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

雖然常遇到煩心事,但是不得不伸開雙臂接受;雖然有時很想哭,但不得不面帶天真的微笑。面對這樣的世界,底氣十足地高呼:“這不是我要的!”我就是這個時代的“紅頭髮的N”。

《紅頭髮的N》是韓國作家崔賢廷所著的一本插畫書,在韓國銷量破十萬冊。作者用各種搞笑的插圖和犀利的文字,對青年人的現實生活大喝一聲。繼而,作者又出版了《紅頭髮的N2:我是這樣的,你呢》。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做這個時代的紅頭髮安妮

N是作者在書中的自稱,這個名字來自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的作品《綠山牆的安妮》。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安妮希望在自己的本名“Ann”後面加上字母“e”,好像這樣能讓名字聽起來像女王女友氣派、高貴。

安妮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頭紅色的頭髮,紮成兩條小辮子,年幼時父母雙亡,後被一對老兄妹收養。安妮非常聰明,逐漸在學校斬落頭角。最終贏得大學獎學金。

安妮知恩圖報,為了回報養育之恩,她選擇在家附近當老師,以照顧撫養過她的家人。

紅頭髮的安妮就像一個鄰家女孩,滿臉雀斑,相貌並不出眾,也會自卑,也會犯錯,但是她喜歡幻想,熱愛自然,激情四射。她對每一天都有新的期盼,每天都能體會到生命的喜悅,她旺盛靈動的生命力,綻放了絢麗的花朵。

崔賢廷說,她既不是“Ann”,也不是“Anne”,而是“N”。作者將書名定為“紅頭髮的N”,將自己與安妮相較,可見她心中之志,雖然普通,雖然會有挫敗,但是仍要活出精彩的一生。

在這本書中,崔賢廷用私密又非常普遍的個人隱秘故事,用更深層的視角進行了果敢而細膩的描述向讀者問好:“我是這樣的,你呢?”

書中以自己為例,講述了“當代女性很多有趣的故事,上至煩人的難題,下至無聊的玩笑。”作者說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一個女人傖俗的日常獲得“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樣啊”的認同感。

其實,對於大多人來說,都是一邊抱怨生活中的種種不順,一邊熱愛著生活,努力使自己過得有意義。

崔賢廷把自己的生活和經歷,自己的所思所想,坦誠地和盤托出,與讀者共享,語言簡單風趣,插畫明快簡明,讀來輕鬆愉快,又不免陷入沉思。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每一顆草莓、每一段人生都是唯一的

作者崔賢廷是韓國普通上班族,經常加班,30多歲,單身,獨自在首爾租房,喜歡三更半夜吃五花肉,買漂亮衣服時會糾結價格,是隨處可見的普通女孩。她沒有想到,自己“亂七八糟”“一塌糊塗”的人生居然能成為素材,能成為一本書。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充實而豐富的,N的真實及這本書的暢銷,正是因為其內容引起了讀者的心理認同感。

書中提到一種用來做果醬的草莓,其實這並一種草莓品種,而不過是賣相稍差的草莓,它們或許粒小,或許不甜,或許變皮爛掉,於是被賣家便宜出售。

N覺得這些草莓如此淒涼,像極了她的人生。她買了一大兜回去,沒有用來做草莓醬,而是生吃了下去。

賣相再差的草莓,也是一顆完整的草莓,再普通的人生,也是值得過的人生。N憐惜一顆草莓,也是在肯定自己的雖然普通但卻唯一的人生。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書中有一篇文的題目為《不存在平凡的人》,很多人都像N一樣。小的時候,盲目相信自己將來會成為很厲害的人,會過上一種特別的生活。長大後,開始明白,其實生活很現實,要考慮住房和養老,要賺錢,大家都很平凡。

如今,N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平凡的人,每一個人都需要面臨無數挑戰,都要應對各種情況,哪裡平凡呢?

“我認為所謂平凡的人,也都有不平凡的一生。”

就像《奇葩說》第六季最後一期辯題提出的問題那樣“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的人,你後悔嗎?”

