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文 |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两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

编辑 | 于雷

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编辑
长期致力于益智、教育领域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断奶(一):自然离乳有多好,谁喂谁知道!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喂久点儿奶就欧儿啦!


我国当下,新妈妈很快就会为断奶这件事苦恼。家人和朋友的影响是一方面,他们会经常提醒你奶水没有营养,需要断奶,喂哺配方奶,详见前述。这事需要我们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得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更有主见一些。另一些妈妈因为4个月产假结束需要上班,背奶很麻烦,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照料者,而工作要求较高、风险较大、难于中断,或仅仅是领导不喜欢你经常离开工作团队,而你的同事需要经常帮你的忙,你会很不好意思。还有一些妈妈不喜欢常被宝宝束缚的生活方式,她们需要化妆、应酬、健身减肥、随心所欲享用美食等等,也渴望跟丈夫过专属的二人世界,也不喜欢经常为了喂奶这件事而跟本来很亲密的家人抬杠。也有些属于无法控制的情况比如母亲或家人生病、家庭重要事件发生等,也有少数妈妈实在是难于在心理上接受自己不时袒露乳房,就像动物一样给孩子哺乳……总之,目前新妈妈们坚持喂奶的抉择,要比断奶的抉择要困难得多。


你看到这里,梧桐妈妈依然希望你会顺其自然,让宝宝自然离乳——也就是不是妈妈让宝宝断奶,而是宝宝自己从妈妈那儿断奶。宝宝就像水果成熟后会离开枝头一样,终有一天会离开妈妈的怀抱。适时的断奶通常是在宝宝吸吮需求消失时,多数在1岁~3岁半之间,有些宝宝会在9个月左右就不想吃奶,有些宝宝能吃到4~6岁,因人而异。


目前国际上主流意见认为(WHO、LLLI),人类的自然离乳期为2~4岁,也有学者根据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自然离乳期推算,人类的自然离乳期可能为5~7岁。是的哩,居然这么久!快接住你那要惊掉的下巴吧。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今天梧桐妈妈就和您说说晚断奶,自然离乳,有哪些好处?


宝宝终会有一天离开妈妈怀抱,走向独立。我们其实并不用操之过急。这对宝宝形成健全的免疫功能、聪明的头脑、良好的身体、自信独立的人格非常重要。宝宝自然走向断奶时期,值得庆幸,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人生早期发展阶段所需的基本生存技能和心理准备,能够比较独立地面对下一阶段的发展。过早断奶的孩子可能并没有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准备好,他们被迫进入人生下一个发展阶段,可能身体上容易生病,情绪上比较焦虑、难以独立,常很难独立面对各项挑战。


其实,自然离乳,不仅对宝宝好,也对妈妈好。想想,一个不易生病,心里开心满足、信赖妈妈、易于安抚和哄睡、较少哭闹的婴儿,带起来是不是很享受呢?


所以,断奶时机选择,真得多掂量掂量。


1)长时间喂奶的孩子,身体很健康,很少生病。


从医学角度来说,WHO、LLLI等国际权威机构,也建议坚持喂哺至2岁后自然离乳,如果有过敏家族史,最好需要到3岁甚至更久。虽然这种延长宝宝喂奶时间的做法,在当今社会并不多见,但对于对孩子绝对有帮助。如果做不到,至少到1岁也会好很多(AAP这么建议),这时候大部分孩子胃肠道发育趋于完善,食物过敏的概率大大减少,而且因为他们逐渐有了新的营养需求,母乳渐渐退居二线,成为“饭后甜点”或“零嘴”,即使不吃奶也可以成长,当然坚持吃奶的孩子会长得好一些,营养不良的几率也会更低。再不济,吃半岁,3个月,乃至1星期,都比一点儿都不吃要强。


虽然喂哺时间延长,孩子每天吃奶量减少,但母乳中的抗体的作用,仍然不可估量。要知道,乳房真是太聪明了,即使妈妈每日喂哺的总奶量和喂哺次数趋于减少,而乳房每天分泌的抗体量却基本恒定——它们能在奶水中浓缩!


这些抗体,能保护孩子远离感染、过敏性疾病的困扰。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坚持喂哺到2~4岁自然离乳,这些抗体兴许能保护孩子到青春期!


