術而建造的。

敦煌石窟是我國現存比較完整的石窟群之一,它自北魏歷隋唐五代宋元至清一千多年,共計開鑿一千多窟。

北魏洞窟形式都是摹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前面入窟地方有一個「人」字形披間,是便於禮佛跪拜的前庭,窟的後半部有一個龕柱(中心柱),是為禮拜時遵照印度習慣迴旋巡禮用的。

隋唐洞窟大約有兩種:一是沿用北魏的龕柱形式

一是中央平廣而三面有籠壁的形式。後來建造增多,為省工起見,把龕柱改成須彌座和屏風,別創一種洞窟的形式。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克孜爾石窟壁畫

03

石窟時代鑑別

各時代石窟雕刻作品的鑑別,主要是從其面相、花紋、服裝等加以觀察。

如六朝面相多是豐圓,後期較為瘦長,唐代則是頰豐頤滿。

衣紋最初用漢代傳統的陰線刻法,後來兼採用西域的凸起線條,更發展成為直平階梯式的衣紋。服飾一般是採用印度的裝束,由單純而逐漸演變為複雜。各個時代作品的這些特徵,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創造天才。

雲岡石窟外觀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在我國廣大土地上,從新疆的庫車、高昌,甘肅的敦煌、永靖,大同的雲岡,義縣的萬佛堂,洛陽的龍門,太原的天龍山,邯鄲的南、北響堂山,濟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棲霞山,杭州的飛來峰,四川的廣元、大足到雲南的劍川,有一連串的石窟寺,分佈在各個名勝地區,把我們的錦繡河山點綴得更為雄偉和富麗。

這些石窟的雕塑、壁畫等,是我國古代藝術家把傳統的藝術和外來的影響密切會合起來而創造的珍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所有雕塑和繪畫雖都以佛教故事作題材,但其中也有反映各個時代人間現實生活的情景,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寶貴資料。

龍門石窟造像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響堂山石窟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麥積山石窟造像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天龍山石窟菩薩像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大足石窟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石窟魅力,東傳西漸的中國審美!

佛教石窟如何在中國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又是如何在中國傳承與漢化?佛教中的佛、菩薩、弟子、明王等等,又在發揮什麼角色?如何用藝術的審美去審視佛教語言下的石頭載體?


若想對佛教藝術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與全面瞭解,尤其根據時代脈絡去欣賞石窟的發展,比如石窟、壁畫、彩塑等等……


為您推薦

晉行記與常青教授共同推出

《中國石窟藝術》線上課程

系統的課程學習、良好的交流氛圍

志同道合的同伴

助你與藝術更進一步!

請私信小編獲取課程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