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在日剧《胜券在握》中,女主角牧野的女儿患上了罕见的遗传性肠道疾病,所有的医生都没有办法。在小女孩病情危急的时刻,山下智久饰演的微生物学家纽仓博士遍查资料,提出将牧野逝去丈夫留下的粪便样本中的细菌群落植入到小女孩体内的方法,最终成功治愈了小女孩。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原来,每个人的肠道内的都生活着数不清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互相制衡,保持肠道的健康。一旦肠道内的细菌互相不和,开始打架,人体就会感到不适。牧野的女儿就是因为肠道内的细菌打架罹患肠炎。纽仓博士发现牧野的丈夫也有类似的遗传基因但是并未发病,于是猜测他体内的细菌帮了大忙。于是想到了粪便移植的方法,拯救了牧野的女儿。

在看剧时,我以为这不过是电视剧为了大圆满的结局特地设置的情节。但最近读完《肠子的心思》一书后,我发现这样的设定是完全是根据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来写的。

在很多人看来,肠道不就是排泄的场所嘛!但《肠子的小心思》告诉我们,肠道是人体设计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构成了三分之一的免疫系统,还负责日常从食物中汲取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它不仅事关人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一个人成为什么样性格的人

《肠子的小心思》

由德国微生物学家朱莉娅·恩德斯所著。朱莉娅在17岁时患上了十分严重的皮肤溃烂病,所有医生都束手无策。后来,朱莉娅自己遍查资料,发现自己的病可能与肠道有关。于是她开始调理自己的肠道,最后成功地治愈了自己。从此,她踏进了医学的大门,并在老师、朋友的鼓励下坚持研究肠道和大脑的关系。

《肠子的小心思》一书中,朱莉娅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讲述肠道的工作原理、肠道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通过保持肠道健康来过上更加积极、幸福的生活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一、我们的肠道每天在做什么

在孩子多的家庭,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往往会得到父母较多的关注,处在中间的孩子则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相比于身体中的另外两大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肠道系统就是那个不经常被看见的孩子。它每天默默工作,除非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很容易将它的工作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肠道系统的精妙设计,可谓鬼斧神工。

1.吃进口的食物,后来经历了什么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根刚刚出锅的炸鸡腿。你的眼睛看到了它的诱人色泽,你的鼻子闻到了它的醉人馨香。接着,美味的信号被传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唾液分泌中心开始分泌大量口水,胃则开始分泌胃酸。

于是你情不自禁地把鸡腿喂进了口腔。在这里,有人体最有力的肌肉咬肌

,有运动最自如的横纹肌舌头,以及人体能合成的最坚硬的材料牙釉质。三者配合,任何送进嘴的食物都会被处理成容易消化的糊糊状。

接着,舌头会将糊糊推向上颚上颚是是吞咽程序中的自动开关。当糊糊到达,开关被打开,软腭和后壁收到信号,马上将鼻咽通道关上,确保糊糊进入正确的位置——食道。此时,气管被封住、呼吸动作暂停,只听到“咕咚”一声,糊糊便滑进了食道

鸡腿糊糊一路向下,滑落到胃里。胃是个好动的家伙,而且来者不拒地接纳一切。一接收到食物,它就开始运动了,将糊糊在胃壁里弹来弹去,最终将糊糊研磨成细小的、小于0.2毫米的颗粒。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顺利从胃的出口出去,扑向小肠的怀抱。

从小肠开始,消化的重头戏才真正开始。小肠最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蠕动。通过蠕动,鸡腿糊糊里的营养物质会被全部吸收,只剩下一些无用的残渣。

小肠消化完后,会开始进行进行大扫除,将剩下的残渣和刚刚胃里无法顺利通过小孔的东西大力清扫出去,这个过程被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只会在胃和小肠不进行消化工作时进行,因此,太频繁的进餐吃东西,会阻碍小肠进行肠道大扫除。为了健康,科学家建议在两次进食间最好留出5个小时的时间

最后,食物残渣来到了大肠。这里居住者大量的肠道菌群,它们的最爱就是食物残渣。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想让我们总往厕所跑、肠道菌群需要吃干净最后一口能吃的食物残渣,所以,相比于小肠的勤勉高效,大肠工作起来慢吞吞的。如果残渣够多,它一天会将它们往外清扫个两三次,这就意味着你会往厕所跑个两三次。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肚子里的货让我们一天跑一次就够了。

2.排便这么简单又这么高深的的事

排便这件我们觉得自然又恶心的事,其中的设计却比世上现存的任何机器的设计都要精妙地多。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物种都不可能像人类能这样优雅地完成这件事。

为什么当你在和老板的会议中感受到了“屎意”但却能暂缓解决,但如果在自己客厅悠闲放松时就会直奔厕所?

原来,每个人肠子的出口——肛门处都有两块肌肉把控。你能够自主地收缩和放松的部分,叫做外括约肌,再往肛门里的几厘米处的另一块肌肉,叫做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受命于大脑,大脑说能给便便放行,它就放行;大脑说现在不行,它便会严防死守。内括约肌则受命于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体内世界,无论何时何处,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它都会执行。

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紧密配合,让排便这件事尽然有序。当便便到达了内括约肌处,内括约肌会条件反射般地张开。一开始,它会放一小部分便便过去 “刺探军情”,外括约肌接收到信息,马上传递个大脑,大脑说:“不行,你现在在和刚认识的女孩儿约会,要矜持一点,等一下再解决”,于是外括约肌就选择不放行,并告诉内括约肌:“兄弟,现在不行,要等一会儿”。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内外括约肌的紧密配合,我们作为人类的尊严和体面还真不好保证呢!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二、肠脑,人的“第二大脑”?