梧桐妈妈对此深有体会。大宝1岁半断的奶,小宝现在还在吃奶。大宝刚3岁,小宝刚1岁,一次他俩同时感冒,小宝流几天脓鼻涕,没怎么发烧,自己好了。而大宝却烧了超过3天,带去检查,居然是肺炎!后来大宝3岁多,刚上幼儿园时小朋友们交叉感染,也爱生病,有几次咳特别久;小宝有时会被传染,但好得很快,症状也轻微些。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到了冬天,大宝皮肤在过冷过热的时候,都容易干燥、发红、皴裂。每每叫唤疼痛,抹点儿润肤霜才好一点。而小宝在外风吹日晒,从未用过护肤品,皮肤光洁如新,毫无压力。两个孩子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去同样的地方玩。看着两个码在一起的小脸蛋,对比真是强烈。


大宝更易过敏,挑食,肠胃敏感。每每,我对他的食谱得非常留心。到了4岁多,他慢慢出现轻微乳糖不耐受的情形,不大喜欢吃奶粉了,也不接受鲜奶和鲜奶制品。而二宝却像只贪婪的小动物,啥都想抓来尝一尝,胃肠也好一些。


两个孩子,一样的的妈,一样带,身体状况竟然如此不同!按现在市面上的标准看,大宝断奶还不算晚呢!


后来,我带着两个孩子经常出门玩耍,随便他们玩砂玩水玩泥巴,打球摸花揪草,上树爬墙,跑跑跳跳,也常跟小朋友扎堆,大宝身体状况才慢慢更好些,相比同龄孩子生病少些了。目前大宝、二宝生病节律和症状严重程度,变得差不多了。


孩子生病,妈妈不光心里难受,身子骨也跟着累散了架。我大宝过去生病时间较长些,生病前后还常乱发脾气,整日哭吵,抱着不让放下来!孩子生病少一点,实在是太好了。我想,这频繁生病带来的麻烦,远远大于长时间喂奶带来的烦恼呢!想断奶的妈妈们谨慎权衡呀!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2)自然离乳,对孩子的心理非常好。


有些妈妈认为喂奶时间太长会把宝宝宠坏,让宝宝占有欲太强或形成依赖心理。其实,研究结果恰恰相反呢!

延长喂哺母乳的时间,并不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与父母亲密相处、有安全感的孩子,其实更容易与父母分开,会更自信独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更有安全感和信心,容易亲近和信任他人,不易生气,因为信赖父母而容易管教些。


婴儿吸吮需求时间可能会很长,获得满足后就会消失。而没有获得满足的需求,以后会压抑在宝宝的潜意识中,随时准备死灰复燃,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在孩子没准备好之前,急着让他跨过这一阶段,会造成“早断奶症候群”:愤怒、焦虑、经常使性子、对照料者过度依赖、具侵略性、难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等。


如果你认为教养孩子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当初喂上奶需要强大的决心和毅力,为何要轻易地功亏一篑呢?我觉得,你若能尊重宝宝从与妈妈一体到成为独立个体的速度,母子双方都会受益匪浅。


3)长时间喂奶的孩子,很乖很好带,随时能“放倒”,妈妈好轻松。


其实,向有喂哺经验的妈妈们咨询一下,这些书本和文献中的,看上去有那么点儿教条的内容,就深有体会了。


宝宝在2~3岁以内,语言表达、情绪控制、主动排便等能力都较差,自私、霸道、叛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随时准备当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吉坷德”,探索未知新世界,有些孩子还表现的非常莽撞,不顾后果;时不时又感到挫败,想来妈妈这儿打打气。国外有个说法,“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就很好地描述了这个阶段的情形。


而母乳妈妈该怎么做呢?无论孩子因为什么原因哭闹,把他搂进怀里,万用奶头一塞,瞬间止哭,立竿见影。


梧桐妈妈对此深有体会。我大宝1岁半断的奶,按如今大伙儿普遍的理解,算喂哺时间长的了。而且,他也算是自然离乳——家人给喂了奶粉,他很喜欢,然后就不肯吃我的奶的了。结果呢?到了Terrible two,加之二宝刚刚出生,他动辄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突然歇斯底里,哭闹不休,不停尖叫,寻求关注,夜里也吵上好几次!我以为多抱抱他就好了。结果,一天算下来,得抱2~4小时还不够!后来他每到一个新的年龄阶段,焦躁的、个性执拗的他总能产生些有些新问题,难于管理,也难于安抚。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更恼人的是哄睡环节。我喂二宝吃奶,分分钟秒倒。而他在我旁边滚来滚去,好长时间不肯入睡,掰我的手、抓我的头发、抠我的眼睛。有时还在睡前发一通“无名火”,起床也有“起床气”。其实,他还在延续小宝宝时期困极了“吵瞌睡”的现象啊!


