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痛飲後的邯鄲震驚,俠骨豪情,千秋留名

一場痛飲後的邯鄲震驚,俠骨豪情,千秋留名

平原君使者一口氣說完,然後在一旁收聲靜坐,一邊收拾自己百里加急的滿身泥土與狼狽,一邊觀察思考魏無忌臉上不斷變換的表情的含義。魏無忌沉默著,方才平原君使者聲色俱厲的質問,“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魏無忌感覺這些話如同一隻只箭矛射向自己。沉默許久,魏無忌猛然起身,整理衣襟,“來人,備車馬,去王宮”。

魏無忌已經絕望,數日之內,自己多次入宮覲見,王兄一直避而不見,自己使說客攜重金厚禮遊說王兄親信宦官、左右近臣,一概石沉大海。秦國勢大,自己同父異母的王兄哥哥,已經被秦人使臣的一句話嚇破膽子,下令停兵觀望,而非馳援邯鄲,救趙國於危亡,且不說同胞姊妹現被困邯鄲,王兄豈不知唇亡齒寒?秦國勢大,魏趙弱小,是故互為倚靠,同抗暴秦。想以暴秦虎狼之心,趙之邯鄲若破,魏之大梁何存?雖事已無可為,為血脈之情,為平原君之信,為救趙國之危,為魏國之長存,明知不可為,無忌亦當為之。

“告請眾賓客,明日無忌自約車騎往赴秦軍,有願隨我者,同去矣,與趙俱死。”

看著身後漸漸遠去的大梁,無忌心中不快,方才行過夷門,專門去拜見了侯嬴,告訴他自己想要奔邯鄲赴,與趙國共死。侯嬴卻只是平靜的回答:“公子努力吧,老臣不去了”。

“自己是哪裡做的還不對麼,為什麼侯先生這個態度?”魏無忌越想越不對,然後去而復返,再拜侯嬴。

等到回來,侯嬴似乎已在門外等候多時,“侯嬴知道公子會回來,已在此等待多時了。方年我歲七十,家境貧寒,只是大梁城東門看門人,公子王室血親,地位尊貴,折己下交,厚贈財物,侯嬴不受。後侯嬴故作傲慢無禮,公子卻依然神色恭敬為侯嬴牽馬駕車。侯嬴故意去街市屠宰場處拜訪朋友,並久久地站立,同友人聊天。自始至終,公子的面色和悅未曾改變。是故人知我侯嬴乃欺世盜名小人,而公子好客愛人、禮賢下士,天下聞名。公子待我情深意厚,今公子前去與秦軍作戰,我不送行,我知公子必然惱我而返。現秦軍攻趙,邯鄲破滅只在旦夕,公子欲自組車騎前往與兇惡的秦軍作戰,除了以肉飼虎,還有其他什麼用呢?”

公子無忌長揖到底,神情悲苦,“懇請侯先生教我”。

“欲想救趙,先奪虎符,虎符在魏王臥室,如姬可得。公子為如姬報殺父之仇,如姬感激於心,卻無以為報,現公子求之,如姬必不推脫。然將領帶兵在外,局勢變幻莫測,故有便宜行事之權,國君之命令亦可不受,只為有利國家。只恐公子手持虎符,驗明無誤,晉鄙仍不交權,再請示魏王,那麼事情就危險了。上次我去屠宰場拜訪的屠夫朱亥是個賢能的人,只是人們都不瞭解他,所以隱沒在屠夫中罷了,他可隨您一起同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若晉鄙不從,可使朱亥殺之”。

公子無忌邊聽,邊擦眼淚。

“公子害怕死呀?為什麼哭呢?”

“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所以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地哭了,哪裡是怕死呢?”

公子無忌拜請朱亥同行。朱亥笑著說:“我只是個屠夫,可是公子卻多次登門問候,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謝您,是因為我認為小禮小節沒有用處。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公子殺身效命的時候了。”

公子無忌向侯嬴辭行。侯嬴笑著說:“我應該隨公子您一起去,可是現在已經老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請允許我計算您的行程的日期,當您到達晉鄙軍中那天,我面向北刎頸而死,為公子送行。”

後公子無忌與朱亥至晉鄙軍中,果然如侯嬴所言,晉鄙起了疑心,打算不聽號令。力士朱亥用藏於袖子中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無忌於是統帥了晉鄙的軍隊。整頓車馬並傳令軍中:“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然後公子無忌得到軍隊八萬人,率軍擊秦。秦國軍隊散去,遂邯鄲之圍,趙國倖存。

