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基建”工業蛋糕已上桌

未來,企業在設備、系統更新升級,工業平臺建設等方面,市場必然會出現大量需求,這其實就是機遇與挑戰最好的例證。不久前,國內掀起了一場“新基建”的投資狂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2省市已經推出了47萬億投資計劃,其中廣東省重點項目約1230個,總投資5.9萬億元,就目前的前期籌備的項目來看,預備項目已有868個,預計投入3.4萬億元。需要指出的是,深圳市的重點項目就有69個,投資高達6828.9545億元。

深圳“新基建”工業蛋糕已上桌

相信看過此前全國新基建報道的都知道,工業互聯網被列為5G基建、特高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7大重點領域內。同時,在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中,智能製造是基石,廣東省作為工業、製造業大省,對於智能製造重視不言而喻。在科技強市深圳的69個新基建項目中,智能製造項目就包含了16個,投資額佔478億元。

1、工業互聯網下的智能製造

在討論智能製造是否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石之前,我們應當先了解一下,工業互聯網具體是什麼。

工業互聯網最早是由通用電氣,也就是GE提出的。隨後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企業與GE一道在2014年3月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其實說通俗一點,美國口中是工業互聯網,相同的概念,到了中國和德國,就換了種叫法,分別為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作為百年企業,GE對於工業互聯網十分重視,筆者猶記2018年,GE幾大業務線頻繁受挫,不斷出售航空業務、電網業務,甚至被剔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但是GE依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工業互聯網產業風,直至今天。

在工業互聯網的催生之下,工業物聯網也逐漸浮出水面。這裡需要詳細解釋一下,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因為經常有讀者會將其混淆。筆者對於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的定義更偏向於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教授的觀點,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在大體上可以認為是同一個概念,但是之間還有一些微秒的區別。

深圳“新基建”工業蛋糕已上桌

工業互聯網並不能拆分為“工業”和“互聯網”的定義,不能理解為工業領域的“互聯網”,而是理解為工業人、設備、平臺、數據,這裡還應當包括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的採購商等環節,將整個產業鏈互聯形成一張網。而工業物聯網則可以拆開來看,即物聯網在工業上的應用,對於產業鏈的鏈接概念相對較弱,更傾向於設備、產品、數據、人之間的鏈接。如果不嚴謹理解來看的話,工業物聯網其實是屬於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也是其最關鍵的一部分。工業物聯網是從最基本的設備、生產和產品等工廠內部的方向出發。

同樣的,智能製造也是從智能設備和人出發,對製造過程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和決策。它與工業物聯網既有內容重合也有區別。舉例來說更為清楚,工業機器人大家都較為熟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是最近幾年才有所接觸。早在上世紀,美國ABB公司、德國庫卡公司(被美的收購),工業機器人就早已應用。不過,當時,它們更多的只是用來提高工廠生產製造的自動化程度,在數據採集、連通等領域依舊是空白,在智能化上基本沒有太多考量。不過,在有了物聯網技術的深入應用後,各類圖像、溫溼度等傳感器裝配更多,控制平臺性能更加全面,機器視覺等AI算法的接入,工業機器人現今發展成了智能工業機器人,這樣來看,物聯網在智能製造領域是一種嵌入式的技術,也是提升智能化的關鍵技術。

工業機器人只是智能製造其中一個最基礎的生產設備,但是窺一斑而見全豹,物聯網與智能製造裝備、系統的融合發展已經是工業領域公認的方向之一。

2、分得智能製造的一塊蛋糕

細分來看,物聯網技術在智能製造的各個環節參與度相當之高。從產業鏈來看,智能製造可以分成四個部分,設備製造商、平臺供應商、網絡運營商以及系統集成商。在設備製造商環節,可以涵蓋感知層、傳輸層等應用領域,感知層有芯片、RFID、傳感器等,傳輸層包括芯片、通信模塊、通信設備等。無疑,這些產品將成為智能製造的智能核心,賦予單純的自動化流程更多數據採集、傳輸、共享的功能。

平臺供應商主要是為設備製造商提供的終端設備採集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故障定位。在這一塊,國內的市場分割已經較為明顯,所以就大致列舉一下。設備資產的管理和運營的資產優化平臺代表企業及平臺有ABB Ability、西門子MindSphere、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三一集團樹根互聯、研華科技WISE-PaaS、匯川技術工業互聯平臺等;要素資源的組織與調度的資源配置平臺代表企業有海爾COSMOPlat、智能雲科iSESOL、美的MeiCloud、航天雲網INDICS等。用於資產優化及資源配置平臺的支撐通用雲平臺企業代表有微軟Azure、阿里雲ET工業大腦、亞馬遜AWS。

深圳“新基建”工業蛋糕已上桌

網絡運營商未來主要是從兩大典型場景入手,首先,企業的工業物聯網接入運營商的物聯網網絡,比如移動物聯網、NB-IOT網絡、5G網絡等,將數據彙總到公有云中。同時,如果企業關注數據安全,更傾向於先建立專有的工業物聯網絡和數據中心,再將一些安全級別低的數據彙總到公有云。在系統集成商方面,這一塊的市場是顯而易見的。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由於設備種類繁多,考慮到各類接口的差異,所以各類設備、子系統間的接口、協議、系統平臺、應用軟件等與子系統這些場景都將會形成一定的市場,這類企業主要包括工業控制系統企業、工業軟件企業等各類工業系統解決方案商。從辯證的角度看來,在中國分得智能製造的一塊蛋糕機遇挺大,因為國內工業依舊處於2.0(自動化)-3.0(信息化)的階段,發展剛剛起步,離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行業甚至國家政策點名注重的方面。

未來,企業在設備、系統更新升級,工業平臺建設等方面,市場必然會出現大量需求,這其實就是機遇與挑戰最好的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