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求富贵

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余年后,秦穆公将女儿嫁给重耳,并派军队协助重耳返回晋国即位。

大军不一日来到黄河。渡河之际,重耳命手下将过去流亡时的旧物丢弃到黄河,哈哈大笑说:“我即将入国为君,这些破东西留之何用?”

重耳的谋臣孤偃见了,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见重耳尚未入国,已将过去的困苦抛在脑后,若一朝登基为君,是否会对这些过去随他一起流亡的臣下弃如敝屣?轮到狐偃上船时,他却留在岸上,没有要离开的样子。众人催促声中孤偃走到重耳面前跪下,手里捧着一块玉璧说:

“我跟随公子周旋天下十余年,过多于功,尤其当初在齐国时,趁公子酒醉,强带公子离开齐国。孤偃待罪之身,不敢再忝颜相从。而且公子此去为君,晋国如云良臣,尽属公子。孤偃庸才,对公子已无助益,所以想留在秦国。临别之际,想将秦君赐赠的玉璧送给公子,望公子留作纪念。”

以退为进求富贵

重耳急忙扶起孤偃说:“若非当时你带我离开齐国,我哪有现在的成就,这不不但无罪,反而是大功一件。”然后接过孤偃手中的玉璧,投入河中说:“今天请河神做见证——我若登大位,一定不忘与孤偃共富贵。”

孤偃大喜,拜谢再三,遂与众人登船。

后来重耳即位,果然拜孤偃为上大夫,封赏居冠。

解析:

或许你会认为,丢掉旧物是很自然的行为。孤偃会不会反应过度?

孤偃的观察及担忧其实是正确的,因为重耳的动作是潜意识的反应,也就是说重耳要把过去的苦难日子彻底丢弃遗忘,这种自我暗示,会让他在未来的日子只看到眼前的富贵及逸乐,拒绝看到任何过去苦日子的有形象征。虽然不至于把追随他流亡的臣下杀了,但也会因为“不愿回首过去”的自我暗示,而慢慢把臣下过去的辛苦忘掉,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也可看到有些人会在遭遇刻骨之痛后,毁弃能引起这段痛苦回忆的任何东西,以强迫自己遗忘。孤偃从重耳丢弃衣物的小动作,看穿了重耳的心态。然而孤偃毕竟也需要功成之后的富贵,可又不能直接挑明说,因为直说等于向重耳要求富贵,格调便低了!而且重耳尚未登位,这么早就要求富贵,重耳会怎么想呢?因此孤偃以退为进,尤其挑战渡河之前表明,若是渡河之后再提,就显不出自己的磊落了。重耳能不有所表态吗?如果他接受了孤偃的说辞,把孤偃留在岸边,其他臣下怎么想呢?重耳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呀!

看看孤偃话说得多么漂亮,不但感情充沛,而且不卑不亢,令人动容,孤偃不愧是谋士呀!

想一想:

如果你曾和老板共打天下,你要如何向你的老板要求“富贵”,而且不引起他的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