趙王和平原君在邊界親自迎接無忌公子,平原君親自揹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接連連著兩次拜謝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公子無忌與侯嬴分別以後,到達晉鄙軍中那一天,侯嬴面北刎頸而死。

一千多年後,十五歲就喜好劍術,青年時就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一生文武不殊途的李太白讀到這個故事,在豪放浩蕩、任俠使氣多年之後,四十三歲李太白舉杯痛飲,酒酣耳熱,揮毫潑墨寫了千古名篇——《俠客行》。

一場痛飲後的邯鄲震驚,俠骨豪情,千秋留名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這首《俠客行》,甚至不需要怎樣認真解讀,只是簡單的通篇一遍讀下來,滿篇滿眼的豪邁奔放、浩蕩任意的豪俠之氣,盛唐的那種氣象萬千,昂揚進取,奔騰萬里的風采鋪面而來。也難怪余光中在《尋李白》一詩中感慨“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若說杜甫代表著大唐安史之亂前後的民間疾苦、帝國亂象,若說王維代表著大唐浩蕩國風之下的恬靜靈動,那麼李白就可代表盛唐的自信昂揚,浪漫想象。你說時勢造英雄,你也可以說英雄造時勢。你可以說盛唐成就了李白,你可以說李白書寫了盛唐。盛唐的磅礴、巍峨之氣,自李白之後,再無人寫就,終成絕唱。即使同為浪漫主義詩人的“詩鬼”李賀,驚才絕倫,筆下繪就無數想象極為豐富,瑰麗非凡的詩句,但身處中唐,卻也只是用自己的詩句,傳達著中唐、晚唐頹然、衰敗景象。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燕趙之地,出現過太多史書留名的豪傑俠士,有“千場縱博家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的邯鄲遊俠,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刺客荊軻。金釵玉鈿贈美人,寶劍美酒贈英雄,燕趙之地的俠士,佩戴著吳地生產的寒冷如故、削鐵如泥的兵刃,在森森茫茫的廣袤大地上,競相閃耀。“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些豪俠義士,騎著雄健的高頭大馬,在燕趙的平原大地,馳騁奔騰,如流星閃過。亂髮突鬢,身佩彎刀,白馬銀鞍,揚鞭疾騁,俠客的慷慨氣勢、磅礴風貌,栩栩如生。

他們個個武藝高強、身懷絕技,十步之內就能取人性命,然後遠走千里不留痕跡,“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更難得可貴的是,他們完成對別人的承諾之後,卻不是為了功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們視這些東西為無物,就是有了偌大的功名也只是深埋起來,他們不為這個。他們替人排憂解難,他們不求名利,驅使這些俠客義士只是他們對別人的一諾,只是別人的知遇之恩,只是別人的折己下交,只是心中的那顆俠義心,那股英雄氣。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去往名滿天下的信陵君那裡,信陵君果然熱情的設宴款待,俠客把隨身攜帶的寶劍橫放在膝前。主任把最珍饈的美食、最美味的佳釀都拿了出來,一杯接一杯的勸酒。那就讓我們舉杯痛飲,賓主盡歡。“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酒入胸膛,氣貫長虹,在頭暈目眩之時,心中的那股俠義之氣,再也攔不住、擋不住,奔騰而出、直貫長虹。這兩句也把俠士與信陵君聯繫了起來。李白或許也在暗暗的表達他也想遇到信陵君這般明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成就自己的豪俠之氣。畢竟俠之為大者,為國為民。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寥寥幾筆就再現了歷史上信陵君與賓客侯嬴、朱亥奪虎符救趙的歷史故事,而且特別強調了兩位壯士,震驚了邯鄲,震動了大梁城,即使千年之後,仍然聲貫長虹,俠骨留香,不愧是當世豪傑、英雄。寫道這裡,已經感受到李白在全詩中帶入的英雄俠客夢。在熱烈地讚美侯嬴和朱亥兩位俠士的同時,李白也對皓首窮經編撰《太玄經》的行為無情予以地質疑,“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一詩通篇在描繪講述俠客精神,因李白自己尚武任俠,所以李白或以此詩寫自己,寫自己的豪邁俠氣,寫自己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扶邦於水火、救國於危亡的俠客夢憧憬與嚮往。俠之所在,一往無前。

一場痛飲後的邯鄲震驚,俠骨豪情,千秋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