或許人們終將平凡,但是回顧這一世,為夢想拼過,努力活過,就不會後悔。

朴樹在《平凡之路》唱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但是朴樹並不是大眾眼中平凡的人,這句歌詞的前提是“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或許我們不會達到眾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也曾看過風景,也曾見過眾生,也會從青春走過蒼老,也值得為此生驕傲一回。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我們大多數人不會放縱懈怠,也無法成為眾人的榜樣,我們所擁有的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二流人生”,活到適當的歲數,在適當的時候死去。

和一流的人生相比,或許差一些名利與榮譽,與三流的人生比,又多了些生活保障和喜樂。N說,能過上現在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N用王子和乞丐的故事,講述了人們的一種心態,王子和乞丐都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趣,於是互換身份,結果王子發現百姓的生活雖然自由,卻非常困苦,乞丐發現王宮的生活雖然富足,卻不自在。

“人生一帆風順就會覺得太無聊,人生曲折又覺得太困苦。”

這讓我想起來作家包利民在《人生憂患從何始》中所寫的一段話:“人都是如此,不管過著怎樣的生活,都會厭倦,都會覺得沒有經歷過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說,不管過上怎樣的生活,都會後悔,都會有煩惱。”他告訴我們,既然憂患難免,就不妨於憂患中生起溫暖的力量。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物品與情緒斷舍離,保持精神健康

N是一個念舊的人,總是捨不得扔掉舊東西。比如,弟弟來過後留下一條內褲,因為他可能還會來;只剩一隻的耳墜,因為期待找到另一隻;別人送的杯子,雖然不記得送禮物的人,但總想留作紀念。

直到搬家的時候,N發現,其實這些東西扔掉,並不會太心疼,扔掉之後沒有再去想念它們。

《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將不捨得扔東西的原因歸納為三點:

第一種:總之我就是不想呆在家裡——逃避現實型

逃避現實型的人總是忙於聚餐、社交,深更半夜才回家。他們不是真的太忙而不回家,而是不想在家裡,不想面對家庭的忙亂。

第二種,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時光——執著過去型

留有過去回憶的物品數量非常龐大,所以每看到一件東西,都會勾起對當時的記憶,甚至就沉浸在給人講過去的情景裡,結果就完全忘了收拾東西。

第三種:沒了就會很不安——擔憂未來型

擔憂未來型的人,總在某個沒有這些物品就過不下去了的未來擔心不已,但這一天卻從來沒有真真正正地出現過。

N在書中所提及的不捨得扔東西的行為符合第二條和第三條原因。

山下英子將那些該扔而沒扔的東西分為三類,即不用的東西,還在用的東西,充滿回憶的東西。其中,充滿回憶的東西是很多人無法割捨的垃圾。

正如N所說,當她真正扔掉不記得名字的朋友相贈的東西時,並沒有那麼傷心。這與山下英子的說法不謀而合:“只要把重要的回憶放在心裡就好了,東西則完全可以扔掉,好讓自己重新恢復當下該有的狀態。”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情緒管理是現代人經常提起的概念,好像只有控制好情緒才能從容生活下去。沒有情緒起伏,,對任何事情都心懷一份坦然成為很多人的追求。N則在書中說,希望自己能夠大喜大悲。

她喜歡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一會兒憤怒,一會兒愉快。這種看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或許被人詬病,但這並不是大多人真實的常態麼?

“防止自己大喜大悲才是人生變得枯燥的罪魁禍首。”高興的時候就盡情高興,想哭的時候就放聲哭泣,這或許才是年輕人的真實願望。

人都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喜愛,不希望被人討厭,但是沒有人能討好所有人。與其為他人的不喜愛悶悶不樂,還不如放棄去爭取被喜歡。就像N所說的,“不遺餘力地讓他們喜歡自己,還不如直接去討厭那個人。”精神健康最重要。

拼盡全力,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讀《紅頭髮的N2》

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斷舍離,不讓自己的感情被太多人左右,做自己的主人。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心靈篇》中提出俯瞰力的概念:通過實踐斷舍離所得到的,其實是一種自我肯定感。由此,可以更深層次地瞭解自己、喜歡自己,或者可以說是成為“好心情的自己”,這種狀態下所獲取的力量,就是俯瞰力。

N是一個具有俯瞰力的人。自比為《綠山牆的安妮》中紅頭髮的安妮,成為自己的女王;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但卻過著充實的日子;雖然過著“二流人生”,卻能不在意他人的看法;雖然生活瑣碎煩亂,卻能理出思緒,保持對生活和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在她的筆下,生活本身就是一副多彩的畫卷,她可以揮毫灑墨,肆意徜徉,書寫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問她,拼盡全力,只能獲得一個“二流人生”,你願意嗎?我想她的回答是,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