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也感到非常混乱、焦躁。耐心安抚过,苦口婆心规劝过,也严厉责罚过,过后又很后悔。也跟大伙一样,病急乱投医,把市面上的育儿书,又都买来看了个遍,但有时还是感到力不从心。谢天谢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他更多的信任,让他更容易管理一些,我花了接近1~2年的时间。


而小宝呢?有了大宝这“前车之鉴”,我一直喂奶到今天。如今他已经3岁了,我非常珍视这喂奶的时光,也乐在其中。虽然他本身个性较之大宝温和一些,不过还是深深地感觉——有奶太好带了!


无论什么原因哭闹,晃晃“大咪咪”,他立马奔过来,瞬间止哭。有时候他想get某样新技能,或试着玩什么玩具,有点挫败感,奔过来撩起衣服舔两口奶,又扭过头元气满满,投入战斗。因此,他胆子大一些,也更乐于交往(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个性差异在里面)。生病的时候更是显现出无比优势,他哼哼唧唧,整晚恋奶,傻乎乎地睡几天,病就好了。出牙期也是如此。虽然也有点儿麻烦,不过比当初没日没夜抱着哭个没完的大宝,简直好太多了……


哄睡更是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随时随地放倒,随时随地接觉。从来没见过“吵瞌睡”,也没有“起床气”。所以,这些文字,你才能看到啊!都是在他俩睡觉的时候码出来的。有时候,看到网上那些妈妈对不睡觉的孩子的血泪控诉,想想自家大宝当年,心有戚戚,如今无比庆幸,辛亏有母乳啊!


另外,这孩子哭闹很少,总是乐呵呵的,我说什么都信,乖到让人心疼!我说,“现在在外面,你在车里睡一会儿吧,我们把哥哥接回来,你刚好醒了,两个人就能一起玩儿了。不然等会他在玩,你在睡。”于是他瞬间躺下,秒“呼”。“妈妈昨晚熬夜了,让妈妈睡一会儿。”他便在旁边安安静静看书、玩玩具。“妈妈有点儿东西没写完,等等妈妈。”他便把玩具轻轻码在我鼠标旁边,稍微表达一下不满,但也不吵我。有时,我还颇有些愧疚,我做自己的事太久,消耗了他美好的心意呀(如今大宝、二宝相互影响,都乖太多了)!


我不禁陷入沉思。倘若每个孩子都能吃到自然离乳,让乳房安抚孩子度过这些情绪焦躁、叛逆、表达情况不佳的时期,传说中的T2、H3,是不是就会不复存在了?


想想,在动物界,小动物都是这样安宁满意,很少哭吵,也从未见过动物妈妈严厉地责罚孩子,是不是也与喂哺母乳时间长,妈妈宝宝很默契有关呢?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书上写道,晚断奶的孩子性格好,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攻击行为等,我实在是太赞同了。因为他太好安抚,安抚了他心里很满意,很信赖妈妈,就特别听话,不会折腾大人啊!


所以,乳房除了是宝宝的“酒囊饭袋”,也是妈妈宝宝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妈妈宝宝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相爱相杀”,一直“你侬我侬”,充满了爱和安全感的他总是那样一个贴心小棉袄,妈妈也从中获益良多。妈妈和宝宝真的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共生共荣。


也有些妈妈非常向往自由,觉得断奶,就好安心工作,也可以把宝宝交给别人带了。我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还是妈妈宝宝紧密联系,养育体验最为理想。孩子缺过的爱和安抚,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变本加厉地找回来(要知道,我大宝当年吃到1岁半,已经算久的了!)。期间宝宝与妈妈默契度较差,各种相爱相杀,孩子难于理解,不好管理,真让人够受的。妈妈需要更多的耐心,更丰富的知识,花很长时间,最大程度接纳他,安抚他,把他当年失落的爱找回来。