我们的大脑一直是所有人公认的“中枢系统”。数不清的围绕着大脑的神经,使我们全身上下在大脑的指挥下思考、感受、行动,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然而,我们身体还有一处的构造也可以和大脑的构造不相上下,那就是我们的肠道。近年来,许多科学家猜测,拥有各种化学信息素、神经绝缘物质和不同的神经传导方式的肠道,主要用途肯定不止是运送食物、打嗝和放屁。肠道对人体,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影响。

1.压力大、不开心?也许是你的肠子闹脾气了

有科学家用小白鼠做“游泳实验”。将小白鼠放进很深的水池里,小白鼠只有拼命游,才有可能上岸存活。实验发现,有抑郁倾向的小白鼠,都是扑腾两下就放弃了。

爱尔兰科学家将这个实验更进一步。他们给一半小白鼠喂食一种公认的能够调理肠道的益生菌,另一半小白鼠则不喂。实验证明,被喂食益生菌的小白鼠,在水池里游得更加积极、时间也更长。同时,这些小白鼠在学习和能力测试中的成绩也优于没有被喂食益生菌的小白鼠。

但当科学家把小白鼠的迷走神经切断后,再进行同样的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白鼠的表现则没有区别。

迷走神经,就是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通道。上述的实验充分证明了肠道对大脑的影响。

后来,有科学家通过对迷走神经进行不同频率的刺激,发现大脑会根据刺激频率发生不同的反应,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感觉处于压力下、心情不好,很有可能是你的肠道长期不健康、处于压力下造成的

2.你肠子可能影响你做的决策

科学家做的另外一个关于小白鼠的实验证明,肠子可能不仅能影响你的情绪,还会影响你做的决策

科学家选择了两种属于不同种群的小白鼠:一种先天胆子大一些,另一种则天生胆子小、害羞。他们先给两种小白鼠都喂食抗生素,

消除掉小白鼠肠内的各种菌群。接着,他们给两种小白鼠分别注入对方肠道内的典型菌群。研究结果表示,被注入对方肠道后的菌群后,两种小白鼠的行为模式变得像对方了。原来胆小害羞的小白鼠竟然变得勇敢大胆,而原来勇敢大胆的小白鼠则变得害羞胆怯。

这个实验至少证明,对于小白鼠来说,肠道可以影响生物体的行为模式。在人类身上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则需要进一步证明。

虽然对于肠道和大脑关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但我们至少了解了,肠道的健康是会影响我们的大脑的。因而,我们需要关注我们的肠道健康:如吃健康的食物、改变糟糕的用餐习惯等等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三、肠道里的居民:肠道细菌

说到细菌,大家都习惯性地认为他们是肮脏的、有害的。但事实上,人体世界处处是细菌并且大多数是有益的。你身上的体味、脚丫子里的臭味,都是由它们造成的。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则尤其多两公斤的重量,1000万亿的数量,让任何初次了解它们的人都不由得发出惊叹。它们为我们分解食物、帮助肠道蠕动、提高人体免疫力,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

1. 你的独一无二,由你的肠道决定

有句俗语叫做“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这句话的科学性已经被证实了。在小时候接触了越多细菌的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对各式细菌的了解就越多,免疫系统就越强大

。长大后,免疫系统不会碰到什么细菌就“大惊小怪”,导致身体生病。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完全无菌的。但一旦它来到世界,各种细菌就开始在它身上安家落户。从此,各式细菌和免疫系统就开始互相会面。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大部分在肠道里,道理很简单,肠道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免疫系统必须在这里和它们交手免疫系统会决定体内的细菌是好还是坏,是去还是留

大概要花费三年的时间,一个人体内的微生物们才会成年。

体内微生物的成年,意味着一个人的喜好、生活方式开始定型。这些微生物们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影响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它们决定了你的体味;它们决定了你爱吃和不爱吃的食物;它们影响你吃东西时胃口的大小;它们还会影响你的心情……

并且,每个人体内的细菌菌群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天下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指纹一样,天下也没有哪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肠道菌群

。所以,一个人的独一无二,是由肠道决定的。

2. 肠道里的好居民和坏居民

如果把肠道比喻成一个江湖,那肠道里的微生物就是各色江湖客,有好人,也有坏人。好的微生物有益于健康,而坏的微生物则成为破坏我们健康的凶手

臭名昭著的幽门螺旋杆菌,被证明和胃溃疡、胃癌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臭名昭著的沙门氏菌,是我们食物中毒、腹泻的元凶。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不生病,免受外界细菌的侵蚀,很多人都会采用消毒、吃抗生素的方法对细菌赶尽杀绝。但这样也带来了问题,过度的清洁将好的细菌也被杀死了;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下次再吃抗生素对细菌来说就完全没用了。

其实,世界上95%的细菌对我们都是无害的。

为了不杀死有益细菌,保护我们的免疫系统,过度清洁不可取、抗生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减少使用

尽量不要杀死肠道细菌,那为了肠道的健康,吃一些益生菌是否可行呢。事实上,益生菌对于加强肠道的蠕动、对抗坏的细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都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日常生活中吃些益生菌进行肠道保健是完全可行的。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在读《肠子的小心思》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地发出“噢,原来是这样的”的感慨。表面看起来平平常常的肠道,内里却大有千秋。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它还影响我们的大脑的感受和决策。这样重要、又这样努力为我们的身体工作的肠道,值得我们的尊敬和爱惜。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护我们的肠道健康,过上更加积极、幸福的生活。

德国微生物学家的重磅发现:你是什么样的人,由你的肠子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