让人郁闷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和管理孩子,给他树立“行为疆界”,甚至适当责罚,能同时进行真是一项艺术——很多时候,这两者是矛盾的啊!更糟的是,如果这些时期没过渡好,家长对顽劣、叛逆的孩子过分严厉,压抑他的天性和欲望,等到他能力强一些,也总能想办法让大人操心——有的很消极,有的很叛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很多时候,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不良,都能在幼年期,甚至哺乳期找到端倪。


兜兜转转,妈妈宝宝身心俱疲。倘若当初妈妈喂奶久一点,陪孩子多一点,这些事是不是都给解决了?


事实上,小动物正是这么做的呢!从图片上看,相比人类的、焦躁、哭闹的孩子,抓狂的妈妈,小动物宝宝乖巧可爱,妈妈“含饴弄娃”,这场景多么安宁幸福呀!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4)长时间喂奶,可以避免其他安抚方式带来的弊端。


弗洛伊德说,人类有三个重要的发展过渡时期,“口欲期、肛欲期、性启蒙期”。倘若这三个时期未能过渡好,会给人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


孩子口欲期基本跟自然离乳期对应,大概是2~4岁,也有学者认为,5~7岁都有可能。在这之前,孩子本该是吸吮妈妈乳房来获得安抚的。同时,他也用口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外界事物。


大自然多么神奇啊!在孩子尚年幼,需要乳房的营养,也需要与妈妈亲密互动,从而获得抚慰和照料的时候,自然之手巧妙地在孩子脑袋里安插了个开关——让他时常想吸吮,从而与妈妈紧密联络!等到孩子再大些,脑袋里这迷恋乳房、想吸什么东西的开关,自然就关上了(放心,除非脑袋出问题,这“开关”不会关不上的,孩子不可能终身想吸乳房。想想,咱们也不是打一出生就想做爱的,是不?Laugh~人生每个阶段,老天爷早有安排,一切程序都被码进我们的基因里,按部就班地进行)。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较早断奶和受过睡眠训练的孩子,很多都喜欢吸吮什么东西睡觉了。可能是自己的手指、下唇,也可能是安抚奶嘴、塑胶奶嘴、毛绒玩具、安抚巾、口水巾甚至是自己的衣领等等。睡觉前后最为脆弱,吸吮安抚尤为强烈。平常遭受特殊生活事件,心理有些压力,引起情绪波动的时候,也喜欢啃手指、吮下唇等,或找来身边什么东西吸个没完,从而安抚自己(还有陪睡的老人给孩子吸自己乳头的……呃……不想说什么了……)。


孩子不光喜欢吸吮安抚,也喜欢抓住或靠着什么毛茸茸的,或质地温和的,他喜欢的东西(为什么毛的东西很讨喜?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跟猿类同宗吧)。如果过早断奶,他没了来自乳房的吸吮安抚,更依赖怀抱,或希望靠着些舒舒服服的东西,这让他感到安全。他舍不得丢掉脏兮兮的小布熊、布娃娃,甚至是一块臭烘烘的、被鼻涕沤烂的小手帕。当然,如果可以,他更喜欢妈妈或其他照料者贴身的温暖的肉肉。只是如今妈妈和照料者们,在孩子很脆弱的时候给予怀抱,也经常是很奢侈的事情——离开乳房安抚,孩子时常惊醒,整夜抱着他哄,这感觉真酸爽。而且,大人们经常是希望孩子自个儿睡小床的。


可怜的孩子,离开了妈妈的乳房和怀抱,想要满足“口欲”和“皮肤饥渴”,就得从冷冰冰的物品那儿寻求安慰,并且是自己抚慰自己(哎,怎么感觉像夫妻分居两地,各自拿“黄瓜”、“飞机杯”解决性欲呢……)。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其实小动物也是如此呢。我们观察下离开妈妈的小猴子就能理解了。他们也喜欢跟人类的小宝宝一样,吸吮手指、奶嘴等,依偎着毛绒的或布料玩具入睡。科学家还做了个全球知名的实验,让小猴子与妈妈分离,然后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个是冷冰冰的金属猴子,不过在乳房那儿绑了奶瓶;另一个是毛茸茸的大猴子玩具,乳房那儿没有奶瓶。没多久,聪明的小猴子就会跑到“金属妈妈”那儿吃奶,然后长时间蜷缩在“毛绒妈妈”的怀中(据说,这个缺爱的小猴子很快就死了!死了……了……)!、


可怜的孤苦无依的小猴子,吮着塑胶奶嘴,依偎着毛绒玩具独自睡着的样子,往往会让看到的人,感到非常爱怜、抱歉和同情。可是,我们自个儿的孩子做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却感到习惯,无感,甚至庆幸和炫耀呢?可能是动物界妈妈宝宝相依相偎,亲密无间的场景,太过于司空见惯,摄人心魄;而我们人类,却过分强调独立,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流行的,却很畸形的社会风气,大伙儿潜意识里觉得孩子自个儿待在小床里,不哭不闹地自我安抚,更无违和感吧。


有很多大人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觉得他的手脏,长时间吸吮硬物,也影响牙齿美观。那些口水哈拉的毛绒玩具,又旧又难看,还滋生病菌,影响孩子健康,甚至让他产生呼吸问题。


大人的想法有没有道理?是有的。当你看到一个在地上爬着玩儿、抠泥挖沙的孩子,突然想到什么问题,把灰不溜秋的小手塞进嘴里,真没几个大人能淡定的。长时间吸吮安抚奶嘴、手指、下唇等,也的确容易造成齿列不齐。那些毛绒玩具的确很脏,不容易清洗,如果滋生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螨虫、真菌,真的容易导致呼吸道的问题。如果孩子天天啃着这些玩意睡觉,连洗都不让洗,呃……真挺恶心。


于是,大人们自认为对孩子好。残忍地、一遍遍地将他的小手从嘴里扯出来,拍醒吮下唇的孩子,扔掉他心爱的安抚奶嘴、毛绒玩具、口水巾……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还不断的告诉他,你这样做不好,不对,不可以。孩子的安全感瞬间崩塌,他很容易理解成,这样做的自己,不好,不对,不可以……


想想,我们夫妻分居两地。饥渴难耐,受道德限制,也怕传染上性病,不敢找外面的“野路子”。怎么办呢?偷偷摸摸地上淘宝买了自慰的用品,时不时自个儿偷着乐呵乐呵。不过呢?嗯,总感到有点儿不够尽兴。过了段时间,伴侣回家了,翻出了你的黄瓜、飞机杯,要么一阵取笑,要么一阵数落,告诉你,这样不好,不对,不可以。你又作何感想?是不是觉得这样做的自己,在伴侣眼里又猥琐又变态,一点儿也不可爱?生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没得爽,自个儿爽都不行,是不是又委屈又憋屈?


夫妻过不下去了,再不济还有离婚、换伴侣这条路可走。而可怜的孩子,我们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神”,这来自“神”的旨意和控诉,是不是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失落、焦躁、无望?


所以,这些不让吃手,也不让吸吮下唇、安抚奶嘴的孩子,这些被扔掉毛绒玩具的孩子,不断地忍受心爱的妈妈冷漠地、一遍遍地抽离安抚自己的心爱之物。他们焦躁,困惑,歇斯底里。他不依不饶地捍卫着自己最后的一小块领地。一些强行戒断的孩子甚至因此出现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另一些孩子则会更加焦躁地、顽强地吸吮,背着妈妈变本加厉地吸个没完。还见过一个已经3岁多的孩子,上幼儿园时,见玩具啃玩具,见鞋子啃鞋子,还喜欢啃妈妈和同学的胳膊,高兴要啃,有冲突了也啃。同龄孩子几乎早就过了啃物品的口欲期了。


吃辣伤身,让无辣不欢的筒子一个月不吃火锅、麻辣烫、麻辣香锅、烤肉串试试?做爱不好,手淫不对,让你远离伴侣,念半年的经试试?把你辛辛苦苦供了十多年的房子卖了,把你结婚戒指扔了试试?


很多妈妈焦躁地问我。“梧桐妈妈,我孩子到4岁了,还在吃手(也有不少问吸下嘴唇、安抚奶嘴、毛绒玩具的)。白天时不时就把手放嘴里,晚上不吸不肯睡觉。我觉得太脏了,手也咬变形了,听说对牙齿也不好。我在他手上抹过胡椒、花椒油,绑过手套,怎么着都不管用。夜里一拔出来就醒,大哭不止,不肯睡觉。我都快崩溃了。快帮帮我,怎么帮他戒掉?”


我回答,“咱们小时后家长不让吃糖,长大了会更想吃。吸吮是孩子的生理需求,不好戒断的,对心理是有影响的。其实接纳他,少说两句,让他吃个够,心里满意了,自然就不吃了。另外,找找看最近有没有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他更需要这样安抚自己。”


过两天,这位妈妈又来问我,明显有点不满。“梧桐妈妈,我听你说的,这两天让他吸个够。可是,这一打开闸门,每时每刻地吸啊!手都吃得发白,掉皮了。网上的专家都说要戒,你说对孩子心理不好,可有依据?”


“这是生理需求,怎么戒得掉呢?强行戒断,孩子心理的确容易受影响,也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其实,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吃手,倘若家长没干预过,吃满意了,基本上过1岁就不怎么吃了。这些吃特别久的孩子,往往是家长经常干预的,反而变本加厉地吃得更厉害。想想看,这样对牙齿、手,是不是伤害更大呢?”


曾经被亲爱的妈妈如此粗暴对待,压抑天性,这会儿放开闸门,自然要逮住机会,让自己好好地爽上一把啊。


我们对孩子,理性,粗暴,还不如动物啊!动物会这么没事找事不?他们如此随性,亲密,无条件理解、接纳、认可孩子的一切。反观我们自己,总纠结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而把它们放得很大,难于收场,跟孩子相爱相杀,身心俱疲。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看到这儿,你很可能会问,“梧桐妈妈,现在我知道,强行戒断对孩子心理真的不好了。可是这些弊端客观存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别老想着戒夜奶、睡眠训练这些事。遵从自己内心,陪孩子睡觉,拿乳房安抚他,他就不用向冷冰冰的物品寻求安慰了啊!


多简单啊!


如果已经断奶,那就把欠孩子的那些安抚和爱,变本加厉地还给他吧。


我们可以多抱抱他,陪他睡觉。


如果孩子正在经历什么特殊的事情,心里很焦虑,吃手吃个没完,那就试着找出孩子的心结,跟他聊聊,多鼓励他,把他弄得开心又满意。


我们允许他自己安抚自己,给他挑个品牌好点儿的,不怎么伤牙的安抚奶嘴,经常消消毒。我们每天早晚对他的小熊问好,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给小熊洗澡,拿吹风吹干,再让太阳公公把它晒得香香的。如果能有空自己给孩子缝一个小熊,他一定会开心到不行。


至于手指和下唇,孩子身上的玩意,坏不到哪儿去,活肉也能长好,由着他去吧,总比控制他要好得多——不然孩子变本加厉地吃,甚至因此出现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亲子关系也很容易受影响,哪个更不划算呢?


综上所述——有乳房,真好啊!太早断奶,遇到的问题太多了。


明天欣源和您说说暴力断奶对孩子身心伤害有哪些?


作者 | 冯欣源 © 版权所有

编辑 | 于雷

来源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系列书
《夏娃的困惑》系列书
转载&合作 | 请联络微信wtmmdxb-fxy

插图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网

均为CC0协议(可商用)

动图 | soogif官网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

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欣源说 | 自然离乳有多好,谁喂谁知道!想要宝宝身体好,性格好,带得顺,喂久一点儿奶就欧儿啦!

欣源说 | 暴力断奶,万万不可取!

欣源说 | 过几个月奶水就没营养了吗?

欣源说 | 宝宝喝母乳总咬奶头,妈妈好心塞!必须断奶才能制止这个小魔头吗?

欣源说 | 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该断奶了吗?

欣源说 | 我的宝宝吃奶被围观,还被笑话了,怎么办?

欣源说 | 这几天宝宝突然不吃奶了,是要断奶了吗?——“罢奶”了解一下

欣源说 | 如何科学断奶,大人不难过,孩子不心塞?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本: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欣源说 | 想要宝宝身体棒,性格好,带得顺,别急着断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